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好的展览应该是什么样子?知名的艺术家?优秀的作品?还是美好空间的搭建?最好是皆而有之,当然,构成这一切得合集,策展人的作用也尤为重要。近日(2024年10月27日)一场特别的展览《龘——卓福民、周仕超、耿耿当代艺术三个展》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拉开帷幕。“帷幕”在这里一般作为抽象名词,而在这场展览中,“帷幕”却非常具象,揭示展览“隐秘”的艺术性。帷幕拉开,绘画的光和灯光的影、乐者的演奏和舞者的婀娜,各自相应,光影流转在艺术家和嘉宾的身上,与他们的语言交织,形成一个比舞台更像舞台的现场。更有令人震撼的装置作品,大片的“荷”从地面升起,巨大的“星球”陡然出现,感染着观众,陷入深思,对现实,与宇宙,对人本身……这种对未知的好奇,让人们自发地探索那隐藏在作品表象之下的内涵和无尽魅力。
有别于其他展览的是,虽然展览由三位艺术家的作品构成,却并非群展,而是三个“独立”个展的集合,进入“舞台”前,我们甚至无法预知的三位身份不同,生活工作区域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的艺术家如何在个展后而合一?这就不得不再提次到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沈其斌老师,他在宏观上的布控,和细节上的雕琢,将三位艺术家内在精神世界,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卓福民的生命张力与开拓精神,周仕超的自在逸格与内心超越,耿耿的艺术洗涤与自我净化。从个体的“力”到群体的“合力”,构建了一场蕴含“无限可能”的展览。
展览现场
作品The Work
展览就如同我的作品,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呈现。——沈其斌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策展人沈其斌开幕式致辞
展览很特别,由三位艺术家的三个个展构成,而且这三位艺术家也并非来自同一地区。他们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怎样的契机?您是基于什么灵感策划的这次展览?
沈其斌:三位艺术家都是我比较熟悉的,近年来他们的艺术创作也在不断突破。最初计划是个展,但单人表演缺乏趣味,于是变为两人参与,最终扩展到三人。“三人行”这个概念也颇为有趣。同时举办三位艺术家的个展相对罕见,作为美术馆馆长,在我二十多年的策展经历中也未曾遇到过,对我来说也是个挑战。
三位艺术家分别来自上海、山东和安徽,经历迥异,差异极大,一个企业家、一个大学教授和一个自由艺术家,这也是有趣的地方。在策展过程中,我分别访问了每位艺术家,去他们的工作室,深入交谈,讨论他们的创作,从观念、语言到形式,全方位交流,同时也向他们提出问题,激发其创作。我不仅仅是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推动他们的艺术创作。这是我在策展中特别用心的地方。
艺术家卓福民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周仕超开幕式致辞
艺术家耿耿开幕式致辞
展览名字是“龘”,于此同时您又分别以的“拓”“逸”“涤”作为个展的标题,这三个字更多对应的是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还是作品特征,亦或是个人的性情?
我是综合来看的,展览标题“龘”,是策划之初我的思考,我们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三个男人在一起呢?我瞬间想到了“龙行龘龘”。“龘”三条龙组成,腾云驾雾,像这三个人在一起,既是神仙聚会,又是神仙打架,而后我又根据他们的作品、特点、个性和人生经历,给出特定的字对应。
卓总用“拓”,卓福民是一位有广阔胸襟的奇人,上市公司的CEO,独立投资了29个上市公司,在投资界有着卓越的成就。我用“拓开大规橅,不作小干枝”反映他豁达的胸襟和气势磅礴的个性。周仕超是大学老师,用“逸”字,出自李白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寓意深远,展现大学老师生活的安逸与追求独特的结合。耿耿,生活在安徽黄山,闲云野鹤般自由。一面用红尘世俗洗涤自己的身体,一面用艺术精神来洗涤自己的灵魂。我用“荡涤放情,何为自结束?”中的“涤”形容他,同时提出问题,已经在旷野里自由放飞的他,何必还要被红尘拘束?
