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多感世界的触碰丨范勃及其艺术

来源:艺术共享平台 2021-03-15
视觉经验越来越将我们引离自身的认知,意义就在视觉游戏中被消解、操控。这让我从以往的视觉创作中跳出,反而思考“视觉”本身的性质。

——范勃

「 范勃 」

FAN BO

中国当代艺术家

1966年生于天津

本科、硕士、博士先后毕业于

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广州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

西安美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首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范勃作品中的直觉与体验 从今天来看,艺术对艺术家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技术操作层面, 而是需要通过艺术家通过艺术感悟不断地修正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同时还必须承担起知识转型之后,描述未来的责任,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视觉资源。范勃近三年的作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而逐渐游离开自己早期选择的艺术逻辑,对他的过去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修正,更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让自己的创作形成陌生化的语境,与大家一起分享他重新开启的形象命题,让我们看看我们似乎所熟知的人类心灵世界有什么样新的可能性。 梅洛庞蒂在《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一书中谈到“他者的体验对我来说并不是乌有,因为我是相信他者的——而且这个体验和我自己是相关的,因为它作为投射于我的他者目光而存在着。”
“ 潋滟:范勃个展”展览现场
可见与不可见的直觉与体验,是范勃在近三年的创作历程中用各种适合自己的题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做作的努力。知觉是范勃艺术作品的主线。艺术家最初致力于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中具象的人体来表现人类的命题。作品发展经历了抽象和观念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 在当代哲学领域,“知觉”是一个被重新发现并赋予极端重要性的概念。按照现象学的看法,知觉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本体:有什么样的知觉,就有什么样的心灵。现代社会的本质是视觉社会,我们所习惯的一切,包括思维、概念、行动、结果,都是以视知觉为基础的。对于一个视觉艺术家,范勃在他的作品中,提出这样一个概念:如果社会化的视觉对个体的人的心灵规训不存在了,那么人类感知的世界、人类心灵的世界会有怎样的可能性? 2015年,范勃第一次对外展示了他在报纸上的描绘
言外像之三十四 / Image beyond words No.34 39cm × 55cm 纸本 2015年 范勃
视觉经验越来越将我们引离自身的认知,意义就在视觉游戏中被消解、操控。这让我从以往的视觉创作中跳出,反而思考“视觉”本身的性质。 《言外像》以视觉创作的方式消化纸媒中的信息,拆散它并重建、再造属于自身艺术创作中的时间和意义,受到许多特定语义的“支持”。
切片11 / Pathological Section 11
35cm × 28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6年 范勃
从《切片》开始,展现盲人生活中用于记录信息的高频材料,这些材料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日常和单一,本身所带有的内容却映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视觉在这里产生了脱离。 虽然视觉有助于我们丰富经验并推进意识的思考,它是我们判断信息的必备手段,所谓“眼见为实”说的便是如此。但在无法使用视觉的盲人身上,我试图通过创作去探究视觉是否会透过其他的方式渗入到其意识当中,让常人感受到视觉缺失这种知觉系统的不对等。
大切片 / Big Pathological Section
400cm × 2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17年 范勃
在《切片》中,艺术家刻意在有盲文的笔记本上用形象记录人体的不同器官以及相对应的各种检查波线、化验单数据、药物名称、分子结构、化学方程式等医学符号,而这些零散的符号也只是庞大医学体系中某个局部小小的片断,就像散落在城市社区角落的生活碎片。 我们看到更多的B2系列和凝视系列作品: 当时创作前期的深入调查,使得我在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触觉上都获得了再开发。《B2》系列或《凝视》系列在探究“视觉”的信息传输和审美本质的功能时,也带着我对生命温情的寄寓。
凝视-101 尺寸可变
医学胶片、LED、综合材料 2016年 范勃
范勃又进一步在画面中推进他的“视觉革命”:将现实生活中的切片放置在盲文中,强调具有重叠的时空关系、多重叙事的结构空间;画面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场景之间也不再维持线性的关系,艺术家不再诉求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试图以一种碎片化的、个体化的语言方式在画面中重新强调出冷静和有趣的思考。 形成一种时隐时现的创作特征,在面对这些已经失去上下文语境的画面中,观众的感受没有了经验的作用,而只剩下探索。
B2-1、B2-2
