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23春季拍卖会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
预展时间及地点
6月7日-6月10日
(或展至该场拍卖会开始前)
嘉德艺术中心
拍卖时间
6月12日 18:30
拍卖地点
嘉德艺术中心 A厅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1号)
1999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1999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吴冠中90年代的新作八十四幅,同时出版同名大型画集《1999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和研究文集《论吴冠中——吴冠中研究文集》。近百位国内外学者和艺术家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并参加了次日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
这次展览是中国文化部首次以官方的名义为中国在世艺术家举办的个展,展览协办单位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在内的国内顶尖美术学院,知名美术报纸、期刊,以及美术馆、展览中心等等专业机构和团体。在当时,这是政府为中国艺术家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展览,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次展览的84件作品除一件1986年创作的《春秋》以外,其余全部为吴冠中1994年至1999年创作的油画和水墨画近作,其中不乏类似《都市之夜》、《母土青草》、《沧桑之变》、《苏醒》等丈二尺寸的恢宏之作。在这之中,作于1998年元旦的《丰收》(展览定名《高粱》),将在中国嘉德三十周年庆典拍卖上首次于拍场隆重亮相。
1999至2023,二十四年后《丰收》来到中国嘉德。这件博物馆级的煌煌巨作眺望曾经承载它的地方,将这纸浓郁的生命力在春日里接续传承。
吴冠中
(1919-2010)
丰收
镜心 设色纸本
143×364.5 cm
题识:一九九八年元旦。吴冠中。
钤印:九十年代、吴冠中印
展览:“1999吴冠中艺术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中国美术馆,1999年9月。
出版:
1.《1999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第130-131页,广西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吴冠中全集·8》,第112-11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出版物封面
世纪之交的丰收
文/晨光
“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秋,通体艳妆。赤红的脑袋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
”
——《吴冠中画作诞生记》
以油画家身份登上画坛的吴冠中,在1970年代中期开始将目光投向水墨画。在1974年,他画了一幅不大的水墨风景,这幅小品是吴冠中“油画生涯与水墨画生涯联系的港口”,在吴冠中的艺术赛道上,水墨画的身位开始与油画并进。在整个1980年代,吴冠中水陆兼程,在油画创作继续高歌猛进的同时,水墨画创作有了迅猛的发展,这也是吴冠中整个1980年代创作丰收的重要部分。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吴冠中的水墨画创作进入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地。他的画,他的艺术理论,他的画和人的曝光频率,他的声望在这十年里攀上了新的高峰。伴随光环而来的,也有许多针对吴冠中的艺术作品和艺术观点的批评与争论。这些赞誉与批评一起,构成了吴冠中1990年代的鼎盛十年。
1999年11月吴冠中在“1999吴冠中艺术展” 开幕式上向国家捐献10幅作品
1999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1999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吴冠中90年代的新作八十四幅,同时出版同名大型画集《1999吴冠中艺术展作品集》和研究文集《论吴冠中——吴冠中研究文集》。近百位国内外学者和艺术家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并参加了次日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
1999年11月吴冠中与李政道在“吴冠中艺术学术研讨会”上
这次展览是中国文化部首次以官方的名义为中国在世艺术家举办的个展,展览协办单位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在内的国内顶尖美术学院,知名美术报纸、期刊,以及美术馆、展览中心等等专业机构和团体。在当时,这是政府为中国艺术家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展览,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次展览的84件作品除一件1986年创作的《春秋》以外,其余全部为吴冠中1994年至1999年创作的油画和水墨画近作,其中不乏类似《都市之夜》、《母土青草》、《沧桑之变》、《苏醒》等丈二尺寸的恢宏之作。在这之中,作于1998年元旦的《丰收》(展览定名《高粱》),将在中国嘉德三十周年庆典拍卖上首次于拍场隆重亮相。
1970年吴冠中下放期间与同事、学生在李村留影
在吴冠中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中,“高粱”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其原因便是画家在它的陪伴下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艰难岁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吴冠中被下放到河北农村劳动,长达数年的时间内被禁止作画,直至1972年才被允许每周作画一天。由于农村条件艰苦,绘画材料受到了限制,不得不利用粪筐作画箱和画架,他也因此被戏称为“粪筐画家”。这一时期,他的绘画素材都是北方乡村的寻常之物。创作于1972年的《高粱与棉花》是吴冠中最早的高粱题材画作,画家后来在《吴冠中画作诞生记》中解释了高粱与自己在精神上的关联性: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秋,通体艳妆。赤红的脑袋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
在之后的日子里,“高粱”成为吴冠中艺术的“粮食”,持续为吴冠中的艺术实践提供养分。
吴冠中《丰收》局部
在经历了80年代的“银色时期”和90年代的“艳黑时期”后,吴冠中在油彩与墨彩,具象与抽象之间进入一种游刃有余的自由之境。在1998年岁始,吴冠中在世纪之交,把他的“艺术粮食”纳入了这自由之境,画下了这张丈二尺幅的《丰收》。
吴冠中《丰收》局部
《丰收》以宽荧幕式的构图,让高粱列阵似地排开,挺拔垂直的杆和沉甸甸的“头”构成了画面的“中流砥柱”,而在这一稳定的“主旋律”中,一任叶片翻飞舞动,唱尽丰收的欢乐。这件壮阔的巨制,饱含着深情,满溢着生机,在色彩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了强烈的风格化特征。如果我们抛开所表现的内容不看,仅作形式上的分析,可以说,《丰收》是寓抽象于具象的典范。
吴冠中《丰收》局部
垂线的安静稳定和曲线的跃动喧闹,高粱穗的殷红和高粱杆上残留的翠绿,墨线的浓与淡,均相映成趣,灰色在画面中的分量缩小,色彩与黑满屏交锋,艳黑化身为肆意的墨蛇与红、黄、绿三原色对立统一在画面中。这是高粱丰收的实景,是线与面、艳黑与色彩强烈碰撞塑造出的形式美,是耄耋老人对过往人生的回望与思索,也是吴冠中“更贴近人生真味”的反刍再思。
1999至2023,二十四年后《丰收》来到中国嘉德。这件博物馆级的煌煌巨作眺望曾经承载它的地方,将这纸浓郁的生命力在春日里接续传承。
文/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