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上午,“吉光片羽 王安安画·心愿”慈善油画展暨捐赠仪式在南京东路朵云轩四楼举办。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钟燕群,副理事长施南昌,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海外联谊会执行副会长王珏以及陈东、金闽珠、徐福生等九十余位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王安安女士的童年在上海度过,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后赴台湾、美国生活。她18岁开始研习丹青,先后师从黄君璧、喻仲林、孙家勤、江兆申等名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一格,用她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悟性,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90年代先后在台北、上海、香港举办个人书画展,出版画册,在业界引起关注。
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她于上世纪90年代回到上海定居,至今25年,在这里她开始创业、创作。2016年,近八十高龄的她发愿绘制油画作品,以义卖收入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近几年,她茶饭不思,醉心于画室之中,终于利用疫情期间的宝贝时光提前完成了画作。这次展览的40幅油画是王安安女士多年来油画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既是王安安女士个人经历的回眸,也是潜心研习的结晶。这次的油画展,展示的是她油画方面的才艺。她的画风以写实为主,但在取景、构图和色彩方面,却别有功力,显示出她的油画中西贯通、情景交融的特点。作品以风景画为主,主要描绘了她生活过的上海、苏州、香港、台北、波士顿以及近年游历过的青海、西藏、漠河的景致。
王安安女士为善最乐,她曾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上海郊区养老院老人捐助生活用品及各种设施。本次画展全部收入都将捐给上海慈善基金会和台北溪水旁关怀单亲家庭协会。她坚信,这种价值理念将影响更多的人投身到慈善公益事业。截至8月7日画展开幕前,40幅油画已有34幅被预购,捐赠款项达150万元。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海外联谊会主办,上海嘉诚收藏艺术研究中心承办,上海朵云轩集团协办。展览持续到8月9日,配合这次展览有关部门出版了作品集。
序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施南昌 序二:上海海外联谊会 文一:安安姐的心愿(祝君波 上海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 文二:艺术真心的辉煌再现(陈克伦 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
序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 施南昌)
“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生活的真正意义。”日前,王安安女士捐款至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去年,王安安女士来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达了要成立“吉光片羽王安安慈善专项基金”的意愿。今年我们又携手上海海外联谊会共同举办王安安油画作品展暨义卖活动,并将义卖款汇入王安安慈善专项基金,定向用于贫困地区儿童助学及助困项目。王安安女士的童年在上海度过,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后随夫赴台湾工作、生活。怀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她于上世纪90年代寻踪上海定居至今。她从青年时期开始研习丹青,师从多位名师,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精深的艺术修养,作品在海内外展出。2016 年,近八十高龄的她计划到2020年绘制义卖油画作品40 幅。她只争朝夕,提前完成了画作。她丹青寄情,笔端快慢轻重侧中、油彩稠稀浓淡密枯,题材丰富,韵味酣畅,气象格局有独到之处,画作美轮美奂。
王安安女士为善最乐,她曾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捐物,为上海郊区养老院老人捐助生活用品及各种设施,体现了她善良、友爱的价值理念。我们坚信,这种价值理念将影响更多的人投身到慈善公益事业,上海的慈善公益活动会越来越多,慈善公益行为将越来越普遍。
序二 (上海海外联谊会)
“吉光”祝福世间的美好,“片羽”记录珍贵的瞬间。一句故人的寄语,道出了王安安女士举办画展的初心。
王安安女士是上海海外联谊会理事,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她童年在上海生活学习,18 岁开始研习丹青,先后师从黄君璧、喻仲林、孙家勤等名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渐成一格。先后在台北、上海、香港举办个人画展,用她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悟性,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25 年前,王安安女士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从美国回到上海开启新的生活。画册中充满生活气息、温馨和谐的全家福和色彩斑斓的40 幅油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友善、知性的女艺术家多彩人生。此次画展,是王安安女士多年来油画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既是王安安女士个人经历的回眸,也是潜心研习的结晶。不仅得益于个人奋斗与艺术造诣,也是上海社会巨变的生动例证。衷心希望更多的海内外艺术家在上海这片充满海派韵味的土壤上、在宽松和谐的艺术氛围中,在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时机里,用艺术的智慧记录个人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次脉动。
预祝画展取得圆满成功!
