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山房——沈勤 · 陈琦作品展
展期
2021.4.24 - 2021.6.20
展览地址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周一休馆)
2021年4月27日,“片石山房——沈勤·陈琦作品展”于亚洲艺术中心(北京)开幕。此次展览是继2015年“沈勤、陈琦作品展”(北京),2016年“沈勤、陈琦:零度”(台北)之后,二人再度携手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的双个展。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近三十件。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6月20日。 此次展览缘起两位艺术家于2020年5月游历扬州园林“片石山房”的感怀之作。亚洲艺术中心特别邀请国际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PLAT ASIA总裁郑东贤先生为展览进行空间设计。 曲径闲幽宁静雅。明暗交错、蜿蜒曲折的空间造境与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幽静、淡泊的精神场域,为置身其中的观者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沈勤出生于南京,后定居石家庄。对于他来说,追溯自南北朝的文化脉络无论是之于他的思想,还是作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敏感、严谨、淡泊中带有丝丝与俗世的格格不入,是沈勤身上特有的气质,也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的一种“出世”状态。 就此次展览及作品,99艺术网对艺术家沈勤进行了专访。 99艺术网:请您谈一下《片石山房》这件作品的由来。 沈勤: 2020年5月份,疫情刚有些缓解的时候,我跟陈琦一起去了扬州,扬州有个园林叫“何园”,“片石山房”是“何园”旁边的一个园子,这个园子比“何园”建造的要早,它之前是独立的,后来建“何园”的时候,有个盐商就把石涛设计的这个园子一起买了下来,成为了一个园子。“片石山房”这个园子不大,里面基本上仅剩一座相传出自石涛之手的叠石假山,可谓是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去了之后,我跟陈琦就相约说,咱们一人画一幅吧。 99艺术网:就是您这次展出的那幅《片石山房》。 沈勤: 是的。 99艺术网: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您作品当中尺幅最大的一件是吗? 沈勤: 应该说是最大的之一。其实这样看来也不算大(笑),但是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一件了。去年在广东美术馆我也画了一幅这种尺幅的作品,那件是“田园系列”的。 99艺术网:《片石山房》这件作品的创作,跟您以前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沈勤: 其实当我刚开始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对我来说是不容易的。在此之前,我是没有在一幅画中专门以石头为题材进行过创作的。石头在我之前的作品中都是作为配景出现的,最大也就是两个巴掌那么大,而这次要画一整幅假山。从2005年在“新北京画廊”做个展以来的这15到20年间,我主要是在画园林、田园;2015年开始画园林和山水,而以石头为主要题材,在这次展览之前的作品中几乎是没有的。加上这几年画石头也比较热,而我又不愿意按照常规的那种方法去画,所以,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问题的。 99艺术网:除了题材上的不同,还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沈勤: 画法上也不一样。“片石山房”里的那座叠石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更像一座山,但跟我画山水的处理方法还是不一样的。大体上来说,我是往宋代绘画艺术特征上靠拢,包括在用色、感觉和意境上。 99艺术网: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呢? 沈勤: 焦虑。实际上,在动笔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不知道该怎么画的,但这个事情一直压在我心里。这件作品的创作对我来说挑战还是很大的,因为,它是属于我习惯性的绘画逻辑和处理方法之外的一种新的创造。我主要还是想避开常规的画石头的方法,用一种既不是山水,又不是石头的方法去呈现它。 99艺术网:虽然像您说的,在创作的时候有一种焦虑的情绪在,但是从画面上看,却依然是平静、清幽、淡泊的。 沈勤: 是的。这幅画我前后画了四遍。因为我画画是不起稿的,所以每一遍都是重头来画。第一遍画出来后,感觉不行,方向不对;画了第二遍,换了个思路,发现还是不对。到了第三遍,画到一半的时候,我自己感觉这个方向差不多了。 99艺术网:前三遍都是在找一种感觉。 沈勤: 对,到了第四遍的时候,就可以完整地画下来了。 99艺术网:看您近阶段的创作,感觉在画面上一直在做减法,给观者呈现的心理体验也是越来越沉静,越来越极简的,似乎都透着些孤独感。您是如何解读您的绘画所呈现出的这种感觉的? 沈勤: 这种孤独感其实来自于我心理上最深层的东西。我与周围的环境、社会会有一些格格不入的东西,也可以说有一些精神洁癖吧。而我对于周围环境的体验感会体现到我的画面中,呈现出来这样一种感觉。 99艺术网:所以说这种不断极简化的风格是您有意去做的一种处理? 沈勤: 对。我的出发点是“出世”。所以所有那些繁杂的东西,我都会有意地去把它们剥离出去。 