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下午,由松美术馆与99艺术网共同主办的“松间对话”——画影之间在松美术馆举办。
本次论坛由99艺术网副主编王姝主持,摄影师、视觉艺术家陈漫;艺术家宋易格;松美术馆负责人王端参加了此次对谈。
本次对谈聚焦陈漫、宋易格《之间》双人展,从“之间”、“肖像”、“关系”、“对比”四个角度进行探讨,多维度呈现艺术家的创作理念、观看视角,以及对艺术和文化的理解。
对谈现场视频01 之间
“之间”介乎于媒介之间、观念之间、文化之间、情感之间。
陈漫和宋易格两位艺术家,一位用影像书写故事;一位用油画传递观念。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呈现方法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视觉画面。
▼Q:何为“之间”?此次参展作品从哪些角度呈现了“之间”这一概念?
王端:
其实我们不难在展览中发现,两位艺术家无论是在作品题材的选择、媒介的处理,还是艺术理念和思想的交融上,都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通过这次展览,我们想要呈现的是陈漫和宋易格两位艺术家在不同维度中对话。
陈漫的人像摄影作品非常出众,她与商业品牌、明星合作,有着很多令人惊艳的摄影作品。但在这次展览中,我们能够看到她更多纯艺术创作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有着很多层面的对话:东方古风和现代视觉艺术的对话;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等等。
宋易格在西方绘画的传统技法和当代哲思与理念中找到了一种对话。两位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创作方法、不同的思想理念,找到了不同层面的对比,所以我们用“之间”这个主题来梳理此次展览的作品脉络。
陈漫:
对于我来说,这次展览的作品是我从事时尚摄影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这么集中地将我的纯艺术作品进行展示。从创作媒介上来说,“之间”反映了我和宋易格在传统油画和当代摄影之间的对话。
我有一个系列作品名称也叫“之间”。是三件以冰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这是我第一次在美术馆展出的不以人物为题材的纯艺术摄影作品。
还有一件作品名叫《金生水》,在松美术馆的天井里展示。这是一块内含金砖的大冰块。随着冰块在自然温度下逐渐融化,中间的冰砖会掉在地上。金砖上面有一串数字,是“金”这个物质的熔点。这件作品探讨了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变化关系。
02 肖像
“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在整个世界艺术史中,人像是很多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母题。
陈漫和宋易格的作品,运用不同媒介,以人像为题材进行创作,不仅呈现了人物本身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了艺术家的观看视角、创作观念和精神图式。
▼Q: 在对人像进行艺术化表现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陈漫:
在我拍摄的过程中,会通过艺人的表演来抓拍反映他们某个情绪时刻的瞬间。
在历史中,最早对于人像的记录形式是绘画。后来摄影被发明以后,增加了一种新的记录人像的媒介。
不同于现在的数码摄影,早期我用胶片进行拍摄的时候,是无法立刻看到效果的。胶片时代是一个很培养人耐心的时代。
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不断迭代,让大家感觉摄影越来越容易,也会觉得便携式的设备更优于传统的照相机。以至于我用传统的相机去拍摄时,被拍摄对象会觉得拍出来的自己并不好看。其实这是因为现在的很多手机都是自带美颜的,而我们也都生活在一种被美颜笼罩的情绪之中。
我认为,这是人像摄影的发展史。人像摄影在高科技的帮持下,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它不需要任何等待、不需要耐心,甚至不需要期待。在这样的过程中,传统的形式,比如说胶片摄影,肖像油画,就变成了一种富有仪式感的创作。
通过绘画表现人物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与拍照一样。在没有美颜的时代里,每个人看自己的长相,跟别人看你的长相是不一样的。同时,在不同的情况下,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和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个女孩在照镜子纠正自己的表情时是一种状态,而放松下来的时候又是另一种状态,但这是她真实的状态。
人是多面性的,当我为明星拍摄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是他们最优化的状态,但很多时候拍出来都不像他们本人。
每次拍摄,我都是作为产品经理的角色去对待每张照片。被拍摄者的要求、品牌的要求、杂志的要求、粉丝的要求……,要将所有的这些要求聚焦在一起,用一张照片呈现出来。
很多人都在说“陈漫你是不是很有个性,是不是很艺术家思维,是不是很强势?”其实并不是,我一直像个乙方,把所有人的要求都满足。所以,我拍摄的时候追求的不是风格,而是准确。
宋易格:
在以人像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中,我认为最难的是如何借鉴历史,进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
Q:作为策展方,通过两位艺术家的肖像作品为观众带来哪些思考,提供哪些欣赏角度?
王端:
关于肖像,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两位艺术家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表现出对于人像的不同的观看方式。对于观众来说,每个人的视角也是不一样的。
在此次展览中,陈漫的人像摄影作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形式。她用艺术家的视角和方法做了很多创新化的呈现。
宋易格的作品中有很多隐喻的哲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对肖像的表达,更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观念。
所以我希望大家在观看宋易格的作品时,能够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哲学化的思考。
Q: 作品中的形象有的是背影,有的用气球等物品遮住面孔,为什么会做这种处理?
