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他名声显赫 他声名狼藉 他制造艺术 他利用艺术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余木匀 2021-07-20
你可能不了解他,但一定见过他的作品,你可能没听说过他,但他的名言到今天仍然十分适用。艺术家、商人、摄影师和画家,这是安迪·沃霍尔展现给大众的一面,移民、同性恋、投机主义者,这是他身份的另一面。无论是哪一面,沃霍尔都不隐藏,他就像一盏不断旋转的迪斯科彩灯,每一面都折射出鲜艳的时代之光。对于这样一位矛盾又复杂的艺术家,正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的全面回顾大展“成为安迪·沃霍尔”就是了解他的最佳契机。
2021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权益协会(ARS)授权,纽约。 安迪·沃霍尔 《金宝汤罐头II:传统蔬菜味》 1969 纸上丝网印刷
早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社交媒体统治全球之前,安迪·沃霍尔就成了全球瞩目的巨星。说他名声显赫或者说声名狼藉都不为过,这位继承了波普文化精神的艺术家,一边用艺术作品不断打破固有的陈旧观念,一边不断包装自己。如果说所有艺术家都是自恋狂,那么沃霍尔必定是自恋狂中的极品,他不仅把现成的商业广告拿来“据为己有”,还钟情于用影像记录下自己疯狂又奢侈的生活;他策划电视节目,以自己的姓名为题招揽观众,并亲自担任主持人;迷恋夜生活,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流连于名利场中……如果艺术家也有“入世”一说,沃霍尔无疑称得上是一位极其适应他所处时代的艺术家。
2021安迪·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艺术家权益协会(ARS)授权,纽约。 安迪·沃霍尔 《自画像》 1978 布上丙烯和丝印油墨
本次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以时间为线索,以沃霍尔一家身为东欧移民在工业城市匹兹堡作为工薪阶级的生活为起点,一路展示了这位艺术家从求学到工作,如何从工作和实践中建立起个人风格的过程。沃霍尔的家庭生活,他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早期在卡内基学院求学时的速写草稿,在霍恩百货公司工作时设计的香水橱窗布景,许多罕见的资料都在本次展览中首次展出,也帮助观众补足沃霍尔成长过程中缺少的那些“隐秘资料”。 展出的大部分资料都来自安迪·沃霍尔美术馆,这座美术馆位于艺术家出生地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是最全面、藏品最丰富的、仅为安迪·沃霍尔一人设立的美术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也由安迪·沃霍尔美术馆的馆长帕特里克·摩尔和首席策展人何塞·卡洛斯·迪亚兹共同策划。展览空间充分参考了展品特性来设计,不仅按照艺术家的作品类型和创作时间划分出独立区域,还在展厅中间布置了专门的观影区,整片闪亮的银色区域呼应了沃霍尔的电影工作室“银色工厂”。沃霍尔拍摄的著名影片《帝国大厦》和《试镜》系列都以巨幕投影的方式环绕展厅空间,让观众在坐下休息之余刚好可以观看这些前卫影片,大尺寸的放映环境带来的是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无法比拟的观感。 光是细数安迪·沃霍尔的身份就足以令人犯难,如果要为他找到一个恰当的,最特征鲜明的名词,那就是“消费时代的引领者”,不仅是艺术风格上的引领者,也是时尚领域和摄影领域的引领者,把自己变成活着的传奇,用生活方式来践行艺术目标,这就是安迪·沃霍尔。作为继承了波普艺术精神的艺术家,沃霍尔不惮于把当时最先进的器材和最先进的技术立刻用在艺术创作上。宝丽来bigshot相机成了他用来拍摄名人肖像的最佳工具,能够把底稿等倍放大投影到画布上的投影仪也为他之后的巨幅肖像画创造了技术条件。在苹果电脑刚问世时,乔布斯曾经想送给沃霍尔一台电脑,被他拒绝,但在围观乔布斯替人安装新电脑,一番操作后,安迪·沃霍尔又表达了他想欣然接受这件礼物的愿望。这些艺术家曾使用过的器械也会在本次展览中随作品一同展出。 波普艺术的世界,是拒绝为高雅艺术和流行文化设限的世界,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图像都能成为素材。大量使用拼贴和挪用手法,将大众传媒图像加入画面中的波普艺术一到美国,便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土地上迅速生根发芽,繁盛起来。而商业设计师出身的安迪·沃霍尔敏锐地察觉到大众对于商业图像的喜爱,这种“颜色鲜明,对比度强,可以不断重复和转印”的图像很快就成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是红白配色的金宝浓汤罐头,还是白蓝配色的布里洛包装纸盒,都是当时美国人民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常物,也是后世许多人初识安迪·沃霍尔的两件艺术作品。 安迪·沃霍尔很早就展示了他对商业图像的喜爱,他曾为可口可乐绘制广告,并不厌其烦地拍摄这些曲线形成排出现的玻璃瓶子。“这个国家有钱的人和最穷的人都享受着相同的东西,伊丽莎白·泰勒喝可口可乐,肯尼迪也喝可口可乐,街边的乞丐也喝可口可乐,他们喝的都是一样的可乐。”可口可乐传递的不仅是它令人着迷的介于药剂和饮料之间的口感,还有象征丰盛、开放和诙谐的美国流行文化。渴望成名,被金钱和奢侈品环绕,永远有下一季新品等待去发掘和享乐,成长于物质丰裕年代的安迪·沃霍尔在这点上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他在意自己的外表,因此整容,并且在着装打扮上自有一番心得。这样的安迪·沃霍尔享有至高无上的号召力,他设立了“银色工厂”,招徕各类社会名流和渴望出人头地的弄潮儿。 沃霍尔从童年开始痴迷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成名后,沃霍尔自己拍摄电影,由他掌镜拍摄的影片在选角上格外重要,他喜欢那些上镜又富有魅力的人,“银色工厂”也成了他打造明星的造星车间。即使电影中的许多主演离经叛道,比沃霍尔的名声更坏,也很快引起了大众的注意和喜爱。安迪·沃霍尔在吸引关注度方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银色工厂”也成了最早的“网红”制造工厂。 “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时间成名。”这句名言来自沃霍尔的个人电视节目《安迪·沃霍尔的十五分钟》,节目一共只办了五期,以安迪·沃霍尔的去世而落幕。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银色工厂”、80年代的电视节目,沃霍尔一直孜孜不倦地用他的镜头记录着这个奢侈又浮华的消费年代。他的人生中五十多年都在俱乐部度过,身边总是环绕着一波又一波社会名流,科特尼·洛芙、金发美人组合、滚石乐队,凡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各界名人,似乎都与这位艺术家合作过。沃霍尔还邀请了许多新人设计师和模特,正如模特所说:“他喜欢我们,我们是他的缪斯。”在这点上,沃霍尔也成了许多人的伯乐。 安迪·沃霍尔从他所处的时代中几乎吸取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元素,从东欧移民到全美,不同于盖茨比的悲情故事,安迪·沃霍尔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成功的美国梦。 任何人都可以不喜欢他,但不能否定他所做的一切。每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承担着革新世界的义务,在网红经济盛行的今天,沃霍尔早就深谙营销之道,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伟大的预言家。而这位热爱发言,深谙人设重要性的艺术家,也擅长把真话隐藏在众多台词中: “我喜欢无聊的东西,我喜欢一样的可以被不断重复的事。” 既利用艺术也沉浸其中,集拥簇与反思于一身,复杂又富有矛盾性,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