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释放社会力量 推动百花齐放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广燕 2022-01-12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博物馆之城’”,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博物馆行业进一步发展。市人代会期间,围绕着社会各方力量如何携手发力,使北京向着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博物馆集群聚落快速推进,代表们纷纷建言。 建立多元包容的博物馆体系 目前全市有备案博物馆204家,呈现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特点。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认为,一座博物馆之城要拥有多元包容的博物馆体系,藏品并不局限于文物、艺术品,“比如在城市更新中,有很多具有时代特点的物件在慢慢消失,它们或许算不上文物或艺术品,但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当鼓励开办这类博物馆,保留北京城生活的时代记忆”。 市人大代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介绍,该校的4个校区一共建了9个博物馆,涵盖校史、篮球、奥运等主题。“其实每一个社区街道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脉络,深挖一下都可以建立起小小博物馆,住在这里的居民可以通过参观去了解历史文化,展望未来,建立起文化自信。” 在叶培贵看来,建设“博物馆之城”更深层的意义,就是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无边界的大博物馆,通过保留重要遗迹,在街巷设计中注重文化韵味,让来到城市的每个人都能沉浸式地感受到历史,看到当代北京、中国的故事。 激发社会企业的参与热情 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连盛表示,由企业运营的行业博物馆已成为博物馆界的一股生力军。北京市珐琅厂主办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珍藏着各时期的景泰蓝精品,免费向公众开放,已成为宣传展示景泰蓝这一国宝京粹的重要平台。 市人大代表、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柳淳风建议,政府可以通过配套政策更好地调动民间力量,推动博物馆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参考国外鼓励企业家捐助的税收制度,对于捐赠款项支持博物馆、美术馆发展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 强化博物馆与学校、社区联动 在“双减”背景下,许多博物馆充分发挥场馆、藏品、人员等优势,与学校教育衔接,变成科普及美育的社会大讲堂。钟连盛表示,目前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与许多小学建立了合作,让孩子们在专业人员的讲解指导下体验景泰蓝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博物馆还定期举办活动,将非遗体验市集带到社区。 “博物馆和美术馆具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是化育大众的载体。以建设‘博物馆之城’为契机,我们希望博物馆可以与学校、社区等进一步联动共振,更好地发挥职能。”柳淳风说。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