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科技泛滥的时代,当代绘画的出路在哪里?

来源:99艺术网 2024-08-28

2024年8月10日,邓箭今个展“不羁的天空”于成都K空间开幕,当日举办了名为“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的主题论坛,以当代绘画为原点,对一系列问题展开探讨。

论坛由99艺术、K空间创始人杨凯主持。对话嘉宾为艺术家 何多苓 ,湖北美术馆馆长、策展人 冀少峰 ,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艺术家 邓箭今 ,艺术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学博士 蓝庆伟 。

“邓箭今:不羁的天空”展览现场
K空间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杨凯(主持人):

绘画是千年来一直不断前行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在每个国家、地区、时代都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成就。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的一次高峰是在宋元时代,诗歌、文学、建筑、音乐、绘画都是引领世界潮流。西方现代艺术引领第二次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中国艺术知识分子在不断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研究、学习西方的艺术,将中西艺术融会贯通,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面貌。

本次论坛借邓箭今《不羁的天空》个展,讨论主题为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 ,主要探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数字时代,当代绘画在图像表达上的可能性。这个议题可以三个角度去切入:分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时代,当代绘画如何挑战传统视觉图像的表达;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绘画的纯粹与观念;以及隐喻是否是当代绘画的灵魂。

我们请几位嘉宾,分别从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身份的角度来谈这些问题。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1

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时代,当代绘画如何挑战传统视觉图像的表达?

何多苓:

人类从高速发展的科技中获得了诸多便利。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高科技产品,包括现在我的很多学生也使用AI来辅助创作。我认为AI对我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我的创作方式是传统手绘。

我认为在一个新的时代,新科技被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是很正常的现象。对此,我持乐观态度。 我认为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视角的独立性始终是最重要的。 比如邓箭今,他与广东地区大部分画家在图式和工作方式上都有极大的区别,这些都源于他的独立性。实际上,我所追求的也正是如此。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蓝庆伟:

这个时代并非那么神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被视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是,在1840年的前一年,即1839年,路易斯·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从技术发展史来看,摄影术对绘画的挑战和冲击远大于当今AI对绘画的影响。摄影术几乎让所有文艺复兴以来以定制画或肖像画为主的艺术家失去了工作。

从1839年至今,绘画已经发展了近两百年,为什么仍然长盛不衰?核心在于绘画基于的是人的观点和人的思维转变。AI的演进是基于0和1的二进制逻辑,这是计算机的思维,而非人类的思维。当AI试图创作虚拟现实时,我们应认识到, 拟现实生成艺术的最初灵感和数据来源是艺术家的思维和成果。 绘画作为一种二维空间的艺术,拓展到多维空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这个挑战远未结束。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杨凯:

许多人提出人工智能和数字艺术的兴起是否预示着绘画艺术的终结,实际上,数字艺术不仅不会让绘画艺术走向终结,反而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2

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当代绘画的纯粹与观念?

何多苓:

我始终把画画当成我个人的事情,所以我的变化是自身脉络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大的群体潮流式的变化中,同样有存在的价值和合法性。艺术不同于其他行业,它是一个精神产品,只有在太平盛世,大家关注艺术的时候,艺术才有它的价值。

绘画在摄影术发明之前主要为贵族和富人服务,所以创作肖像画是其主要功能。而摄影术的出现使得绘画在纪实功能上被取代,从这个角度看,绘画似乎已经“死亡”。

但现在,大家在纪实性绘画严格说来已经可以不存在的情况下,仍然非常努力地创作,而且绘画的种类空前多,画家也空前多,相关展览也空前多,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摄影术的发明反而解放了绘画,使得更多媒介被应用于包括绘画在内的艺术创作,开启了艺术的新时代,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扩展。

在我看来,很多当代年轻人的画是在往前走的,这是人类发展的一条很重要的脉络。只要在往前走,那么从伦理的角度来说就是好的。所以我觉得当前的绘画界仍然处于一个生机蓬勃的阶段。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邓箭今:

无论是通过绘画、音乐还是舞蹈,艺术创作者表达的初衷是相同的。在涉及创作手段时,我们既会考虑专业性的技巧问题,也会融入东西方美术史。这样一来,表达的图式也会随之改变,我认为这是创作的关键。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可能还是会从审美的角度去理解绘画。所以,想要改变绘画的方向、趣味或习惯,应该从其背后的逻辑入手。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杨凯:

与观念没有关系的、纯粹的绘画,其意义何在?

冀少峰:

何多苓虽然不深谙政治,但是他天生敏锐,能感觉到社会即将发生的变化,虽然怎么变化他无从得知,但通过他敏锐的直觉,画出了《春风已经苏醒》。

1992年,改革开放走向了深入,新的社会环境激发了邓箭今这一代艺术家表达的激情。全国思想解放大门打开以后,我们就必须往前走,这是历史的必然。

所以今天看邓箭今的作品,里面没有光源、体积、明暗以及光影。批评家格林伯格认为,现代绘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平面化的。邓箭今做到了,他实现了平面化,从何多苓那一代跳了出来。格林伯格的学生T·J克拉克认为艺术是否定性实践,今天的艺术要把昨天的艺术否定掉。这就是今天的艺术发展的一个过程。我们从集体主义经验走向个人体验,个人叙事取代了宏大叙事,从“我们”走向了“我”,这就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何多苓和邓箭今这两个代际艺术家最重大的贡献。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蓝庆伟: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极为发达的时代,我仍想指出,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反而可能变得更加闭塞,因为接触到的任何信息都是经过筛选和挑选的,我认为我们的视野被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框架之内。