您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者,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您觉得您和其他策展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沈其斌:一般而言,策展人不会创作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我从未间断创作,在英国萨奇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贝里尼博物馆……都做过展览,只是国内没宣传。我的艺术理念是贯穿的,连接传统与当代,中国与西方,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脉络。在策展工作上,我也不仅限于策划一个展览那么简单,展览本身也是我的作品,需要经过精心策划和呈现。
当下,很多策展单纯的成为一种艺术的召集者,组织者,甚至是名义上的合作,并未真正与艺术家的创作形成一种对话关系。实质上,策展人与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好的策展人能激发艺术家,艺术家能从策展人的策划过程中汲取养分,我走访过上千个艺术家的工作室,服务过成千上万的艺术家。策展的同时,对艺术家的未来创作提供启示和方向,这是我作为策展人对艺术家最大的贡献。
这次展览几乎是迫使观众去欣赏这些作品的多元性。我也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如将画作倾斜挂置,体现不同的形式感。挑选作品时,着重于三人的差异性而非同质化。一方面君子和而不同,另一方面大家又求同存异,形成了一种互补和张力。同时,我也为他们也提供刺激和挑战,让他们必须达到极限,只有他们被我逼疯,我的目的才算达成。他们享受这个过程,就像在痛苦中寻找快乐。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规模大,作品丰富,也让他们的艺术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现。好的作品像音乐一样有节奏,策展中可以放大这种节奏和力量感。如耿耿的装置,看似普通的球体实际上蕴含着巨大能量。当我让球体倾斜时,它仿佛开始滚动,立刻产生动感,张力显著增强。原本可能是80斤的容量,经过转动后变成110斤,冲击力和容量都发生了变化。
展览现场
秘密 The Secret
真正懂得欣赏画作的人,不是只关注画面的表面,而是能够透过画面看到背后的灵魂。——沈其斌
如何窥见绘画内在的“隐蔽角落”?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所有能打动人的艺术,无一例外的都以不同的形式触动人的神经,那隐藏在画面背后的“秘密”,一种内在精神的流动和传达。凝固在画面上的色彩交相呼应,隐隐泛着柔和的光,召唤着观众们,来看——亿年前的化石,核裂变的聚散,大自然的声音,某个下午的时间,一瞬间的空间转变,来自宇宙的震撼……这一切,都蕴含在此次展出的艺术家的作品中。
《无垠系列之二》 150×120 cm 布面油画、拼贴 2024
强大的力量感,蕴藏在知名投资者企业家的卓福民的画中,早年习画的他,虽然被命运的洪流带向了其他方向,但他并未就此放弃,而是将顺势将艺术融入生活与职业生涯中。作品反映了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状态和思考。受到赵无极影响,他开启了抽象艺术之旅。而后,他更是将行为艺术、人工智能AR技术融入创作,通过作品传达对自然、历史和环境的深刻感悟。正如策展人所说“卓总作品真正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画面的表面形式,而在于他在绘画过程中所展现的胸襟和精神。”
《裂变03号》 280×260 cm 布面丙烯 2023
《函谷东来紫气高》 120×180 cm 布面油画 2024
此次展出的“裂变”系列,源于原子核裂变中的链式反应,杂糅了各种元素,尽管我们没有看到,艺术家凭空砸下色彩时奋力的状态,但在凝固的色调中,依然可以感到投射在其中的力量。距今几亿年前的灵璧石上的白马纹,也被他悄悄“拓”ta在画面中,等你去发现,这厚重的历史感,这是卓总的另一种“拓”tuo。而在F.M.AI艺术创新实验室展厅,我们可以体验人工智能带来创作过程,一幅幅画作在我们输入的词汇中诞生。在卓福民看来,“艺术是个性的表达,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甚至愿意放下已有,清零自己,重新出发。这是我区别于其他艺术家的关键所在,也是我能不断带来新颖独特艺术作品的原因。”
《黎明》 120×100cm 油彩·综合材料 2024
《时光》 300×1200 cm 布面油画 2024
《夏的记忆》 120×80cm 油彩·综合材料 2024
“唯美”是周仕超老师坚定的绘画理念,他倡导唯美与自由,无论任何作品,都要确保其美感。观看周老师的作品很容易被“吸”进去,丰富的层次,细腻的色调,静止的画面,却传达出流动时空,还有各种声音,海浪、乐器……从画面传出,确实十分美妙。在二三十年的探索中,周老师同样选择摆脱具象的束缚,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严格意义上的抽象艺术,为了追求多元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世界,他也开始综合材料创作,作品《失眠》是其最新的作品,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周老师通过废旧材料构建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无数的枕头和金属悬挂在顶棚,弥漫充斥了整个展览空间,以一种安静的,甚至有些刺痛的压抑感呈现,让观众体验到因现代生活压力和节奏带来的失眠的痛苦和焦灼。
《失眠》 装置 2024
《涤》 220×2850cm 布面油画 2023
《婆娑系列之五》 88×108cm 纸面油画 2015-2022
《婆娑》 282×192cm 布面油画 2018
“我喜欢别人称我为独立艺术家,”艺术家耿耿是一个对艺术、对创作非常执着的人,“我选择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他的作品,形式自由,画面在抽象和具象间游走,意象也显而易见,山水间映照的风景,是他走过的、生活过的地方。此次展览开幕启动的大型装置之一《埃——对话矶崎新》就是其作品,在创作之处,他并不确定是否会有人喜欢,耿耿坦言,“即便这件作品仅我一个人喜欢,我也会全力以赴”。当然,结果是出乎意料的受欢迎,令人震撼。这大概就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意义,也是他们成功的秘密,孤独地执着着,不为讨好任何人,不断地完善自己,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