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每一个阶段的作品都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委实难得。如果说张晓刚的《大家庭》是对一个大时代的追忆的话,那么周春芽的《红石》、《绿狗》、《桃花》则是他本人的一部私人编年史。
对艺术生涯超过四十年的周春芽而言,他的艺术创作完整清晰且仍在持续精进的过程当中:此次北京保利春拍现当代夜场中为藏家甄选的艺术家专题涵盖了从90年代初肇始的《红石》、到最具个人标志性的成名之图腾《绿狗》系列、再到龙泉郊游的满眼《桃花》。这几个阶段可以说是周春芽在艺术和生命中最为灿烂、最为肆意挥洒才情的一个时期的写照。
不同时期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将中国传统绘画笔墨意趣与私密情欲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周春芽。
1 寄情传统文人情怀的《红石》
在中国传统山水绘画中,石头一直最具代表性的画题之一,历代皆有以石为题的传世佳作。
然而周春芽在精心研习传统文人画的视觉资源后,却力图以一种完全不同的造型模式去重新诠释这一经典题材。周春芽对于这一经典的视觉符号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与强烈的色彩、笔触来传达自身强烈的主观情绪。
1994年,周春芽创作了《雅安上里》,画面用色厚重、沉稳,是这一时期极富文化深度和艺术表现力的典型作品。
雅安是中国的雨城,石头被雨水湿润、浸透成了红色,温润而光滑,这一特殊的景观深深打动了周春芽。他以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趣与文人气韵,结合西方表现主义的着色方式,通过对结构、质地、肌理的精准掌握,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山石。同时,将这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强化并放大,以宋元绘画框景式的边角山水构图,深入石头的构造,将其描绘为“宇宙洪荒、天地苍茫的梦幻境界”。
周春芽的“石头”系列非常丰富,包含了红石、中国风景、太湖石等不同类型。除了内容丰富外,在创作时间上也具有长期的持续性,并没有明确的时间分野。其中创作于1994年的“红石”系列开启了周春芽用一种颜色统领整个画面的先河,直接影响了“绿狗”的诞生。
周春芽的红石系列不但具有现代艺术的高度形式感,同时亦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寄情山水”的文人意趣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浪漫主义情怀。
回归中国传统绘画精神,并与西方绘画的形式相结合,是周春芽石头系列的重要特征。80年代末,周春芽从德国留学回国,在大家都在从西方艺术中找突破的时候,周春芽却选择走自己的路。他没有参与到任何一个当时的艺术流派中,而是潜心钻研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境与西方绘画的形式感相融合,自成一体,形成自己的独特语言。
基于此,对于以“石头”为题材的创作,周春芽曾自述:“我在创作'山石'的时候,正在研究文人山水画,我并没有像国画家那样在材质属性和图式形态上去理解,而是按照我的表现意图去寻找那些令我觉得陌生又能带来惊喜的东西,我在肌理和质感上花费了很大的工夫,近似于强迫症似的去捕捉和玩味那些潜藏在石头自然属性中的视觉因素,把这些东西强化、放大本就是形式,而视觉的呈现本就是内容。”
2 之于艺术和生活哲思的《绿狗》
1993年,二十八岁的周春芽过着上班、画画的平淡日子。出于安全考虑,他向朋友要了一条狗,当时拿回来时只有一个月大,之后“黑根”在周春芽的生命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是生活伴侣,也是创作灵感。
“黑根是一个朋友从警犬大队抱来给我的,带回家时它只有一个月大,我还拍了照片”,周春芽一开始就对黑根喜爱有加,“这狼狗很乖,总是跟着我,我画画它就在一边趴着看,但对外人很凶,当时周围邻居都很害怕,所以也不能四处遛它,它跟我一起生活了四年。”
周春芽艺术生涯中有很多极具个人标识性的代表作,“绿狗”首当其冲。90年代中,周春芽开展了他的“绿狗系列”,促成创作上的巨大转折。他以单一绿色色彩来描绘德国狼犬“黑根”的不同形态,绿色兼具超现实、刺激而又富有活力的视觉效果,创造了强烈的冲击性,是周春芽表现主义风格的又一高峰。
“最开始画狗不是绿色的,大概画了一两年时间才开始有绿狗,画成绿色完全是个意外,就是突然有一天想把它画成绿的,因为狗身上有些绿色的光影”。随后这只绿色的身影成了各大展览上的常客,也让周春芽的艺术更广为人知。
