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秋拍,北京保利现当代艺术部,将呈现毛旭辉三件不同创作节点上的佳作《有拱门的红土调家长图;深夜的走廊和楼梯;黄色调家长图 (一组3件)》《红色双家长图》《四分之一蓝色剪刀》,在此三件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毛旭辉四十余年艺术历程逐渐由感性表达走向理性的思索过程,由个体表达、社会学研究走向纯粹的视觉语言探索的完整线索与杰出成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现代艺术传入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逐渐脱离主题性现实主义的局限,以更加多样化的创作方式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及个人境况的变迁,毛旭辉的艺术即诞生于这一时期。198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毛旭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观看了“德国表现主义画展”,深受感触,三年后与张晓刚等人共同发起了“新具象画展”,共同展出一批表现主义画作。随后,他们又组成西南艺术群体,成为“85美术新潮”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旭辉以其感性的表现主义风格被视为西南艺术群体的领军人物。
毛旭辉在八十年代初的创作多聚焦于个体孤独、迷茫的情感状态。至八十年代末,画家不再仅仅关注个人议题,转而开始通过一系列特定图像去挖掘、研究更深层的社会与文化问题。始于1988年的“家长”系列被公认为毛旭辉早期最重要的系列创作,不但展现出艺术家对于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以及依附于其上的权力结构的质疑,更奠定了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价值。在毛旭辉的观念中,家长是以父权为代表的权力象征,它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及其社会发展历程。毛旭辉称:“它可能是我的父辈,也可能就是自己,它可以是一个遥远时代的人,一个比我们都有身份的人,它是严厉的、拥有权力的、独断专行的、然而是孤独的,它使我感恐惧,但我怜悯它,他是那种长期压在我们精神上的影子。充满力量,甚至暴力,他坐在黑暗中,坐在神秘的时间和空间中,坐在古老的过道上。坐在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靠背椅上,不能自拔,是一尊偶像,是沉重的历史,令人无法逃避。
创作于1990年的三件作品,以西方宗教祭坛画的方式呈现出冰冷的中国社会的伦理秩序。在《有拱门的红土调家长图》中,“家长”在一个类似于中国的佛教石窟或西方教堂中的壁龛内,即处在一种被崇拜与被仰视的位置。家长的形象从早期的具象彻底演变为抽象的几何形,在对称的画面内,从人物头部至身体呈三角形,展开的双腿呈矩形。尖锐的三角形和稳固的矩形的结合体象征着情感上的压迫性以及威权的坚固、不可动摇。嵌入红色背景中的黑色座椅,与前面的家长几乎是同样的形状,预示着延续千年的隐形权力结构将始终是难以改变的阴影。《黄色调家长图》设置了一个深远的空间,家长在狭小的走廊深处,身影模糊,画面通过粗重的黑色线条和浓厚的黄色颜料堆积,烘托出了神秘、压抑的环境氛围,黄色作为天子、君权的象征,正好与《有拱门的红土调家长图》所代表的父权相对应。《深夜的走廊和楼梯》位于两幅画中间,阴暗的黑白版画色调暗喻了权力的阶梯。
创作于2005年的《红色双家长图》代表着“家长”系列在千禧年之后的延续和转变,见于多本艺术家权威画册和重要个展之上。早在九十年代初,毛旭辉便创作过“双家长”题材的作品。2000年以后,画家更加深入地研究关于权力的视觉语汇,减少了早期凝重的色彩风格,开始运用大面积的饱和色直接予人以视觉刺激。画中两组人物并不对称,似乎暗示了权力的等级,又或是父权与母权的关系。人物虽然完全被分解成几何形,但仍可感受到其正襟危坐的威严之态,“宝座”式样的座椅正是位高权重者所独有。用色上,画家以红、黄两种极富意识形态意味的暖色为主色调,在色彩的交叠与过渡中,逐渐形成一种充满张力的画面氛围与强烈的心理暗示。
在“家长”系列之后,毛旭辉将关注焦点转向了日常生活。九十年代初,毛旭辉开启了“剪刀”系列的创作。艺术家将剪刀这一司空见惯的日用工具进行放大,将其并置于各种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而使其逐渐脱离了本身的物理属性,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象征意义的图像。在早期的“剪刀”系列中,艺术家通过背景的设置,比如剪刀与椅子、楼梯等的前后并置,来赋予作品以某种哲思。千禧年之后,艺术家在“剪刀”系列中逐渐抽离了个体情绪与社会批判的色彩,而更加注重形式语言的探索。正如毛旭辉所说:“有时我也把剪刀作为一个怪异的符号来使用,将它拼贴在各种现实生活的场景中,以表达我的某种愤怒和不安的情绪,通过这样的阶段之后,我现在画剪刀已用不着去想权力的问题,我更加关注于剪刀的造型因素,一把剪刀的造型会使人联想到剪刀的功能,其实现在我以为,重要的不是去谈论它要去剪掉一些什么,而是这个造型的感觉——它的意义——形的意义——它作为造型而不是实际意义的那种效果。”
创作于2002年的《四分之一蓝色剪刀》即是对“剪刀”这一特定形象的极致探究。画中仅截取剪刀的局部,椭圆形的刀柄和三角形的锋刃被分解为若干单纯的几何形,彼此套叠,简约生动。早期粗放的表现性笔触已经无迹可寻,进而转化为柔和的色彩和细腻的画面质感。剪刀的刀柄以蓝色平涂,背景是同色系的淡蓝色,尽管缺乏景深,但艺术家通过微妙的光影变化营造出了空间的深度,整体上蓝色系的大量运用渲染出了一种静穆的冥想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