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就是把非法集资资金秘密转移到海外,然后故意被抓,被判非法集资后不用还债,出来后继续支配秘密转移到海外的资金。
第二种:是把投资者洗脑成某种宗教徒,把集资款投建宗教寺庙,虚报多倍建造金额,通过工程款把集资款捞出来。没有宗教徒敢向寺庙要钱的,成功洗白。
公司老板号称是国学大师或者宗教大师的,一般就是第二种非法集资和精神传销退出方式。 2004年,戴志康凭借17亿的身价,在胡润百富榜中排名57,2007年戴志康排在第65位,身家100亿。 戴志康是艺术市场的大买家。他先后砸10亿元从拍卖市场买下《文征明山水手卷》、龚贤《静壁飞泉图》和《人马图》、徐悲鸿《醒狮图》、李可染《韶山》、乾隆书法,黄道周、董其昌、王原祁、任伯年等著名书画作品。 戴志康的重量级艺术品收藏在投资建造的他喜玛拉雅美术馆里,戴志康自己出任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 喜玛拉雅美术馆的馆藏艺术品,戴志康极少卖出。 据戴志康说,他唯一出售的古典书画,就是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他买入时价格为2000万元,卖了1亿多。 戴志康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是西方概念,过去30年中国现当代艺术一直是由西方定义并批判的,戴志康决定不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戴志康对西方艺术大师作品情有独钟。2000年,他花200万买了罗丹的其中一个《思想者》雕塑。 2002年,他又花300万元买了法国著名雕塑家恺撒的雕塑作品《大拇指》。后来戴志康就将其一商业广场命名为“大拇指广场”。 戴志康某次以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赞助人的身份去了威尼斯。 这次威尼斯之行,让戴志康深受触动,回国后,戴志康就在大拇指广场开了第一家美术馆:“证大现代艺术馆”。 “证大现代艺术馆”就是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前身。 喜玛拉雅美术馆装修的最初投入预算是5000万。在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的新设计下,预算增加到了5亿元。 喜玛拉雅美术馆位于喜玛拉雅中心,喜玛拉雅中心也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设计,最初预算为10多亿元,后来也增加到25亿元。 2013年4月,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新馆正式开馆,喜玛拉雅美术馆每年维护费用3000万以上。 喜玛拉雅美术馆先后引入原研哉设计展、隈研吾个展、荒木经惟个展、肖恩·斯库利个展、迈克尔·克雷格-马丁个展等国际级大展览。 据说这些大展加起来花费在5000万左右。 戴志康说,“那时候,我三十多岁,建美术馆,是在理想的年代,做疯狂的事。”戴志康有次说,“为了喜玛拉雅,我提前预支了当时所有的钱。” 戴志康说:“任何时候,我从没想要放弃美术馆,只要公司不倒闭,美术馆就一直开着。” 戴志康进去之后,喜玛拉雅美术馆何去何从? 戴志康的艺术基金,炒作管策、金锋、邱志杰、徐震、原弓... 曾经火爆异常的艺术品市场,似乎正在为当初的野蛮生长付出代价。近两年来,艺术品信托兑付危机频繁爆发,多家信托公司、银行等卷入其中。 正是此轮艺术品投资热,将很多普通投资者拉入了这场原本只属于富人的游戏,也让各种问题机构进场浑水摸鱼。 今年74岁的梁新发是上海一家机械厂的退休工人,每月退休金3000多元,平时省吃俭用攒了一些钱。4年前,2012年6月左右,梁新发东拼西凑57万元购买了上海国际信托一款名为“香花石”的艺术品信托。 4年后,梁新发兑付了产品,却仅有本金,没有任何收益。他找推介银行交涉,“他们说,还了本金已经是仁至义尽了,收益我们都没有,你们要怎么办就怎么办。“ (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上海滩艺术教父戴志康) (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上海滩艺术教父戴志康) 这件事引发梁新发在内的投资者强烈不满。2016年8月6日,多名“香花石”投资者在涉事银行门口拉横幅抗议,并给上海银监局发去长篇举报信。