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幕现场,“拜尔斯的《十人一帽》像某种神秘宗教的仪式,为人们制造出一个精神空间。”一条带有十个帽子的亮粉色织物串联着十位身着黑衣的表演者,他们穿梭于展厅、园林、人群,并突然闯进新闻发布会的现场。静默与灵动、有张力的色彩对比和莫测的神情,共同建构出极具神秘感与宗教仪式感的场域。 作为拜尔斯在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个展,此次展览通过装置、行为、雕塑和视频等多种媒介,五十多件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全面展示了这位传奇观念艺术先驱跨越四十年的职业生涯。 在展览开幕的新闻发布会上,著名艺术家邱志杰说到:“ 拜尔斯这样的艺术家更热衷的并不是生产‘理解’,而是生产一些‘谜团’。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不可理解的东西,我们的生命将会多么的索然无味。 希望中国观众能够更多享受我们面对拜尔斯作品时的那种茫然、无助的困惑和慌乱,体验这样的一种失重感。” 拜尔斯曾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学习艺术和哲学,于1958年前往日本,在日本游学、生活10年,东方的哲学、艺术持续影响了他的一生。在拜尔斯的夫人温迪·邓纳威(Wendy Dunaway)看来,“詹姆斯·李热爱且深受东方文化的熏养 ,他带着中国古代文人的帽子来纪念老子, 像米芾一样热爱石头,他最喜爱《金刚经》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多数人会把一种形式转变成理念,而拜尔斯却恰恰相反,他会将一个原始的想法转化为与直觉和意识直接相关的形式。” 此次展览策展人闫士杰说到:“拜尔斯与中国神交已久,他将东方的智慧融入艺术实践,却一直未能踏上这片土地。今天,拜尔斯和他的作品终于第一次抵达中国,来到红砖美术馆。‘完美时刻’是一场迟到的邀请,是中国给拜尔斯的一个深情拥抱,中国观众与拜尔斯的一场神交之旅,即将启程……” 关于艺术家 詹姆斯·李·拜尔斯是二十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位具有开创性与前瞻性的艺术家(创作媒介涉及雕塑、纸张和行为),于1932年生于美国底特律,在韦恩州立大学学习了艺术和哲学。1958年,拜尔斯移居日本,在那里生活和工作了近十年。拜尔斯于1967年返美,在纽约和洛杉矶两地生活,同时继续在欧洲展出作品。1972年,拜尔斯受著名策展人哈罗德·泽曼之邀参加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在其中展出了自己的行为艺术名作《呼唤德文名字》,此后至1992年,拜尔斯连续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和第九届卡塞尔文献展。拜尔斯的作品多次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1997年,拜尔斯在开罗去世。 拜尔斯的作品六十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得到展出,包括“好运宫”,都灵利沃利城堡/当代艺术博物馆(1989);“完美时刻”,巴伦西亚IVAM卡门中心(1994);“生、爱、死”,法兰克福锡恩美术馆和斯特拉斯堡现当代艺术博物馆(2004);“完美寂静”,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04);“1/2自传”,墨西哥城朱美克斯美术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分馆(2013-2014);“金塔”,威尼斯圣良广场,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双年展(2017);“完美之吻”,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2018)等。 关于策展人 闫⼠杰,红砖美术馆创始人、馆长、策展人。始终坚守“学术为本”,在中国率先提出并践行“生态体验美术馆”的运营理念。2020年,闫⼠杰策划了大型国际群展“2020+” ,在面对突发疫情引发全球旧秩序的失效时,通过艺术提出问题,呈现对重建秩序的思考与行动。2019年策划了莎拉·卢卡斯亚洲最大规模同名个展“莎拉·卢卡斯”;2018年,策展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迄今在中国最大个展“奥拉维尔·埃利亚松:道隐无名”;2017年,闫士杰在中德最具规模的“德国8”文化交流项目中,作为副总策展人策划了“先导 - 德国非定形艺术” 展;2016年,闫⼠杰策划了“识别区:中国·丹⻨家具设计”展,第一次将中国古家具以设计的名义与丹麦家具设计大师对话;他策划的展览还包括:“加藤泉” (2018)、“安德⾥亚斯·穆埃:摄影”(2018)、“安德烈斯·塞拉诺:⼀个美国人的视角”(2017)、“温普林中国前卫艺术档案之八〇九〇年代”(2016)等,从不同视角建构起红砖美术馆对艺术的深层次、多维度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