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地理学》新书发布会暨对谈现场
最初的地图产生于一次机缘巧合。2010年,应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 Obrist)的邀请,邱志杰为慕尼黑的DLD研讨会创作了一张《21世纪地图》。还不熟悉Mapping这个英文单词的背后多重的"描绘"、"想象"等引申含义的邱志杰,把时间年份化为大道,人类社会分割成不同街区,"老老实实"地画了一张设想21世纪人类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未来地图。
《21世纪地图(Map of the 21st Century)》 2012, 79cm x 54cm
虽然看似是偶然,但其实这样条件反射般的制图冲动早已隐藏在邱志杰的创作之初。
邱志杰从小练习书法,而地图注解又需要制图者大量的写作;邱志杰是一位毕业于中国美院版画系的素描高手,又是一位狂热的旅行者,而17世纪末荷兰铜版画的兴起,便是地图集(Atlas)的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邱志杰爱好读书,甚至常常懒得去生产物质,但地图则是二者的平衡点,给了邱志杰既记录、归纳阅读成果又生产出作品的机会;邱志杰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而制图同样是一个组织和逻辑游戏的过程......
而地图也仿佛是一件为他量身打造的完美容器,将他多种多样看似矛盾的身份统一。在艺术行业里,他创作、策展、收藏、教学。在学院里,他又把自己和"全科医生"类比,是一个"全科老师",从画画教到新媒体,从论文教到书写。
艺术家邱志杰
他说,当你在一片地域转得久了,自然而然地便产生了方位感,秩序感。当你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你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同一条山脉;当你从一条河淌过另一条河,你发现他们其实是同一条河流。而这其中内在的联系便会促使你想要去画一张地图。
于是,冥冥之中,仿佛是命运的指引,邱志杰发现了制图这一可以统一他庞杂生命经验和热爱的工作。
他说自己像是一个中世纪末修道院中的修道士,在青灯下孜孜不倦地埋头书写,外表低调但内心充满野心,因为在他的笔下是对知识全局的把控。
真人不露相,这大概也是所有人对邱志杰的印象。
曾经的炼金术师,今日的制图者
在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沈奇岚看来,邱志杰的地图是他对世界和世界观的炼金术。
在古代,炼金术师相信可以通过冶炼将贱金属变成高价值的,将没有生命的物质变为有生命的,将有限的生命变为无限。科学的发展虽然已经让当代的我们对传统的炼金术产生了质疑,但对价值的追求仍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中,只是今天,曾经的"金子"变成了"知识"。
《知识地理学》新书发布会暨对谈现场
邱志杰的地图打破科学规则和时间对思想的禁锢,成为了当代的,冶炼"知识"的炼金术。
在生活中,邱志杰无疑是一位对着知识有着无餍欲望的追求者。他乐于穿梭在世界历史和中西文化的迷宫中,引经据典,享受在有趣事物之间漫游、"调皮捣蛋"的乐趣。
在《总体艺术地图》中,邱志杰描绘出了他教学中对艺术"全科"分析图。其中象征着天真童趣的"小王子"大门守卫着"鸭兔图"游乐场;改变世界艺术史进程的杜尚"小便池"变成了一座小岛;教育家、雕塑家陶行知的晓庄学院复校,比邻曾经的理想国黑山学院;在最中心的"逍遥游"湖上横过一座庄子观鱼的曲桥,一条鱼正在化身为鸟,是精神自由的最终形态;而湖的右边矗立着一座"行为必败山",那是西西弗斯劳作的山峰,也是加缪笔下人类共同的命运......
《总体艺术地图(Map of Total Art)》 2012,54cm x 79 cm
世间万物正在邱志杰的手中变成一块块炼金的材料,通过地图的冶炼,串联出了"总体艺术"的模样。
沈奇岚在《地图:世界和世界观的炼金术》一文中这样写道:抽象与感性的并存,是他(邱志杰)所创作的地图的基本属性。邱志杰说,他的地图是锅中杂烩。从最初的青藏高原的地图,到21世纪地图,到全艺术地图,邱志杰的制图术是发现隐喻和万物游丝的过程,是一种幽默的,活泼的,又充满着浪漫情怀的方法。
于是,我们能在《总体艺术地图》上看到抽象的历史形象化身为有呼吸、脉搏和生命力的山河楼宇。我们也能看到在《命运地图》中看到他让"学"湖的水源流通知识的山脉;"艺术作为生命"的孤岛变成超越生命大陆的陆地;"纪念碑作为日冕"孤岛在死海上与生命的陆地眺望。我们还能看到《艺术世界地图》上神秘中心地带漂流着几块失落大陆:"闭幕式蹭饭","送画册的技术秘密","大产艺术造名牌","丑闻的利用"......
邱志杰在抽象提炼的制图过程当中始终保留着对真理、知识的喜爱和对不可名状的感知力的珍视。邱志杰相信"理性的研究和情感性的积极行动能够相互促进",所以他关注物与物之间的组织和关联,但也不介意用出人意料的方式打破这种关联,在理智中陷入荒诞。
而在理智和迷茫的荒野中漫步,偶尔回首过路,又不禁一笑,不也是人类现实的最佳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