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历史长河中,一位位艺术大师以他们的才情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奠定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历史版图。
即将于12月2日在国贸大酒店举槌的北京保利2021年秋拍中,现当代艺术部以美术史线索进行梳理,择选一件件现代主义大家精彩之作,呈现出二十世纪中国早期油画艺术的灿烂光华。
桂林山水一向是吴冠中作品中的重要画题。1972年年底,还在河北李村下放劳动中的吴冠中被批准短暂休假,遂携妻子去贵阳探望病中岳母。途经桂林时,曾停留一天一夜,冒着大雨在阳朔写生,吴冠中深为桂林美景所打动。此后吴老数次踏足桂林,进行多次写生采风,不同角度、媒介和风格的桂林系列作品出现于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
《桂林象鼻山》是吴冠中在八十年代重返桂林之后的写生作品,“象鼻山后山万山,漓江渔火夜长明” 这是吴老对全部桂林山水精髓的一次创造性的浓缩。相比于七十年代的桂林画作,此作延续了早期的写实主义风格,但更强调类似于水墨画的笔墨韵味,在空间构成及笔触运用上也较之以前更加成熟。
此作早年由亚洲重要藏家杨永德先生直接购自艺术家,收藏家与艺术家的交往,也为此画增添了许多传奇意味。
1982年春,时年六十岁的苏天赐赴太湖地区写生,在旅行途中创作了组画《吴地之歌》,此幅《故里》是其中之一。苏天赐一向对江南风景情有独钟,几乎每年春、秋时节都会到太湖边小住,故而太湖一带逐渐成为他的另一个故乡。此作中,取景于画家最爱的江南小镇和湖光水色,但选择了一个从高处俯视的独特视角,透过散开的枝叶,隐约可见平静的水面和水边的村庄,画家没有运用开阔的场景和繁琐的细节,而是删繁就简,仅仅呈现出一个朦胧而粗略的印象,呈现出更加动人的意境。
孙宗慰在敦煌之行后除创作人物画之外,亦创作了一批写生风景画,这批作品虽仍以写实为基础,但画风已与三十年代时有所迥异,创作于1947年的《紫金太和》便是其风格转型期的重要作品,以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为画面主体。
在《紫金太和》中,艺术家选择了一个从侧面远观的视角,如同广角镜头般定格了一个宏阔的空间场景。太和殿大气磅礴,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三层汉白玉台阶,红色的墙体和金黄的屋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庄重而耀眼。而汉白玉阶梯下熙攘的人群和那面红色的旗帜无疑又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以及随之而来的崭新时代。此时,这座曾经代表着封建帝国无上权威的建筑已经在新的时代中获得了新的生命与意义。
胡善馀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油画史上最早的改良主义者之一。他用欧洲油画技法来描绘中国的风景和静物,用东方式的情调与韵致赋予了油画新的美感,在油画民族化的方向上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胡善馀在《紫杜鹃花》中尝试了十分丰富的色彩和跳跃的笔触,“明快而不浮俗”。此作以简单的物象勾画出窗边一角的温馨幽静的小景,构图清新别致,造型寓繁于简,雅致优美,色彩绚丽明艳,缤纷热烈,整体上呈现出光影流动的视觉效果。胡善馀在作品中借鉴了印象派的光色技法和马蒂斯的平面装饰性风格,同时结合自己的写生经验,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色彩表达法,抒发出对生活本身的真挚感受。
《冬日暖阳》是颜文樑颇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近景的树木与草丛颜色重叠积累,由明至暗,虚化的远景与尚未升起的太阳将水天交融,近看团团的色块,远视却层次分明又充满空气感。颜文樑善于捕捉并表现描绘对象的细腻部分,水面倒影在天光、水气与林色之间重叠,将整幅画面光色交融的变化表现得微妙而又丰富。该作品最为特别之处在于其椭圆形的构图,使视线的趣味点得以集中,整个画面以中心位置的树木发散开来,产生强烈的向心力。
建国初期,宋步云曾作有多幅反映北京风貌的作品,捕捉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首都的京城生活小景。《天坛春》正是其中的精品力作,一直为画家家属所珍藏。
宋步云在作品中描绘了天坛的春色,粉红的桃花绽放枝头,柳树抽出了柔嫩的枝条,初春的气息沁人心脾,洋溢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笔触既奔放概括,又稳健厚重。技巧上重视外光色彩和相对轻松的造型特点,这是油画由欧入日之后形成的体例。他对光影的敏感连接了印象派的画风,从《天坛春》中,可见他已十分擅长处理不同景色的色彩关系,这种对气候光色的敏感反应,正是宋步云描绘这些景色的灵魂。
色彩感觉的敏锐和细腻,是庞均绘画的一个特色。早在20世纪中期,他的油画色彩就得到同行的赞美。他以直截了当的手法抓取微妙的光影效果,往往是笔简而韵长。去海外以后,他从“灰调子”出走,进入一个“日月光华”的天地——对于庞均来说,这实际上不是“出走”,而是“回归”,在经历了多重体验之后,他返回到他父母曾经耕耘过的田园。画家毕竟不是洄游的鱼,在绘画色彩上,庞均确已比他父辈走得更远,他超越了中国前辈画家色彩的境界。
——《庞均的色彩密码》
《日月共舞》作于2008年,是刘国松以太空为主题的标志性创作。该作品在结合抽筋剥皮皴和拓墨法等技巧之上,以“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思想,步入天人同道的艺术化境。画面上方以炫目的靛蓝色为创作基调,描绘了日月共舞普照地球的景象。
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处在中央位置,两边是渐之更迭的月亮,演变成重叠的圆形,犹如多重曝光的照片,景色壮丽绝伦。利落的轮廓如西方现代画派所追求的平面化画面处理,创造出饶富冥想特质的视觉印象。画面下方由半抽象的狂草系列山水构成,表现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被大气层环绕之壮丽景象。横幅的画面延展视觉的广度,对称的画面仿佛没有开始与尽头,时间与空间在此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