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庞然大物搁浅在未来的海边,人们叫它“时间”。在烈日及空气的作用下,时间迅速发生变化。研究者对时间的腔体内部进行扫描,发现它约略呈现对称的直线结构,隐隐约约带有种工业感,这又让人质疑其非生物性。不过,当前的扫描速度完全跟不上它的变化,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可见光的反射所需的时间,因此,扫描出来的断层影像模糊一片,最终也成为了“时间”变化的一部分内容,只能是一纸技术失灵的见证。
——蒋竹韵,“自助时光”
作品的原始图像来自 wikimedia 的一只雌性巴西蝴蝶春神。通过十字绣的数字化编码处理,将作品的工艺流程倒推,以一种时间上的回溯或者“穿越”,作为现场的呈现。这种初始化的图像,不仅指向生产的源头,消费也成为了该作品最终完成的重要环节,即消费作为前提的“再生产”。
时光旅行是科幻的母题,源于雷布拉德利笔下的一只蝴蝶,随后被气候学广泛引用,来阐释蝴蝶效应:“一只来自巴西的蝴蝶,它煽动了一下翅膀导致大洋彼岸的一场龙卷风”。正如小说中那只被踩碎的蝴蝶,后来引发了未来的巨变。
汇集了艺术家在工作以及生活中累积的各种线材。几乎所有线材都出自标准化的生产,也在产品迅速更新而被汰换下来。这些生产消费过剩的材料,它们被艺术家编织成3米平方的网。
作品的主体由三组生产流水线的各种标准件组成,通过调谐不同步进电机转速,其音高组成一个A小调和弦,并通过水桶放大。
作品呈现了将秒声在空间上的分离。机动车的转向声来自模拟的继电器,在每秒内的开关闭合所发出的声音,被称之为“马蹄声发声器”。技术文化中的这种命名,与原始对象之间的类比,是艺术家认识技术和时间的重要途径。
长达50米的不锈钢卷,以各种杂物作为支撑,以顺时针的方向循环,并穿行于各种物件之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呈现了某种恒定的张力与弯曲。
“显而易见,我们并非生活在同一时光中”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日界线》
以一则极短篇开场的《自助时光》是艺术家蒋竹韵在拾萬空间的第五次个展。在过去的作品中,蒋竹韵大量运用如编程等现代技术制作艺术作品。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则尝试捕捉现代技术的童年时刻。蒋竹韵广泛使用各种装置材料和图像,他以十字绣制作巴西春神蝴蝶的图样,将电缆手工编织成一张网,改造汽电交通工具用的转向发声器,还有一系列街道设施,以及工厂流水线上的标准件。有些材料还容易理解,例如电缆,被视为某种现代化的技术。如果用批判性的思维,十字绣也是重要的技术,而蝴蝶的轻盈和洲际迁徙的能力,也引发人们的科幻想象——例如,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早在1952年的科幻小说《雷声》中描绘一只蝴蝶的死引发了历史巨变。十多年后,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Edward N.Lorenz)也确实沿用了小说家的科幻意象,来阐释气候学的前沿观点:蝴蝶效应。本次展览中,蒋竹韵尝试将 “气候”的变化隐藏在他日常的艺术制作之后,表达对时间和科技生活的观点与感触。现代的“时空”与日常的经验之间的断裂,开始清晰。
蒋竹韵:自助时光
展览时间:2021年8月7日 - 9月11日(周一公休)
开幕时间:2021年8月7日 周六 下午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