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品交易与学术交流的核心部分,艺博会在整个艺术生态中承载了重要的责任。一般来说,衡量一个优秀的艺博会最重要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销售收藏;二是学术导向。作为艺博会中的主体,这两点同样也是衡量一所好画廊的标准。
节奏快,时间短,展示空间有限……在艺博会这个特殊的场域中,画廊如何做到学术与市场的统一?对于艺博会而言,如何在为画廊搭建销售平台的同时,提供更多实现其学术展示理念的服务与空间?
10月14日13:00-14:00,99艺术网与北京当代艺博会共同举办了名为“画廊在艺博会上如何做到学术与市场的平衡”主题论坛。
01 销售与学术的关系
艺博会作为为画廊提供展示机会的平台,无论是叙述当下学术趋势,还是对收藏市场进行引导,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艺博会上,画廊如何看待与平衡学术与销售的权重问题?
曲科杰 魔金石空间创始人、总监:
魔金石空间成立至今14年,我们始终坚持以选择好的艺术家、为艺术家深入工作为画廊的发展方向。画廊需要艺博会这样的平台和窗口向更多人介绍自己的艺术家;但同时,艺博会又是一个卖场。所以每次参加艺博会,确实会让我感到头疼——既要考虑市场;同时又要向更多的人推介我们的艺术家及其作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魔金石的策略是尽量不去参加那么多的艺博会。每年我们给自己设定参加不超过4个艺博会,并且会根据这4个艺博会的特点来确定展示方式。比如说,在北京以外,尤其是在欧洲参加艺博会,我们会选择做艺术家个展。这种方式更多地是对艺术家进行深度推广,而非商业目标。
因为我们的空间在北京,所以在“北京当代”我们会选择窗口式的展示方式——尽量多地呈现我们的艺术家,每个艺术家围绕一件作品来展示,这同样也是以推广艺术家为主要目标的。
02 画廊选择什么样的作品参加艺博会?
无论是艺博会的策展团队还是画廊负责人,在艺博会中都要通过专业性来突出机构的学术品牌,建立自己的学术标准,从而与藏家进行更专业的对话。
王贝 白石画廊中国总监:白石画廊是一所日本东京的画廊,至今已经有了54年的历史了。作为一家国外的画廊在国内参加艺博会,选择哪些艺术家参展,是要做功课的。
白石画廊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推广的是日本战后前卫艺术家的抽象作品。相比欧美的一些艺术流派,大众对日本的“具体派”了解甚少。为了推广这一被艺术史肯定的流派,每次参加艺博会,我们都会带“具体派”艺术家的作品。这次“北京当代”我们带来了一些“具体派”元老级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元永定正的作品,和还健在的艺术家前川强的作品。
艺博会是一个很大的考场,要同时考虑学术和市场。对于我们来说,把这些作品拿到国内或者欧美的艺博会,就像走进考场进行考试一样。
有些艺术家的学术地位很高,市场也很好;有些艺术家虽然学术地位高,但市场表现未必很好。但并不是说,因为卖的不好就不继续推广。这里面我们要做一个启蒙和推介的工作,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和了解到这些艺术家和作品。
杨凯 99艺术网、K空间创始人:K空间一直比较关注 “新绘画”,合作的艺术家在国内、国际上也比较活跃,包括周春芽、郭伟、尹朝阳、张大力、刘可等等。我认为画廊选择艺术家的标准首先是以学术为主要立足点。
我们尽可能呈现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这40年历史中有学术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比如本届“北京当代”,我们带了罗中立早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带了庞茂琨《镜花缘》系列中的一件重要的代表做。画廊参加艺博会,选择艺术家和作品,一定是与其学术影响力有关的,这代表了画廊的态度。
第二条线索是推崇极具个性化、个人特点的艺术家,比如郭伟。虽然他也是老牌著名艺术家,但他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在新绘画的路上越走越宽,我们一直跟他合作,因为我坚信他的艺术极具市场前景。
作为75后很重要的抽象艺术家,刘可在当下国际抽象艺术的话语竞争的环境下,从东西方文化、哲学、文学等角度进行探寻,找到他自己的语言和形式。
好的机构一定要为自己负责、为学术负责,在美术史上能够与艺术家共鸣,并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有所贡献。这是一种职业坚守,也是职业底线。
03 画廊需要为艺博会“量身定制”地挑选作品吗?