安安姐的心愿(祝君波 上海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
我和安安姐结识已有二十多年了。记得她由朋友带来朵云轩时,我们正在举办1996秋季拍卖会。上上下下的宾客很多,我正应接不暇,但安安姐的装束、气质,还是瞬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色民国女性的装扮、风姿绰约、言谈得体、落落大方。
后来她来回访,一次一次,有了深入的沟通,我也隐约知道了她的身世和来头。她是杭州人,出身大户人家,1949 年随父母去香港,嫁入台湾达官侯门,又携五个子女去美国陪读,晚年寻踪上海,一高兴住了二十余年,成为了上海永久居民。
安安姐是赤手空拳来上海的。此前,她没有从业的经历,在上海开始为生计着想,历经艰难,闯出了自己的天地。晚年,她时常自豪地说,在上海我开始找工作养活了自己!
民国的大家闺秀都学丹青、女红。安安姐在台北曾拜在一代大家黄君璧先生门下学习绘画,山水、花鸟都有涉猎。黄师故后,又拜江兆申为师。江是一代名家,两岸画界都认同的人物,可惜英年早逝,讲起这一点,安安姐至今还是悲怆不已。由于有这样的师承和功底,安安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曾在两岸三地分别举办过个展,其中大陆展在朵云轩举办,香港展在华润大厦举办。这后两个展朵云轩都协力操持,我还为她的画册写序,算是一个见证人。由此知道在这三地办展是她当时的一大心愿。
那个时期,两岸文化交流频繁,安安姐以特殊身份在这场交流中扮演角色,汪道涵、辜振甫两位前辈对她的工作都给予积极鼓励。记得汪道涵先生于她的画展开幕前,专门接见安安姐和我以示祝贺!辜先生则写来贺诗,挂在朵云轩,一时传为佳话。
安安姐的身份非常多元,杭州人、上海人、香港人、台湾人、美国人,都在她身上打下时代和地域的烙印。但她给我最深的印象则是两点,台湾女人的自强不息,民国女人的审美见识。安安姐到上海时已五十多岁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她为了生存,很多事都去做,很多苦都能扛。有一阶段自己去云南收绣片、做镜框,精美的产品放在别人家的店铺去卖。不舍得叫出租,常常坐公交车去送货、去结账。
安安姐比大陆同时代女性强的地方,是她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眼光。我认识她以后,一直对他人说,安安姐还是民国女人。她读书不多,但她知道很多民国传统,而在大陆当时都失传了。比如年节的风俗是怎样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的习俗,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并且自己一直身体力行。有时收到她的一份节礼,你知道她的心竟有这样细。因为我辈处在风雷激荡的革命环境,她在香港、台北的家里,还在延续这些民国的传承,所以当她把这一切呈现给我们的时候,复活了我在书里读到的记忆,她成了民俗的活化石了。这一切加上安安姐是学丹青的,所以,她的举手投足格调都特别。记得她儿子庆光在上海威斯汀酒店办婚礼,还朝安安姐行跪拜大礼的,这让我惊讶不已。平时,她的衣服大多是晚清民国的样式,素艳搭配都亮丽而不俗,气场与众不同。
安安姐最擅长的工作是建筑软装,挂帘、背靠、书画、软垫、插花、杯垫,从大到小,帮你搭配得山清水绿,让人赏心悦目,如同生活在艺术里一般。而这种本事,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曾在经济上帮了她一把。比如楼盘的样板房、几家五星级宾馆的圣诞、春节布置,都请她担任总设计。她不是学设计的,但她心里有美,也知道怎么纔能显出美来。所以,她的底蕴让她在上海生存了下来。自食其力生存下来,也曾是她在上海的心愿。
安安姐在上海的二十多年,最得意的地方莫过于在苏州东山建成了安安庐,实现了她的一桩心愿。记得她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公公曾多次对她说:“安安,伲(我们)是木渎东山人”。为了这句话,20世纪90年代后期,她一直往东山跑,有一次居然买下了一处农家的旧屋及宅基地。因为囊中羞涩,一直不敢动工。拖了好久,积累了一点财力,才由小女儿设计,造成了一幢园林式的民居,门口挂上了江兆申先生的题词:“安安庐”。建筑落在枇杷林中,背靠东山,面向太湖,朝霞夕晖,尽收眼底。从此,安安庐成了她的新家,东山也成为她最快意的地方,许多文人宾客来此小坐,依山傍湖,品茗聊天,这为安安姐的生活倍添情趣。我知道这也了却了她多年的心愿。
安安姐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愿。比如她的70 寿宴办在金茂大厦,嘉宾如云,连海外的至朋好友也来到上海一睹其风采,是她人生的得意之处。而这次油画展,应该算是她的八十心愿了。起意和准备都更充分、更有文化内涵。
