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的“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该展览属于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因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宗旨,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致力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都是团结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介绍,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次展览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中精选科技题材作品100余件,分为“科技人物——求真之路开拓者”“科技事件——创新征途里程碑”“科技成就——知识应用结硕果”三个部分,向观众全面展示科技、艺术和创新的关系,并着重呈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希望通过展览,观众能感受科技工作者们潜心致研、服务社会、传播真知的生命意义;理解科技事件和科技成果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表里相依;欣赏艺术家们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之美。
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3、5、7号厅,将展出至9月6日(周一闭馆)。
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
科学探寻的真与艺术追求的美,滋养着人类的心智,使人们在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提高中,推动社会的发展。
古今中外,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层出不穷。如中国的万里长城、赵州桥、故宫,古埃及的金字塔,古罗马的斗兽场,德国的科隆大教堂。还有很多伟大的科学记录同时也是艺术杰作。如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明代计成的《园冶》,文艺复兴巨擘达·芬奇留下的手稿……经典例子不胜枚举,它们不仅是在岁月洗礼中凝结出的文化精神符号,也闪耀着科学和艺术的光芒。
艺术与科学既相异又相通,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二者不可分割。一方面,科学发现能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增加艺术表现的深度;科学技术可以让艺术的表达手段更加丰富多元;科学语言还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另一方面,科学发现在本质上,就具有某种美学理由。无数伟大的科学家都提到过审美判断或美感对科学发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建设世界,必须同时倚重艺术与科学。因为科学创造与艺术创作拥有同一个灵魂——创新。无论是艺术的呈现形式、表现风格抑或理解科学的一切现象、一切规律,无不是超越既有经验束缚的创新使然。正是通过艺术与科学的不断创新,人类的思维境界才得到了一次又一次升华,社会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变革。对个人、对民族、对国家来说,创新是内在的需求,是生生不息的滋养和拥抱美好未来的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效能”……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华大学时又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因此,科技和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人民的需求,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服务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乃至不同民族之间一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美在科技——中国美术馆藏科技题材美术作品展”,从中国美术馆馆藏中精选出100余件科技题材的作品,分为“科技人物——求真之路开拓者”“科技事件——创新征途里程碑”“科技成就——知识应用结硕果”三个部分,向观众全面展示科技、艺术和创新的关系,并着重呈现近现代以来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希望通过展览,观众能感受科技工作者的潜心致研、服务社会、传播真知的生命意义;理解科技事件和科技成果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及人民幸福之间的表里相依;欣赏艺术家们为表现科学之美而创造的艺术之美。
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创新与艺术创新必将使物质与精神不断迈向统一,生活质量与幸福程度携手并进,为全人类营造出一个更加充满人性、智慧与生态的新环境!
让我们心怀感恩,心怀自信,心怀期待,心怀希望……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