由此我想引出第二个话题:近年来,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我们所熟悉的某些观念艺术市场似乎正经历一段下滑期,这已成为一种普遍观点。然而,我认为艺术市场并非简单的衰退,而是正进入一个更为精细和挑剔的阶段,选择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即所谓的“硬通货”,其价值被高度认可,而过去那种广泛撒网的策略已不再适用。因此,我们看到艺术市场回归到了对绘画价值的重视。

关于绘画发展阶段的探讨,我想引用艺术史中塞尚所扮演的角色来解释。塞尚在面临“画无可画”的禁锢时,开创了所谓的“学派”。后来发展出了许多独特的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系是立体主义。立体主义对杜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杜尚又激发了安迪·沃霍尔的艺术探索。这样以点及面的发展,是绘画的力量。

从杜尚转过来讲,相较于观念艺术,绘画似乎更加传统和古典,但我并不这么认为。用两幅画来举例,第一个是委拉斯贵支的《宫娥》。当看《宫娥》的时候,我觉得他用二维的平面把立体空间融了进去;第二个是库尔贝的《画室》。库尔贝画的是自己的朋友和现实中的对象,但是在这幅作品中他把绘画的边界打开了。

总体来看,今天这个时代虽然可能显得有些苦闷,但无疑也是艺术创作的沃土。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杨凯:

四位嘉宾都谈到了中国艺术从西方当代观念到自我再造的发展历程。从邓箭今的作品中能够看到当代绘画发展的可能性。在绘画性之外,他的作品也表现着对周遭社会的批判性认知。他借由身体、鲜艳生猛的色彩和戏谑的绘画图像语言映照了广深区域消费主义所造就的物欲横流的社会观。

3

隐喻是否是当代绘画的灵魂?

邓箭今:

艺术中的隐喻性是由每个艺术家不同的理解所组成的不同的方法,音乐艺术也存在隐喻。隐喻的力量在于,我们的创作不是简单的1+1=2,创作表达的内容是社会、人生和生命的意义。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何多苓:

隐喻性在绘画中是非常重要的。自绘画进入现代以来,一定会包含隐喻性,因为它的纪实和叙事的功能都已经被取代了。

就我自己的《春风已经苏醒》这件作品来说。当时有一本很经典的书叫做《外国民歌200首》,里面有一首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慕春》,是根据德国诗人乌兰德的诗歌而做。歌词第一句就是“那温柔的春风已苏醒”。我对这句话非常着迷,毕业创作的时候,我就想怎么能把这句话画出来。所以这幅画是先有的题目,也就是说它的隐喻性在绘画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后来这幅画被解读成一种预言,我也被认为是个预言家,预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起来了。对此我也比较忐忑,因为画面中迷茫的小女孩,动物、草地,这些都是跟春天有关的,所以这幅画的隐喻性其实对应的是乌兰德的这句诗。

我觉得诗歌,尤其是当代诗歌与绘画的隐喻性是可以进行类比的,二者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性。当然评论者都需要用某种语言来解读一个画面,但是绘画的隐喻性存在多元的可能,绝对不是单一的。

邓箭今画中的隐喻性,正属于去掉了叙事性、诗歌这一类文学化的隐喻性。它非常晦涩,而且不可被语言、文字所界定。

在我看来,隐喻性在当代绘画之中非常强烈地存在着,但所有人都在艰苦地寻找这种隐喻的语言。绘画不同于电影和摄影,绘画的画面是固定的,在其中寻找隐喻性便成为了一个难点;但同时这是它的优势,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固定的图像,观众在反复观看的时候,便可在解读上产生无尽的可能性。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冀少峰:

在艺术语言越来越国际化、表达越来越符号化的当下,作品中的隐喻性会增强艺术家的辨识度。比如何多苓作品中的非叙事表达,邓箭今作品中的欲望等。

蓝庆伟:

我想说两点。第一,隐喻是中国艺术的传统。比如晚明四僧画梅兰竹菊,画的是气节,而不是观众所见的对象。包括佛教造像中的“太平有象”,民间艺术中的蟠桃、蝙蝠,都蕴藏着“福禄寿”的隐喻。正如当大家看何多苓画中的花园时,不要认为他就是在画花花草草,这是浮于表面的解读。

第二,符号。对应隐喻的必然是符号。符号和隐喻的关系就是语言学引领者索绪尔所说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隐喻本身并非终极目标,相反,其真正目的在于使用符号来替代直接的言语表达。那么,这些符号究竟指向什么?这才是关键问题。所以看邓箭今的作品,包括看日常中的视觉图像时,我觉得不应简单地通过视觉符号的表象来理解。在中国的传统性和全球化的语言学发展的叠加之下,视觉符号会有更多的言外之意。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也有相应的语言方法。 隐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当代艺术的唯一方法, 比如介于隐喻之外的借喻、向古典致敬的挪用、后现代的拼贴、叠加,还有图像和图层的不断延伸等。但最重要的还是在纷繁复杂的绘画语言中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当代绘画与视觉图像的表达”论坛现场

杨凯:

隐喻隐匿在艺术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邓箭今的绘画,从早期到当下,色彩从强烈到柔软的转变,也都有着很强的隐喻性。他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走在最前沿的城市,借用身体图像对人性、物质主义、国际主义、消费主义进行探讨,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他对世界的认知。绘画背后的隐喻是什么?我想,我们看到的,也不是他想说的。就像刚才我们很惊喜地听到何多苓说到他当年创作《春风已经苏醒》的过程。当时,这件作品被视为一个新时代的预言,实际上,这件作品在创作理念上,与舒伯特根据德国诗人乌兰德的诗歌而作的《慕春》这首经典歌曲有着重要的关联性。所以我想,艺术家艺术创作的一个出发点是潜意识。

通过对论坛主题的讨论,和举办邓箭今个展“不羁的天空”,我们试图抛出一个话题引起大家的思考,也希望观众能对当代艺术有更多了解。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