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9日,张恩利首次在祖国西南地区举办的大型回顾展——“张恩利:有颜色的房子”——在龙美术馆(重庆馆)开幕。本次展览由龙美术馆馆长王薇策划,共展出作品70余件,涵盖了艺术家从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创作的城市人物肖像作品,2000年代至2010年代对于日常之物的描绘,近几年创作的抽象绘画和空间绘画装置,以及数件艺术家手稿,还有一件影像纪录片,系统地呈现艺术家30余年的创作历程。
99艺术网对艺术家张恩利先生进行了专访。
99艺术网:您在龙美术馆重庆馆举办的个展名为“有颜色的房子”,去年您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展名为“会动的房间”,您似乎很喜欢房子(或房间)所描述出的空间感?
张恩利:首先,房子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它也寄托着人们对于安乐和幸福的渴望,这一点与动物们需要一个窝的原始愿望没有任何区别。
另外,房子本身是一个盒子式的容器,我们生活的世界和城市也是由无数形态各异的盒子所构成的。房子是对城市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与其自身漂亮或华丽与否无关,它代表的是一种不断流动的时间体验和现实感知状态。
99艺术网:您上世纪90年代的绘画作品,其中描绘了很多世俗化的场景,表现的很“入世”,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题材来进行创作?
张恩利:因为“生存”。
我们这一代人在最初学习艺术的时候,并没有接触过与抽象性艺术相关的讯息,而“艺术一定要与现实社会产生联系”的观念则被老师们不断地强化。当时我们获得的所有信息和知识背景都是与生存和现实相关的,所以很自然地会选择一些与自己内心处境相吻合的场景来表现。
我在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整体上都是关于社会和人的,关注的视角也集中在周边小人物的实际生存状态上。
99艺术网:看您早期的创作会联想到德国“表现主义”和“新表现主义”的一些绘画,您如何看待艺术史?它对您的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吗?
张恩利:艺术史对每一个学习艺术的年轻人肯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我至今都很喜欢培根、蒙克等大师的作品,每个人的创作都不是在空白中无中生有的结果,都会从艺术史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参照和营养。
我没有经历过纯粹学院派的学习过程,早期选择绘画语言更多是出于本能和直觉(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最终表现出的结果与表现主义有一些互通之处。但在上世纪80年代,我更关注个体与社会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思考的轨迹并没有完全集中在绘画的表现形式上。
99艺术网:在您2002年左右的创作中,现实的空间感被弱化,画面也表现的更加“平面”,如《吸烟》等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张恩利:我小时候一直在学习中国画,到大学时对西方的现代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画油画。现在看自己早期的创作,其中很难摆脱油画材料所带来的固有概念限制,也能看到很多西方艺术大师或流派对我产生影响的印记。
到了90年代末期,我开始认真思考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我日后的路该如何走。少年时代对于传统中国画和民间艺术的记忆,也在我的意识中复苏了。我开始尝试吸收一些传统中国画的元素,包括流畅的线条运用和笔墨晕染的意向等等,摆脱掉完全西方式绘画的影子。这一时期我绘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用相对空寂的背景替代了原先浓重的黑色。
当然,表象上的变化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当时对于现实的感受更丰富了,更明确如何用画笔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深层感触,以及我对于未来的困惑和不安等等。
99艺术网:2003到2010年间,您绘画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不同的“物”上,画面语言也表现的更加简洁,为什么会用那么长时间,来持续观察并表现这些最普通的物体呢?
张恩利:实际上不长,人生本来也很短暂,我每个阶段的创作都是持续十年左右。在这个阶段,我是将“物”作为肖像来画的,虽然是“物的肖像”,但这些普通的物件也像镜子一样能够折射出我们的生存状态,很多简单的形状是可以替代具体的人物,并和我内心的不同感受产生偶合的。
到了2003年之后,我的创作主题基本上全是与“物”相关的。我觉得“物”更加具有开放性,它们模糊了时间感和地域性,也没有明显的符号或个性特征。
99艺术网:这个时期,您对绘画中空间的理解有什么变化吗?
张恩利:我对空间的理解变化不大。只是因为早期的绘画中偏向现实的空间感较多,画面中的层次感和凹凸感看起来也更强些;之后,我画中的色彩和层次都被“简化”了,就显得相对“平面”一些。
其实绘画没有必要纠结在“平面性”或“非平面性”的问题,因为绘画本身就是在平面上呈现一种非平面性的“错觉”,我一直在努力摆脱各种先入为主的潮流或概念所带给我的束缚,这其中也包括常规意义上的空间感。
99艺术网:在您新近创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肖像的主题,如“戴围巾的男子”、“珠宝商人”等等,但并没有具体人物形象的回归,画面反而表现的更加抽象?
张恩利:我这一阶段的创作是探索一个艺术家是怎么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并借用肖像之名去发现一些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密码。
这些抽象的肖像画,没有与其相对应的具体人物,一切都是不确定的。这些作品也不像之前画的那么快了,它们都是在长时间的反复覆盖与叠加的过程中完成的。对我来说,画面好像也变成一件永远也说不清楚的事情,很多想法也变得不那么简单和主观了。
当然,这些肖像的母题都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它们或是一本书的题目、或是一部电影的名字、或者是一个小故事等等,都跟我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有关,它们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和在画布上重构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99艺术网:您也创作装置作品,但它们更像是以绘画为轴心的立体化呈现,而不是刻意与绘画拉开差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此您怎么看?
张恩利:这些装置就是绘画,我认为绘画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一个白色的房间,你觉得不好看,将它涂成别的颜色,这就是绘画,它是你我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情感的呈现方式,而非学科化的标准模板。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完美的表现方式或评判标准,每个人只要遵循自己内心的真诚选择即可。
张恩利:有颜色的房子
展期:2021.9.19 - 2021.12.12
地点:龙美术馆(重庆馆)
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嘴聚贤岩广场9号国华金融中心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