他们中,很多都是像梁新发一样的退休工人。 类似梁新发这样投资艺术品信托被骗的并非孤例。深圳的投资者陈洁告诉网易财经,她在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购买的一款名为“墨韵1号”的艺术品信托,已经逾期2年未兑付。 据陈洁介绍,“墨韵1号“的发行方中信信托、销售方工商银行深圳分行,在兑付逾期后开始互相“踢皮球”,推诿责任。而更不幸的是,产品的投资顾问深圳杏石投资负责人已经“失联”。 明星信托产品涉事 香花石信托曾是上海国际信托的一款明星产品,被上海证券类媒体评为“诚信托-价值信托产品奖”,对外宣传为上海信托行业第一个艺术品“阳光私募基金”。而彼时,正值信托业在艺术品市场“跑马圈地”。 “当时银行理财经理对我讲,你这么大年龄了,我保证你的收益是稳定性的。高风险的我不建议你买。他是向我承诺保本、保收益的,每年收益12%,预计三年,可延长至四年。”梁新发向网易财经回忆了他当初购买“香花石”理财产品的经过。 梁新发称,他当时并不知道投资的具体标的是“艺术品”,因为银行提供的宣传单写的是“银行同业存款金融工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新股申购类信托计划、债券类信托计划、债券类产品和准债券”,风险提示则为“适合稳健型以上客户购买”。 觉得12%的年化收益划得来,梁新发不仅拿出了自己攒的十几万元,又跟亲戚朋友借了30万元,将总共57万元汇到了银行指定的账户。 直到投资款到账后第四天,梁新发从银行拿到正式的合同,才知道自己投资的理财产品是一款艺术品信托,全名“《上海信托香花石系列中国字画艺术品投资(嘉世华年)集合资金信托》“。他不仅间接成了艺术品投资者,而且合同显示”不保本、不保具体收益“。 像梁新发这样的退休老人并不清楚,他们所投资的香花石信托,曾是上海国际信托的一款明星产品,被上海证券类媒体评为“诚信托-价值信托产品奖”,对外宣传为上海信托行业第一个艺术品“阳光私募基金”。而彼时,正值信托业在艺术品市场“跑马圈地”。 尽管上海国际信托拒绝向网易财经披露香花石系列产品的详细情况,但网易财经从上海信托业从业人员、艺术品投资顾问等多个信源处了解到,2011年至2012年,上海国际信托总共发行了两款以香花石为名的艺术品信托,投资方向分别为“当代艺术”和“中国字画”。 其中,2011年4月发行的香花石中国新绘画,优先级资金是来自工商银行的理财资金,投资顾问为上海地产商人戴志康旗下的证大文化;劣后级资金则来自戴志康的证大集团。这一产品规模超过9000万元,投资方向为当代艺术,包括管策、金锋、邱志杰、徐震、原弓等艺术家的作品。 梁新发等投资者投资的香花石中国字画,规模则为3000万元。其中2400万元来自银行的理财资金,劣后级资金600万元来自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投资顾问为上海嘉世华年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嘉世华年”),具体投资了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溥心畲、吴昌硕、谢稚柳等艺术家作品。 不过,网易财经独家获悉,上海国际信托的上述明星产品,最终的结局堪称惨淡。 “不瞒你说,有戴志康投资的香花石中国新绘画,到现在都没有卖出去。我曾经帮他们找过一家很有名的拍卖公司,9000万的规模,做了评估,这些东西一共价值3000万不到。后来是戴志康答应全部买下作品,兑付了银行理财的本金。”香花石中国字画项目的投资顾问,上海嘉世华年执行董事、项目负责人焦安向网易财经透露。 他同时解释,梁新发等投资者购买的香花石中国字画,之所以投资4年零收益,原因是这些字画在变现退出过程中,有高达2/3的作品“流拍”,只能由劣后方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以原价将未能拍出的艺术品收购,并承担4年的仓储费、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以此兑付了优先级投资人的本金。 在梁新发们发出举报信之后,上海国际信托方面表示,“我公司在信托合同中已充分揭示投资过程中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同时明确该产品属于高风险产品。我公司在产品运行期间按照监管要求和合同约定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