画廊在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与空间、不同藏家群体的各品牌艺博会,如何进行“量身定制”化的呈现,从而凸显自己的差异性与品牌性?
吕静静 北京公社总监:参加一个新的艺博会意味着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市场。所以参加新的艺博会,我们会尽量多地呈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这是对于新市场的一种尝试。
但无论市场如何,我们首要的工作还是对我们自己的艺术家进行深度推广。
总的来说,北京公社没有过多考虑或区分参加哪个艺博会要带哪种作品。
这一点可能跟参加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情况不太一样。疫情之前,会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和媒体聚集在香港,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向国际观众呈现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所以,我们也会选择一些大的装置或者影像作品,希望将我们的艺术家和作品分享给一些具有更强学术背景的观众。
曲科杰:这几年涌现出了不少艺博会,有的关闭了,有的刚开始。对画廊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把每个艺术家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梳理、整理,通过艺博会这个窗口平台,推广给对他们感兴趣的观众、藏家、策展人和相关机构。
通过这些年的经历,在面对艺博会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更加冷静的。我始终认为,踏踏实实做好展示,有好的收效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会思考,魔金石为什么,以及要如何参加艺博会?如果不搞清楚这个问题,画廊有时会被艺博会带着往前跑,而这种往前跑的状态,可能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从容的状态。
我们代理的艺术家很多,最近几年,我们在朝着成为一个国际画廊的目标努力,所以除了日本“具体派”的艺术家,我们也代理一些中国和欧美的艺术家。
白石画廊参加的国际艺博会比较多,对于我们来说,在主推日本战后艺术家的同时,会根据当地藏家的情况,选择不一样的作品。
因为我们目前在中国没有设立空间,所以我们会通过参加各种艺博会来推介我们的艺术家。南京、成都、上海、北京的艺博会我们都参加过。我认为每个艺博会带给我们的体验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包括藏家选择的作品角度也是不同的。
04 画廊要为藏家、艺术家和未来负责
一些画廊会带各种类型和各个年龄阶段的艺术家作品参加不同的艺博会,以此来测试当地的市场。对于这个问题画廊是怎么看的?
杨凯:
在中国的语境里,当代艺术市场不是美术馆推出来的,而是画廊推出来的。我认为画廊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学术推广。我们国家国立美术馆对当代艺术的推广、研究、展陈和收藏都太少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思想意识转变的过程。当代艺术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土地上生发,在继承西方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化精神重新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和一段新的历史。在官方美术馆做的不够的情况下,民营美术馆、画廊自然地承担了历史的使命。
第二,画廊是商业机构,要生存就会面对抢占市场的问题。但是艺术与别的产业不同,做艺术需要情怀和学术的坚守。
在历史的进程中,画廊追求的不是作品好卖的艺术家,而是对艺术史有贡献的艺术家,并且要跟他们一起工作、前行。只有基于此,画廊才能与艺术家共同成长。
在2000年初作品销售很好的艺术家里,现在有些人都已经不继续创作了。艺术家对现实和艺术的敏感、创造力和汹涌澎湃的活力,都是要经得住考验的。艺术就像马拉松,是要放在一个长久的历史中去考量的。
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曾经一件作品可以卖到几百万,但今天可能连10万块钱都卖不到。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所以,画廊选择与艺术家合作,除了市场,更要站在学术与艺术史的角度去思考。同时,这也有关荣誉。你曾经推荐的百万级艺术家,作品在如今只买几万块,那么你如何面对当年的藏家和今天的市场?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画廊不能只考虑当下自身的利益,更要为藏家和未来负责。
举个例子,2000年初的时候,周春芽的作品几万元一件,我当时动员身边所有的朋友买。当他的作品从两万块到二、三十万的时候,有人认为是在做局;后来变成一百多万,还是有人不相信,说我们在炒作;现在成为几千万的时候,大家开始争相收藏。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藏家与画廊之间其实处在一个博弈关系中。那么,画廊靠什么来说服藏家?我认为,除了学术性保障之外,画廊一定要有道德的坚守和底线的坚守;同时,要坚决地相信合作的艺术家是有未来的。
05 画廊如何引导大众艺术消费者和专业收藏者?