“绿狗”第一次出现在周春芽的画布上是1996年,但其实绿狗题材一直是周春芽反复创作的主题。在1999年黑根去世后,周春芽没有再画“绿狗”,直到2000年周春芽再次开始描绘“黑根”。可能此时他描绘的已经不是真正的“黑根”,不再有着一种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存在,而是一种对于艺术的态度。
在“绿狗系列”中,周春芽创新地运用留白的表达手法,抹除了背景元素,把绿狗置放于纯白的背景之中,更加突显色彩之表现张力和雕塑量感,也彷佛展示着一种孤挠不屈的存在状况。这些使周春芽的“绿狗”充满了存在主义、象征主义的特色,揭示着个体的存在状况和生命中最真实的本质。
2000年代以后的“绿狗”作品,由于没有了原始描绘的实体(黑根已死去),狗的形体和神态则更具写意、抽象的表现,绿狗形象的爆发力和视觉冲击都更为强烈,在评论者而言“更为自信”、传达了“暴力语言和反美学的意味”。运笔方面也更为简练,成为半抽象的大写意。
批评家李小山对周春芽的“绿狗”题材评论到:
“周春芽后来终于走向了完美,他把黑根画成了绿色,而且那种简洁和概括令人惊叹不已--这是奇怪的,当他力求丰富和丰满时,反而有些泛化,当他逸笔草草,竭尽简略时,却获得了填满我们想象空间的丰富性,他笔下那只枯瘦、变异、扭曲的绿狗竟然能够如此深入地打动我们,以至看过绿狗的人都难以忘怀。”
3 桃之夭夭、恣意纵情的粉“桃花”
“你有意无意继承了中国诗词的艳情传统。你创造了意象的桃花,因为你不是传统文人,不追求竹菊梅兰式的高风亮节,你是现代人,你艳遇不断,更重要的是,你不把这种艳遇看做坏事,而是热情洋溢地接受它,爱在你心里是如此的美好,才使你能创造出桃花这个艳情的绘画意象来,这是你最大成功。”
——栗宪庭
正如神骏之于韩幹,墨梅之于王冕,睡莲之于莫奈,一个物象,一种情景,一个主题,其含义和引申,被一人占断独享,是谓独擅胜场。
2005年3月,周春芽在成都龙泉山春游时被漫山遍野的桃花所吸引。桃花恣意忘情地盛放触动了周春芽的情思和灵感,由此开始了“桃花”系列。
对于喜欢尝试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周春芽说:
“我尽量把现在的状态表达出来,但不变的是我还喜欢冒险。我想尝试新的东西。尽管不一定成功,但没关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能总是画自己习惯、社会习惯、市场习惯的题材,要做一些新的探索,这些探索对我来说是继续创作的动力。”
在“桃花”系列中,无论是对色彩的运用,还是富有侵略性的视觉表现,都极具性感的“情色”意味。对此,周春芽曾直言:
“我描绘的就是'色和情'。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也是旺盛生命的表现,正如同春天绽放的桃花一般,我没有必要去回避。”
这种对艺术和生活的真性情,既是周春芽对“桃花”系列的解读,也是他的艺术观。
此次北京保利春拍甄选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两件“桃花”。一件是“桃花”系列早期作品——创作于2006年的纸板油画《桃花》;一件是创作于2013年的罕见大尺幅双联作《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两件作品分别代表了周春芽不同时期“桃花”作品的艺术特点。
在纸板油画《桃花》中,周春芽对一枝盛开的桃花进行了表现,见微知著,用高度概括并富有冲击力的近景,烘托出了画面未能所及的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在这件作品中,周春芽将中国绘画的写意与西方抽象绘画的表现形式和色彩高度统一,用介于抽象与写实之间的画面,引人无限遐想。
《春风拂槛露华浓》则代表了“桃花”的另一种风格。
周春芽借李白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后半句为这件作品命名,在不同的时空下,在面对“情”与“美”时,与近1400年前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产生了共鸣。
与纸板油画《桃花》不同的是,这件作品更加具象,在构图上也更加贴近中国传统绘画的近景、中景、远景的安排。
在用色上,近景的艳粉色桃花和扭曲的褐色枝条,与中、远景中的黄色草地、蓝色溪水、天空相互冲击但又融合一处。
周春芽用一种夸张、奔放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国画中对桃花宁静雅致、超凡脱俗的表现。同时,在富有美感的题材中,彰显了一种“温和的暴力意味”,也赋予了画面以更多的意义和深度。
从石头到绿狗,再到桃花,这种表现正如周春芽自己所说的:“有朋友说我的画具有一种'温和的暴力意味',实在是说的太贴切了,我的绘画趣味总是在'温和'与'暴力'之间——由狼狗到桃花又开始了一次由'暴力'到'温和'的转换。”
# 拍卖日程
预展时间:6月1日-3日
预展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
拍卖时间:6月4日
拍卖地点:北京国贸大酒店
本文图片由北京保利拍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