300cm × 200cm 麻布 油彩 药品 2017年 范勃
《B2》系列作品中,范勃收集了大量的盲文检讨书,他将这些检讨书放大了,将它们按照放大的比例制作在白色的画布上。盲文检讨书组成的线性长卷式展陈方式,形式上追求极简,变成了一种谁也无法抓住其意义的抽象画。 其与空间融为一体,从观看角度来说,正常人无法解读盲文,维生素B2药片组成了放大后的盲文凸点,所以盲人即使触摸作品表面也无法解读其内容,作品本身产生了无法观看与解读的双重困境;从符号意义上来看每一份检讨书都来源于真实的盲文符号,用手及身体的解读方式在这里完全失效,每一个具体的检讨在这里成为了无意义的无解的盲书。
寓言 / The Fable 尺寸可变
树木、纸本、镜面 2017年 范勃
「 回到现场 」 多年以来,如何利用语言消解图像,超越视觉再现的局限,构建当下对作品新的观看和解读方式,是范勃近几年创作中思考的主要问题。
展览现场
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对范勃的影响很大,庞蒂认为知觉在理解世界与参与世界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知觉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本体:有什么样的知觉,就有什么样的心灵。可如何在不同的知觉系统下进行创作?范勃开始思考以及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实验。 去图像化,让他想到失去视觉经验的无视知觉能力群体,也因此,他做了很长时间的田野调查。范勃以图像和视频记录其所观看到的无视知觉能力的群体的生活,观察着这个群体是如何在一个以视觉为主导的世界里存在、并且与视觉系统发生关系的。
《回到现场》作品《世界³》局部、印刷现成品、尺寸可变,2016
在交流中,范勃发现群体用于记录日常生活的纸张来源于不同时段的广告、杂志、图片和卡片等印刷品,只要足够厚就可以扎盲文。这些收集来的纸张有售楼书,有仪表器械销售页,有学校招生简章,还有政治类的内容等等。他们用盲文记录个人事情的纸张,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呈现了中国二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一个他们看不见的世界正与他们产生交汇,这是范勃在田野调查中的重大发现。
《再制造-丽江花园》
布面综合材料 81cm × 63cm 2019年 范勃
本次展览中的作品——《再制造》系列,是从2016年创作的《世界》转化而来。《世界》是由不可胜数的现成印制品构成,广告图像、教学书籍、文学小说、成人图像充斥其中,盲文与景观世界中纷繁芜杂的图像底本形成两套叠合却又不相干的语言系统。图像底本对无视知觉群体来说是失效的,而盲文对视觉功能完备的人群同样也是失效的。在视觉化为主导的世界里,前者成为对后者的某种消解;而叠合的系统被予以展示,则又重新激活了对于它们的观看。 在《世界》的基础上,艺术家通过提取图像底本材料的概念进一步探索。本次展出的《再制造-丽江花园》以广州番禺丽江花园小区的平面图为绘画底本,并纳入盲文绘画系统中,通过对信息的再制来表达对所谓真实的图像世界的怀疑。在这样一种双向、陌生化的创作实践中,让观者从不同的维度进入一次日常经验和艺术史经验被陌生化的体验,挣脱眼睛的束缚,去体验另外一个潜在世界的真实。 而进一步揭示药物内在性的《中枢神经药物研究系列》手稿,把抗精神病、抗焦虑、抗抑郁和维生素等这类治疗神经中枢疾病药物的品名、分子结构式、主要功效、副作用以图文形式呈现。这些纸本手稿与实验报告、实验室设备一同构成了特殊的实验室美学,让观者得到沉浸式的情境体验。
《中枢神经药物研究系列》 纸本
41.5cm x 27.2cm x 11 2019年 范勃
由上千根针筒阵列组合的装置《重奏》,以装置旁罗马柱的柱头形状,作为装置轮廓的参照。因为柱式本身体现着严谨的构造逻辑,既作为建筑的重要构件,亦是特殊的文化符号,意味着威严或力量。 而上千根针筒所蕴含的不仅仅是医学系统的严谨,也链接着生命的蓬勃欲望。试图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及生的饥渴,投射为一种崇拜的符号,以此来建立两者在物理、心理上对生命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重奏》 针管、涤纶单线 尺寸可变 2019
有意思的是,展览的所在地——三域·汇曾经亦为范勃的工作室,在熟悉的空间做展览,其实非常困难。而且,现在空间的生活感很强,西式复古的装饰环境与白盒子的展览空间不同,对展览构成极大的挑战性。 “要想对抗那复杂的环境你就要特别单纯、简单,你才能把它压下去,艺术家要对环境有一个理解,如果不理解的话便会很生硬地把展览放进去。”策展人尹吉男提到。 对展览空间广州三域·汇的负责人张委来说,“这个难度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不去到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空间的极限在什么地方。作为空间负责人,我是无限度地支持艺术家一定要呈现到他想要的效果。” 为了装置《白皮书》的效果,三域·汇把原有的可视铁丝网收起,并把透光的玻璃窗封住。四十万颗《B2》药片状物构成的发光装置,如耸立在空间中的一本巨书,似一个沉默的集体宣言。药片——一种病痛的隐喻之物,在这里仅仅表现为特殊的视觉效果,病痛在这似乎消失了。这种被隐去的病痛,就像被遮蔽的现代性疾病——被遮蔽在加速的社会中、被遮蔽在主体的迷失中。
《白皮书》药片、亚克力、LED、光源
(高)395cm ×(宽)408cm ×(厚)77cm 2019年 范勃
《醚》 布面综合材料
150cm x 120cm 2019年 范勃
显然,从16年展览为药片保留诗性空缺感,并“遮蔽很长时间”,到此次展览药片秘密得以揭示,范勃无疑经历了许久对心灵问题的探究。以一种实验室的方式重返实验过程,正如胡斌文章所言,“这样一个‘实验室’,被置于布满西式传统陈设和装饰的环境中,在这种极具反差性的场域中,实验成了某种神秘的仪式,隐喻另一种区别于古代传奇的神话。” 「 无形的剧场 」 范勃的感知体验和研究表达,也由视觉、触觉、听觉的交叠与转换,被遮蔽的经验世界的唤醒,连接中枢神经的沉浸式实验,延展到有关体感、心理疗愈以及弥散的隐性气氛的观照,从而试图建构起另一幅更为整体和具有某种神启般力量的感知图景。

