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介绍
亚洲协会(Asia Society)邀请江上越作为日本第三代艺术家代表做了题为“日本第三代战后当代艺术家的可能性”的讲座。此次讲座是亚洲协会主办,日方秘书长日高佐和子主持,推荐人是亚洲协会理事,日本DIC川村美术馆会长川村喜久,整个讲座全部使用英文。
亚洲协会(Asia Society)是1956年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创办的非营利、非政府、无党派的民间机构组织,总部位于纽约,在纽约有着独立的美术馆。同时在洛杉矶,旧金山,苏黎世,香港、东京、韩国、菲律宾等有亚洲协会分部,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和亚太地区文化的对话窗口。其宗旨在于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美国及亚太地区的艺术文化、机构之间的相互了解,共享繁荣未来。
讲座嘉宾江上越介绍
江上越出生东京,今年入榜福布斯亚洲30岁以下30位精英榜。
幼儿时在欧美长大的她,在中央美术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设计学院留学,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课程。丰富的国际经历,带给了她对于交流的探索。她通过可视化误听,误视,探索交流的可能性。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策展人Julie Champion谈到“江上越的创作之美不仅仅是把这些特异性作为误解,而是人类创造性的源泉和财富。”
目前江上越的作品参加了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理事会活动,近期的个展有“Facebook”纽约ChambersFineArt, “Social Distancing”巴黎 A2Z Gallery,“一期一会”香港白石画廊,“彩虹”轻井泽新美术馆,“你的名字?”东京白石画廊银座新馆。
在此次讲座上,江上越介绍了她获得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精英榜的以往的作品经历,分享了她今年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邀请,讲述题为“日本第三代当代艺术家”的话题解析了现在日本艺术界正在兴起的新浪潮----第三代艺术家。
第一代;战后的沉重的话题和东方思想
怎样区分日本战后当代艺术发展的阶段性?江上越谈到第一代的艺术家大部分是活跃于1950-70年代。大部分艺术家经历过战争,人类的悲惨历史。自然第一代艺术家的创作也会自然呈现出比较沉重的话题,同时也会出现否定过去,更偏向激进的前卫艺术。日本的具体派,物派可以归纳在第一代艺术家中。具体派的白发一雄是使用脚来创作,吉原治良在具体美术协会谈到“不要学别人,创造以往没有过的作品”,影响和推动了日本艺术界的前卫艺术热潮。
70年代的物派艺术家菅木志雄、李禹煥、小清水漸的作品,讨论物体之间的关系观念有着非常强的东方哲学思想,非常深沉,沉重。
第二代:国家符号性标签,卡通形象
相反,1980年代兴起的第二代艺术家的形式和第一代完全不同,他们的作品非常轻松。一眼就知道是卡通的、可爱的、漫画的、浮世绘的、日本符号性的标签性形象。第二代艺术家有村上隆,奈良美之,Mr., 六角彩子等等。村上隆策展的Super Flat可以说是影响了许多艺术家。
第三代;摆脱标签和表面的符号,探讨人性,国际视野
第三代艺术家,不满足于标签性的表面的国家符号。这一代艺术家成长在国际化的时代,很多都有海外生活的经历,具有国际性视野,并不认为卡通,动漫是日本唯一的形象。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创作的突破口,探索更人性化的主题。既具有个人的私密性,又具有人类的共性。所以也是国际共同的主题。他们从个人的角度探索人类共同的问题,从体验凝视自身的内心世界,然后外化为自己的艺术形式。艺术家有加藤泉,五木田智央,江上越,等等。
江上越谈到第三代艺术家的出现并不只是日本的动态。江上越今年被日本文化厅作为杰出艺术家派遣去纽约考察。与美国重要美术馆的策展人座谈交流,包含大都会博物馆的主策展人John Carpenter,MOMA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的主席策展人Sarah Suzuki,助策展人Samantha Friedman,Dia Beacon的主策展人Alexis Lowry,古根海姆美术馆的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Alexandra Monroe),波斯顿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喻瑜(Christina Yuyu),高级策展人 Nancy Berliner,高级策展人Anne Nishimura Morse等等。
美国策展人认为日本的三代艺术家有着明显的国际特质,包括第一代有着和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也可以说第二代有着波普艺术或是消费艺术的影响。那么欧美的年轻一代艺术家也是和日本第三代有着共同点,所以第三代艺术家的出现并不只停留在日本,而是全球性的第三代艺术动向。
此次讲座可以在官方网站中看到全视频历史记录。 https://asiasociety.org/video/art-breakfast-2021-potential-third-generation-postwar-contemporary-artists-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