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严善錞个展“富春” 正于坪山美术馆展出

来源:99艺术网 2023-04-25

严善錞:富春
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之七

出品人:刘晓都
学术主持:王霖

开展时间:2023年4月15日(周六)
地点:坪山美术馆3-4层

指导单位: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主办单位:坪山美术馆
执行团队:坪山美术馆团队
展览设计:StudioTODO
展务执行:深圳市汇峰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摩天轮画廊、Kenna Xu画廊

前言

作为地名的“富春”,其渊源可以追溯至《汉书》。历经时代变迁,它所指涉的地理范围也有所变化,但约定俗成的区域多是指浙江的桐庐与富阳一带。中古以来,“富春”还成为一个景观意象,被文士们引入诗歌或游记,以代表江南某处独特的地理空间——有青山,也有秀水,却既不是水乡,也不算山区;既是通都大邑的往来要道,又是隐者屏绝尘俗的栖居之地。当然,今天的“富春”之所以出名,更因为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那充满传奇的递藏故事。这件被奉为中国画经典的名作,实际上代表着中国文人的审美精神与所追寻的内在价值的最高标准,有对渔隐及山居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写生”这一概念的内在诠释。

源自西方绘画的“写生”观念,虽不同于主观的创作,却同样能反映出画家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因此,“写生”的作品非但不是自然主义的,而且从它们完成的那一刻起,往往就已宣告了其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生命。例如山、水、树、石等自然景观随着季节与时间而变幻,在艺术家的笔下形成基础形象,又因情感、思想等精神方面的表达而呈现出万千意象。在本次展览中,当代艺术家严善錞所呈现的,正是他一次次与“富春”沉浸式的接触后,所唤醒的对艺术的直觉和情感。年少时在此农耕的生活经历,让严善錞并不像古代文士那样,以“他者”的眼光去看待这里的山山水水。近年来他多次重回“富春”,研究山川的峻奇雄伟、河岸的蜿蜒曲折,一方面与黄公望耗时多年创作《富春山居图》的经历相似,另一方面又与塞尚反复描绘圣维克多山异曲同工。正是在写生中,严善錞不断探索着当代艺术在创作语言上的更多可能性,也持续将观察到的视觉元素运用于画作,在与自然的交流中表达自己在感性与形式结构上的趣味。在坪山美术馆,观众将跟随这位艺术家的作品,走过“富春”的春夏秋冬,看遍“富春”的暮色,也将在当代艺术的“山水”间,感受静谧的永恒生命力。

展览现场图

关于艺术家

 

严善錞

1957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学士、史论系博士,1993年从湖北省美术院调入深圳画院,曾任深圳画院研究员及副院长。现生活于深圳、杭州。

严善錞多年来潜心于艺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尤其在中国的文人画与西方的抽象画方面别有会心,他将多种绘画语言进行融合发展,不断推演它们在视觉方面的可塑性。其创作以蚀刻铜版画与综合材料两种媒材来表現对故乡杭州西湖及富春江山水的追忆和感受,画风简约高华、寄意深远,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具有醇厚的历史魅力和前瞻动力。其作品先后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OCAT艺术中心等重要的海内外美术机构收藏展出。其专著有:《当代艺术问题》《文人画的趣味、图式与价值》(与黄专合著)《文人与画——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等。

学术主持

王霖

1969年出生于浙江建德。高中毕业后自学中国画,并钻研中国先秦学术和古典文学,撰有《耕心庐论词笔札》《耕心謣录》《夕山小集》等文言著述若干种。2000年,作为艺术史学者范景中教授的助手,受聘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1-2003年,入杭州佛学院学习梵语和佛学。2002年,在学者吴熊和、孔仲起、章祖安、吴山明、范景中、许江、曹意强等十多位专家的积极推动下,以讲师身份正式入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授中国先秦学术及艺术史。2007年,由著名学者季羡林、汤一介、王元化等向教育部联名推荐,王霖获准以高中学历攻读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研究员,美术学博士,“中国绘画史研究”及“中国佛教美术研究”方向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王霖长期从事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对中国思想史和中国文学理论、中国画论有深入考察。近十余年来,在中印佛学史和佛教美术领域也有研讨。撰成《先秦学术通论》《画学丛证条辨》《恽南田年谱》《神格与世相:早期中国罗汉信仰及图像研究》《觉堂读书志》等著作若干种,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关于坪山美术馆

坪山美术馆位于坪山文化聚落北区,是深圳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坪山美术馆以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传统公立美术馆与民间美术馆的资源融通,汇聚各方能量,办一个专业化、品质化、国际化的“正而酷”的美术馆,成为集活力、包容、创意、互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新都市美术馆新标杆,为市民群众带来新鲜、多元的文化享受和体验。


坪山美术馆|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总序

历史的进入与深耕

深圳当代艺术的发展最早可以溯源至85新潮时期,当时深圳作为一个新兴的、充满想象张力的城市,催生和兴起了一些零星的艺术行动和个体实践,但其时,深圳的使命还是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试验与奇迹创造,文化艺术的发展处于“萌而未发”的状态。

直至1997年,深圳同一年建设和开放了何香凝美术馆和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的当代艺术由此呈现出了日渐明朗的学术定位和版块性的崛起和活力。而2005年,由黄专先生参与发起的OCAT在深圳正式成立,标志着深圳当代艺术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深圳立场和独立工作,助推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梳理和价值建构。深圳的当代艺术在这个阶段,也经历了空降式和事件型艺术的兴奋期,涌现出了数目惊人的双年展。客观而言,这一系列实践松动和培育了深圳当代艺术的土壤,也推动和塑造了今天的深圳当代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坪山美术馆的成立,便是在此背景下的应时而生和顺势而为。在过去两年多的工作中,我们始终强调以历史的眼光、当代的支点和审慎的判断来介入当代艺术的现场和地方艺术的建设,此次推出的深圳艺术家个案系列,也是基于深圳当代艺术的现实情境和发展阶段,期望以激发、助力和沉淀的行动推动深圳当代艺术的主体建构。我们希望通过个案的梳理来呈现深圳当代艺术的结构与肌理,肌理越饱满,城市也会更有精神的厚度和潜能。

深圳当代艺术呈现出个体迁徙、频繁流动的状态,我们对“深圳当代艺术家”的界定也因应这种特质。他们中既有深耕二三十年的艺术家梁铨、周力,也有在深圳开启其艺术的重要岁月后又北上的蒋志,还有新生代的80后艺术家李燎;既有近几年离开学院迁徙到深圳的薛峰,也有处于候鸟状态、将深圳作为“落脚城市”的沈少民。我们都将他们纳入到深圳当代艺术家的范畴进行考察、梳理和展览呈现。我们当然深知其判断本身一方面会推动地方艺术生态的基础建设,同时也意味着这个工作会充满挑战和艰辛。但我们坚信,发展到今天的深圳当代艺术,亟需对自己过去短暂而丰富的历史进行回顾、梳理和审视,并对此时此地的现场形成观察和判断。深圳当代艺术要继续靠前走,就需要有一些自我的审视和冒险。

记得已故的深圳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艺术评论家黄专说过一句话:“不是什么时代都能进入历史,只有那些真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价值的时代才能进入历史;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历史,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能进入历史。” 坪山美术馆就是在寻找那些“改变”和“创造”,并将其编织到当代艺术的深圳叙事之中,我们希望以此为深圳、为中国南方当代艺术生态搭建出一些牢固和有时间重量感的“基础设施”。

坪山美术馆馆长 刘晓都
深圳当代艺术家系列读本策划 钟刚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