“无形的剧场”由四组环环相扣的作品组成。艺术家既将以往的研究纳入其中,又予以新的拓展,构成移步换景、形影交叠的语义场域。可以说,这次展览是继他关于“药”的实验场项目之后,进一步延展其观念,将“药”与疗愈,以及可视和不可视的感知的主题置入更宏大的实体空间中3的沉浸式实验。主厅的《降临》和《如影》是关于体感以及弥散的隐性力量的观照,它是对于人处于“例外状态”却又获得某种神性启示的揭示。

进入副厅,《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呈现触觉、听觉所感知的世界与诗性文本的转译关系,《Emmanuel》的“明室”部分通过尘封的日常物展现视觉的陌生化、遮蔽以及救治;而最后抵达的“暗室”部分给予的则是与视障者感同身受的、去视觉化的沉浸式体验。它所触及的包括体感、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知体验,呈现出明与暗、日常与非日常,以及多个感知系统的交叠和穿行,并提示出某种精神的感召力量。

《如影》:主厅两侧的热感应屏幕构成流动的剧场感,热感应成像与对于人的行动与温度的捕捉相关,它是以技术媒介认知人的行为和身体的、区别于日常感知的一种方式。它探测到身体的另一些秘密,并对其行踪和影像形成某种如影相随的“掌控”。

《降临》作为核心的剧场中心水池中的人形投影,呈现出激昂的指挥者状态,他像是浮在水面的背影,而人贴于水面的窒息感,与我们“大流行”时代的身体体验相关。 这样的演奏魅影又有如隔绝于各处而连接起的线上合奏,面对未知的观众,展开一场富有诗意的、想象的群演,它是特别情境中从天幕投射而下的一个的庄严仪式,给处于“孤岛”的人们以内心的抚慰。这也奠定了本次展览的基调,在莫名的压抑和流动的剧场之中传达一种心理的疗愈感。 《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作品包括视障少女的独语视频和诗歌文本两个部分。独语视频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了盲女的生活、工作、爱好,尤其是关于写作的认知以及心境的变化,成为一份独特的内心独白。 诗歌《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的文本来自于一位视障少女在江南小镇的行走体验。而作品的命名则是选自这诗文中的一句,它是少女在旅途中所听见的江南声音。
终有乌篷船吱吱哑哑 影像、布面综合材料,1476 cm x 20 cm,2019年 范勃

《Emmanuel》此部分作品都与日常家居陈设的设置有关,但一明一暗正好对应了常人与视障者两个不同的感知世界。 在“明室”中,日常物被药粉覆盖形塑成陌生化的形态,封存隐喻一种视觉化世界的遮蔽;药物则意味着唤醒和治愈。在这个场域中,没有人的形象,但是静置的日常物却无不显示着某种“与我们同在”的隐秘的精神力量的恒久在场。
《Emmanuel》展览现场
整场展览中各个部分始终以“药物”作为引线的存在,眼盲以及各种感知障碍、身体隔离意味着人体机能以及内外互动遭遇的困境;而药则是对生命体的介入和调适,它与整体的诗意的表述构成互渗关系,以串连起“无形的剧场”中沉郁却又不乏温情的激发人心的精神脉络。 「 同温层 」
《同温层》,装置,3D打印高密度泡沫
尺寸可变,2020年,范勃
2020年“六个盒子”当代艺术展 悦来美术馆展览现场
范勃作为一名视觉艺术家,从平面到空间,通过转换不同媒材探索视觉的可能性,近几年所创作的作品是对有关知觉与直觉的重要性的不断回应,带有较强的实验性质,他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意识与视觉间信息的导向和转化”。 作品发展经历了抽象和观念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
《同温层》(局部),装置-3D打印高密度泡沫
尺寸可变,2020年,范勃
2020年“六个盒子”当代艺术展 悦来美术馆展览现场
我们的感官也长期被各种信息茧房所建构的景观所裹挟,通过接受算法的定点“投喂”,不断地固化着自身并非真实的世界认知和心理体验。
《同温层》,装置-3D打印高密度泡沫
尺寸可变,2020年,范勃
2020年“六个盒子”当代艺术展 悦来美术馆展览现场
大数据时代,技术的推波助澜让人们的主观选择越来越沉溺于一种稳定、封闭而不断重复的环境,呈现出日渐加强的“同温层效应”。在这种技术所带来的极端未知中,范勃以自身的敏感将在现实中感触到的觉知,融进自己的创作。从展览中被拆散的一切开始,寻觅那些在疾病中被淹没的声音、淹没的最初。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