在我的画面中,我会尽量地避开那些可以引发具体联想的事物。因为只要有具体,就会有边界。我希望在我的画面中没有这些具体的事物做干扰,让我的作品从最根本上与观者产生关系,呈现一种真正的出世状态。 99艺术网:“85新潮时期”,您创作的《师徒对话》等作品,让您成为了当时水墨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在这之后,您好像并没有把中国画逼上“穷途末路” (笑),传统在您的创作中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体现。您是如何看待传统与当代的关系的? 沈勤: 在我看来其实并不存在传统与现代的区别。因为我追求的是“出世”,而“出世”是不参与这些具体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争论的。所谓的传统与现代的讨论我认为是属于世俗竞争层面下的话题。我在画院(江苏省国画院)里接受过传统绘画的教育,也做过当代艺术的尝试,在我看来,作品只有好与不好之分。无论是哪个领域,好的作品能打动人心的比例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你基于哪种观念,或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当然,这里面也存在语境的问题,在当下的这个时代,如果你不考虑这个时代的文化,不用这个时代的方法,那也无法与大家产生共鸣,从而,你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无法打动人心的。什么是当代?实际上现在看来,当代的东西也已经成为传统了。历史就是一条线。1982年,我在南艺(南京艺术学院)做个展的时候,我就说过,历史这条线,当世的人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处在同一平面中,而我们芸芸众生就是历史这条线中的沙砾。从上帝视角来看,只有这个沙砾足够大,才能被计入历史。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无法对历史负责,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代表自己的这个沙砾抹大一点。 99艺术网:在您的绘画中,“线”的处理方法非常特别。锋利、果断的线条往往出现在缥缈的墨的晕染边缘,这种对比感还是很强烈的。您是如何看待这种处理方法的? 沈勤: 这种线条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源于我学生阶段去敦煌临摹。我昨天还在开玩笑说,我的线条就是唐代壁画中的线条,属于那种基本没有表情的线条。到了明清时期,我觉得线条本身的表情太多,就成为所谓的“用笔”了。我其实是会把所有的那些带故事性的、带表情的东西都有意摒弃掉的。 另一方面,我也受到了现代主义绘画的影响。比如说在蒙克的作品中,你是可以看到时间的,也就是说在平面的绘画中,也是可以看到时间的。有时间就有纵深,就有厚度。从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你是可以看到每一层的顺序的。他会有意地留出时间的痕迹,这种对画面的呈现方法对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在做平面化的画面处理时,就会有意识地把每一层的痕迹留出来。而线条,其实就是最后一层。 我其实是不喜欢那种不确定的、不干净的、模糊的画面。我之前说过,我的线条像刀锋一样锋利。我喜欢那种刀锋式的,干干脆脆的线条。 水墨的质地跟油画不同,如果不把水墨的这种质地感处理好,就很容易出现那种烂塌塌一片的感觉。所以,在最后,我会用线条去收一下,给画面提个神。 99艺术网:有人称您为“隐者”,您长期生活在石家庄,但您所创作的题材基本上都是江南山水。您觉得在南京和在石家庄的生活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沈勤: 对于我来说,最根本、最深层的文化影响是来自于南朝的。但是在82年我在南艺(南京艺术学院)做个展的时候我就发现,我的绘画跟江南这边的绘画(风格)是不一样的。我认为北方会带给我一种苍凉感,加上对“出世”的追求,其实是带有北朝式的精神体验的。 99艺术网: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和思想对您有着很深的影响。 沈勤: 是的。我最深刻的一次体验是在邯郸邺城,站在邺城金凤台的土堆下,我突然感觉自己成了一个从建邺来的古南朝人(笑)。 99艺术网:穿越而来 (笑)。 沈勤: 所以回过头来说,传统与当代真的很难用一个明确的分割点去界定它们。你看北齐的雕像,那种对线条的处理,多极简,多当代啊!(笑)北齐时期最好的雕像是在河北博物馆,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看,每次去看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我早期去敦煌的时候,看了很多唐代的泥塑,当时觉得唐代(艺术)是最好的,但近十年,我见了越来越多的北齐的东西,发现,这才是无法超越的。 99艺术网:所以说,您的绘画风格,更多的还是受到了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和思想的影响,也就是到了石家庄之后才正式形成的。 沈勤: 对,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对我的影响太大了。所以说,在我的身上,南北朝的东西一直都很明显,也都在影响着我,而这种影响,更多的是精神和思想层面上的。 99艺术网:此次在亚洲艺术中心的《片石山房》展览,空间设计本身也是一件作品。 沈勤: 是的。我本来以为就是以一种常规的形式布展,没想到亚洲艺术中心会请来设计师郑东贤先生专门为这个展览设计空间。郑东贤先生是安藤忠雄的学生,他为这个展览设计的空间非常棒。本文图片由亚洲艺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