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正式开业!

来源: 2021-06-02
一辆放置在亮闪闪的转台上的镀金购物车赫然出现在红砖美术馆一进门的下沉圆厅;上方一张与互联网相连的巨型显示屏,完全由计算机ASCII码组成,实时对应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变化的“看得见的手”;令人窒息如雪花般堆叠的图片,从展厅延伸至美术馆前台。“欢迎进入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 !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邀请,“对于每天沉浸在海量图像里的每一个人而言,都将会在这场图像经济与艺术的盛宴中有所收获和认知,重新思考我们与图像的关系。
《ELA 75/K系列(抹不掉)》西尔维·弗勒里,2000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ELA 75/K系列(抹不掉)》西尔维·弗勒里,2000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自你出生》伊万·罗斯,2019–2021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作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组成部分,红砖美术馆新展“图像超市”于5月28日正式“开业”,由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Jeu de Paume)协办,并得到北京法国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kin)的支持。“ ‘图像超市’ 展览本身充满了创造力,我很高兴看到法国专注于图像和摄影的机构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能够通过与红砖美术馆合作,与中国观众相遇。”法国驻华大使罗梁(Laurent Bili)先生在展览新闻发布会上说到。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先生
在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新闻发布会现场
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左一)与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先生在“图像超市”展览开幕现场
主策展人彼得·桑迪(Peter Szendy)在2017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中提出“图像经济(iconomy)”的概念:“在当下这样一个图像能够普遍进行交换的时代,这种新的图像存在的制度正是展览“图像超市”试图探索的一种新的理解图像的方法。”在彼得·桑迪看来,这里所指的“图像经济”并非图像在市场交易中的价格——“图像是为了传播而产生,并且由它们的可交换性来定义;但另一方面,今天这些图像背后也暗藏着某种资本或剥削。”
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馆长昆汀·巴耶克(左下)、主策展人彼得·桑迪(上中)、联合策展人玛尔塔·庞萨(左上)在巴黎连线参与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新闻发布会
“我们不仅仅是图像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图像的生产者。”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馆长昆汀·巴耶克(Quentin Bajac)认为,彼得·桑迪在《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书中所探讨的“图像经济”有必要通过一场展览,一系列艺术作品来进行阐释,从而让观众更好地发现图像生产、流通和管理所引发的剧变。“此次展览也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身作为图像生产者的义务,以及在能源消耗和回收方面的生态责任。”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由彼得·桑迪、伊曼纽埃尔·阿罗亚(Emmanuel Alloa)、玛尔塔·庞萨(Marta Ponsa)组成的策展团队,以“超市”作为隐喻,从图像的“库存、原材料、劳作、价值、交换”五个角度出发,带来39位/组艺术家的50余件作品,从不同视角来审视“图像经济”的本质,呈现当下热点话题:泛滥的图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巨头、个人信息保护、“微工作”和数字劳工、加密货币……这些与“图像经济”息息相关的一切正建构着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塑造和改变着我们的当代生活。
《寻址能力》杰夫‧盖斯,2011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免税艺术》黑特·史德耶尔,2015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由于新冠疫情引起的种种限制,反而使得图像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彼得·桑迪敏锐地捕捉到新冠疫情蔓延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图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的变化,“2015年每天有超过30亿张图片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这种图像的大肆泛滥可能会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呈现指数级增长;但可以肯定的是,疫情更加促成了我所提出的‘图像经济’的产生,也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图像流动。”
《提款机》苏菲·卡尔,1991-2003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你是人类吗?》阿姆·巴托尔,2017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万得城》安德烈斯·古斯基,2016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彼得·桑迪建立了‘图像经济’ 的全新系统,将‘图像经济’ 切开了一个剖面,呈现了如此鲜活的当代经济、社会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正如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所说,“我们既是图像生态链中的依附者,又是图像经济的寄生者;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时代,而这个展览促使我们去发现图像经济背后那个看不见的庞大的操纵系统;反思我们是如何在分享图像的快乐中被奴役,又是怎样在抵抗中进行重构,从而建立起在图像经济中生存的认知与法则”

《无题》莫瑞吉奥·卡特兰,2001
红砖美术馆“图像超市”展览现场
关于策展人 彼得·桑迪 Peter Szendy

彼得·桑迪于1995年获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授予的音乐美学博士学位,现任布朗大学比较文学与人文学系教授。他曾是巴黎南泰尔大学副教授与研究主任、纽约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访问教授,以及特斯拉斯堡第二大学副教授。桑迪著有多部作品,包括《可见超市:关于图像的普遍经济》(2017)、《点的作用:体验标点符号》(2013)、《世界末日电影:2012与其他世界末日》(2012)、《热门:点唱机哲学》(2008)、《隔墙有耳:间谍美学》(2008)、《魅影:音乐之躯》(2002)与《侧耳聆听:耳朵的历史》(让-吕克·南希作序,2001)等。 联合策展人 伊曼纽埃尔·阿罗亚 Emmanuel Alloa

伊曼纽埃尔·阿罗亚是圣加伦大学哲学系的研究主管与巴黎八大的美学讲师。他是巴黎一大与柏林自由大学联合培养的哲学博士,研究主要专注于欧陆哲学与美学,尤其关注图像及其力量。他的出版著作包括:《感性的抵抗:梅洛-庞蒂对透明性的批判》(2017)、《半透明的图像:媒体现象学的轮廓》(2018)。编辑出版的著作有与弗朗西斯卡·弗克合编的《图像经济:瞩目的家庭》(2012)与《思考图像(I-III)》(2010-2017)。即将出版的著作有《观点的分享》与《当代,不合时宜与迫在眉睫之中:与时代的小会》。 玛尔塔·庞萨 Marta Ponsa

艺术史学者玛尔塔·庞萨是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艺术项目与公共项目的负责人,她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研讨会、表演,以及影像项目等。庞萨策划的研究型项目主题涵盖1920年至1950年的欧洲摄影、影像与视觉艺术、纪录片与实验电影等。同时,她对数字艺术以及科技和艺术间的跨界项目深感兴趣,并负责网球场现代美术馆线上展览与线上杂志项目。她与摄影与动态影像相关机构有定期的合作,包括西班牙的La Caixa基金会、休斯顿FotoFest摄影节、欧博豪深国际短片电影节、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瑞士沃韦高级摄影学院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等。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