对于画廊而言,在呈现当下学术和收藏市场趋势的同时,提出新的艺术观念,推出具有学术创新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从而引导大众艺术消费者和收藏者是一个更具有挑战性和难度的课题。
画廊通过哪些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大众艺术消费者和收藏者?
曲科杰:
我认为对于观众来讲,并不存在是否学术的问题。欣赏艺术品不需要框架,只要用心去感受就足够了。
当然,从画廊的角度来说,我们与艺术家合作之前,会进行2-3年的观察,包括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工作方向,以及这个艺术家是不是敢于突破和挑战自我,都是我们要考量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画廊和艺术家就像两口子一样,要相互接受、认可才能真正产生合作。
不管我们面对的是新进藏家还是老资历的藏家,首先要做的是真诚地交流,收藏可能是最后的事情。有的时候,如果藏家对艺术家仅仅停留在一个表面的认知或是单纯的视觉感受阶段,我们会建议藏家不要买,可以再多了解一些。因为藏家依据表面感受所做的收藏,兴奋点很快就会过去。
王贝:
我认为学术的一个意义在于可以帮助藏家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社会背景,尤其是抽象艺术。比如白石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李禹焕的作品,如果不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背景,是不太容易理解他的创作观念的。再比如,为什么白发一雄要用脚画画?学术脉络中,对历史、哲学、文化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艺术家的创作。
对年轻的艺术家也是同样。小松美羽在当下很有名气,但在几年前,我们第一次把她的作品带到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时候,两件大尺幅的佳作却无人问津;后来我们在台湾给她做了个展,一下子爆火起来。虽然她现在很火,但我们依然会跟年轻的藏家说,小松美羽今天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她其实非常努力地在突破她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所以,不要因为她现在很火就买,一定要从内心里真正感受她的艺术,与她有所共情再去收藏。如果只是为了投资,我们会诚恳地跟客人说不要买。我觉得认真、负责这两个词很重要。做画廊要对藏家负责任,引导藏家用心去感受,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艺术品。
06 画廊是服务机构吗?
对于画廊而言,通过精准和专业的服务,可以与消费者、藏家建立信任与对话,从而更好地引导藏家进行专业的收藏。
画廊为消费者、藏家提供的有价值的精准服务包括哪些方面?
吕静静:有一种说法认为画廊做的是服务工作。的确,画廊的工作在很多环节上涉及到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工作,但我相信没有收藏家会仅仅因为某家画廊所提供的这种一般意义上的服务做得好而持续性地在这家画廊收藏作品。在我看来,画廊更多地是一种为文化生产提供支持和场域的商业机构,画廊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选择其合作艺术家并协助发展职业生涯和开拓市场。同时,画廊也兼具对艺术收藏家的服务功能。我们努力协助自己代理的艺术家在学术和市场上的长久立足,是对支持艺术的收藏家所负的最大责任。
艺术收藏有时的确会伴随市场的回报,收藏家在我们一级市场购买的作品可能在若干年后会在二级市场收获经济上的回报。不过,收藏艺术的乐趣并不止于此。在一级市场有一些很棒的艺术家可能并不完全是“市场型选手”,当收藏家看到自己收藏的艺术家不断参加重要的国际双年展和美术馆展览、看到重要的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不断将其作品纳入馆藏,看到她或他对于文化、对于艺术史的重要性越来越稳固,这其实是对收藏眼光和判断的一种肯定。我相信它所带来的欣慰和骄傲也是收藏的重要乐趣。协助艺术家发展其学术生涯因此也是我们核心的工作之一。
如果要说画廊最核心的服务,我觉得这应该算是一个“售后服务”?就是让藏家关注的艺术家持续长远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