宋易格: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东西,其实是为了提醒我们去更关注那些看不到的东西。
陈漫:
宋易格有件作品描绘的是一个空沙发。沙发上面有一根羽毛。这是宋易格早年的作品。他的作品有一种明显而统一的特征,就是孤独。当时在伦敦Marlborough画廊做展览的时候,一位老人看他的画的时候流泪了。这种对孤独的认同感,我觉得是全人类共通的。他那个阶段的画作里是完全没有人的。
这次展览中他有一件作品,一个少年头上顶着一个香蕉皮。我跟他说:“你现在的作品还挺欢快的。”他回答说:“你觉得香蕉皮掉到一个人头上,他是高兴的吗?”我觉得他的作品就是在权衡之中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艳丽中带着灰暗,灰暗中又带着幽默。
在我早年的一个系列作品中,专门拍了一组背影,其中一张是我姥姥的背影,当时我姥姥穿了一件运动外套,我觉得特别酷,从背影看她的状态,有种观望感。
在中国文学中,有很多透过背影来讲感情的。当你看一个你所熟知的人的背影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度。
回到自然当中,回到美术馆当中,去感觉这种温度,是非常有意思的。在摄影中,不光记录人的面孔,也去记录这个人的肢体动作,记录这个人的背影……这些角度是全维度地理解人物的状态、情绪和精神的途径,带有人性的温度。
03 关系
人,作为生命个体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
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中,对于种种“关系”的思考与表现,探讨与揭示的是有关生命的哲学问题。
▼陈漫:
有一部名叫《太空漫游2001》的电影,里面有个非常著名的镜头:一个大猩猩发现了第一个可以使用的工具——一根猛犸象的骨头,它便因此成为了领袖,赢得了与另外一个部落的战争,独树一帜地走向了人类的文明。宋易格的《缘起》画的就是这根骨头。
《缘起》的对面是一件以头骨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我认为宋易格的这两件作品讲述的是人类在进行了一场又一场欢乐的旅行后,最终走向生命终结的过程。但同时生命又像是一场循环往复的仪式,在生与死之间,又进行了再一次的轮回。
在《''Zoo''》这件作品中,我拍摄的是倪妮的背影,她蜷缩在一个像自然博物馆的玻璃展示柜里,周围是一群动物,它们正在以人类的方式去看人类。
在我的纯艺术创作中,我喜欢去表达能引发人思考的场景。当人类不断地破坏自然,最后真只剩自己的时候,以动物的视角去看待人类是怎么样的感觉?我认为通过时尚摄影的拍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人去思考这样的问题。
04 对比
我们无法忽视文化多元化对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艺术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更多的是从思想和文化的角度去阐释。何为传统、何为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为艺术创作带来了什么?
▼陈漫: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所有的东方元素都已经被用到极致了。现在所谓的东方风格,更多的是以一种混搭的形式出现,因为再去革新和创造全新的东方风格是非常难的,就像你想改造贝多芬的曲子一样,没有可改的余地。
我是画国画出身的,小时候非常喜欢画工笔,现在也在画国画。我认为中国文化中最精妙的,与西方人理解的所谓的中国风,最重要的区别点在于“留白”。留白是个很高的语言境界。在审美体系里,最极简的方式是最难表达的。为什么T恤很少有做的好看的?就是因为T恤的形状太简单了。
作为摄影师,我是用光线的偏性去治疗人性的偏性。我妈妈是个大夫,我特别喜欢以一个医生的视角看待每次创作。我的作品风格比较多样,在不断拍摄的过程中去革新自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特别提及两件作品,一件是宋易格《龙和少年》。少年是宋易格经常会用的题材。这件作品中龙的形象来源于南宋画家陈容。宋易格将龙与少年置于同一画面中,少年的手里拿了一个球,影射了“二龙戏珠”的典故,非常具有隐喻性和哲思。
我的一件名为《平衡》的作品拍摄的是易烊千玺,他的头上有一个平衡石。虽然这件作品并不具有明显的中国风语言,但这种平衡感其实隐含了一种东方的哲学和为人之道——中庸之道、平衡之道、包容之道。
王端: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无处不在,传统和现代也是同样,它们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
从具有中国禅意的松间园林,到具有西方语言特征的简约白盒子,就松美术馆而言,从建筑外观上大家就能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对话。
从展览角度来说,2017年9月的松美术馆开馆展《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呈现的也是中西方现当代艺术的一种对话和梳理。第二个大展《明月松间照》,在现代建筑中将现代园林中的松与古代绘画中的松完美呈现,也是我们对古风的追寻和探索,希望现代年轻人能够看到古代绘画中的精髓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需要一如既往地学习和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精粹,反思和思考现代,发现当代艺术在古风呈现方式中的更多视角和表达。
在美术馆这样一个文化与艺术交融的精神空间里,松美术馆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能够感受多元文化对话的场域。
Q: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此次“之间”展览,会想到哪句话?
王端:
美美与共,和而不同。
陈漫:
饺子好吃不在皮儿,也不在馅儿,在“之间”。
这种体会源于我自己的生活感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包饺子,父母总会给我一个面团,让我去自由发挥;长大后通过自己包饺子,能够感受从面粉到面皮再到饺子的过程,特别有意思。我觉得生活的真实和乐趣就在其中,就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