安安姐会画油画,是她在青海湖的湖边告诉我的。那一年我们陪她去青海观光,夏天的青海湖太美了,绿草如茵,海天一色,牛羊慵懒地吃着草,又不时看到湖边的情侣穿着白纱拍结婚照。下午阳光灿烂,一会儿又雷鸣电闪下起了大雨,傍晚雨过天晴,一抹红霞在西边映衬……显然,安安姐被感动了,她说她回去要画油画,要把这些美景画下来。也是在这时候,我知道她在高雄生活过十年,在那里拜过一位老师学油画,是有基础和根底的。只是青海湖的瞬间,唤起了她年轻时的记忆。
回来以后,她以金国明先生为艺术指导,在金老师的工作室里开始了她的心愿之旅。要画一批油画,做一场义卖,把钱捐给中国大陆需要的人。她的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得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等机构的支持!这以后,我们又一起去了西藏林芝,去了大兴安岭及漠河采风!祖国的大山大水感动了她。安安姐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来这些边陲高原看看,把这些美景记在心里绘入画中。
大约花了四五年的时间,她一直在画她的画,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2020年的疫情,给了她加快速度的机会,四十幅作品得以提前半年完成。这些作品包括上海、台湾、青海、西藏、大兴安岭,以及她最喜欢的苏州东山和美国的风景。我一幅一幅地观赏,作品情景交融,绘的是美景,融入的是安安姐的情。画中湖光山色、雪山草地、城市街镇、茫茫林海……安安姐不是职业画家,但她的心与天同在,使她的画倍感增色;她的爱与地同在,使她的画倍觉生辉。
海外游子回到了故土,这二十多年,看到了这里发生的一切,这一切感动了她。近些年,当一些台胞带着他们在这里挣的钱返回对岸安家养老的时候,安安姐对我说,“我不回去,我死守上海”!这一句话,她对我不知说了多少遍了!不仅不回去,她还做了这样一个计划,绘制出了四十幅油画,将义卖所得捐给故土还需要帮助的人们,作为自己80岁生日的最好纪念。
心愿无大小,真诚是最重要的。今天,安安姐的心愿即将实现,展览以及画集《吉光片羽》即将举办及出版,我们为她由衷地高兴。
感谢安安姐的善行,也衷心祝她健康长寿、永远年轻!
艺术真心的辉煌再现(陈克伦 上海博物馆原副馆长)
王安安女士是上海博物馆的老朋友,早年学习艺术与设计,她运用自己的专长曾经为上海博物馆的文创作出了贡献。2017 年9月与王安安等一众朋友聚会时,她给我看了手机里的一幅油画《东山暮霞》,画中近处是暗色的芦苇丛,太湖的水波在夕阳下泛现多彩的光泽,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我脱口而出“光运用得真好,可以办画展!”按照安安女士的说法,这句话竟成为促成她举办本次画展的源头。由此,她捡起了久违的画笔,面对自然画出她的感悟。
油画写生是欧洲艺术的一种绘画方式,它与18 世纪的巴比松画派、印象画派乃至俄罗斯一系列著名风景画家的卓越艺术紧密相连又传承至今。安安女士属于写生型画家,拥有丰厚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观察力,落笔大胆泼辣,色彩鲜艳明亮,笔触豪放精准,深得印象派绘画的遗风余韵。她能夠娴熟地运用画笔来表达自己面对自然产生的心象世界。她的作品大多在写生中产生,她的勤奋高产又形成了其油画艺术个性:浓抹厚涂如重鼓敲击、恣肆纵意似天马行空、形意自然而主客兼得。写实已不是她追求的层面,由形至意的意象表达是她最突出的艺术表征。这表明,作为油画家的安安已然迈入中国文人绘画的坦荡之途。
写生是介于客观生活与创作作品之间的一种必要的积淀和准备,是艺术家对自我心灵的陶冶与审美过滤。画家以艺术家的敏感捕捉到江南风光的特质,触动了画家的情愫和笔触,从而流淌出如此般行走的风景。欣赏安安笔下的一幅幅作品,令人仿佛身临其境,驻足流连。那湛蓝的湖水,殷红的晚霞,太湖边上的芦苇,暮霭黄昏的湖岸,白雪皑皑的远山,翻腾拍岸的浪花,以及江南的民居,都市秋日的街景,无不栩栩如生,意境丰满。
安安敏感地捕捉自然万物的无限美意,作品中的天光云影,山光水色,乃至花丛草木都在笔下随兴点染挥写出来,或灿烂明丽,或清澈澄明,或花团锦簇……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作者本人乐观豁达,爽朗真挚,对自然和人世,对生命和存在充满热情和大爱的一种真切表达!她的这种浪漫意绪和博爱精神,也分明通过画作一一感染我们,令人既钦敬又陶醉。
这次画展又是义卖,所有收入将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表现出安安女士真挚的爱心和豁达的秉性。祝画展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