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青年行动派——新媒体艺术展”在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24-12-03

11月28日,青年行动派新媒体艺术展在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展览邀请了20余位青年艺术家,集结数字影像、动力装置、架上绘画等多元媒介的作品,集中反映青年艺术家们的创意创新精神和开放思想理念,展示青年“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的文艺面貌、人文关照和生活态度,为青年职工群体提供广泛社会美育的有效平台。

本次展览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博士张婷为展览策展人,参展艺术家普遍为90后和00后的青年创作者。其中,既有成熟的职业艺术家,也有刚毕业进入社会的新晋艺术家,和尚在艺术院校研究深造的专业实践人。参展作品聚焦数字技术和图像信息,切入青年群体的工作和生产的社会生活关系网络,反映出当代都市文化视角。通过多元的媒介形式、多重的材料表现和多维的时空理念,艺术作品涵盖了自然生态、城市建设、网络生活、媒体动力、技术考古、生物迭代、图像未来、心理现实等主题,均为当代青年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作品从数字影像到动力装置,从架上绘画到AI人工智能,从艺术实践到人文表达,在城市和社区之间,推进大众对于艺术生态的公共认知,凸显当下信息时代的美学浪潮。

本次展览配套了纸艺装置、鱼骨重塑、合唱生物绘画3场公教活动,通过接触丰富材料与绘画拼贴捏塑等艺术体验来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平,拉近艺术作品和职工的距离,给予职工参观者独特的艺术感受。

部分参展作品:

《黄河》,吴舒,9屏数字影像,2分40秒,2023

影像作品《黄河》分为九个部分,尝试诠释黄河流域的多元水体面貌,唤起人们对于自然本质的重要思考。以数字语言解构真实景观,重叠的色彩层次创造从凝视走向流动的自然气韵和山川风貌的壮观视觉。作品以传统笔墨的质感和程序媒介中的粒子和线性变化,以全新的技术质感挑战着观众审视自然世界的传统视角。

《LINE01》,鲁林峰,单频影像、1080p、彩色、立体声,11分30秒,2021

城市公路中,来往的车辆回应艺术家在城市天桥上安装的“可以给我一声鸣笛吗”文本信号,并通过鸣笛声演奏出不同的节奏。于是一个流动空间变成一场即兴的音乐会,艺术家则成为这场音乐会的“指挥家”。艺术家认为:个体的多变性与场域的多样性都成了待解决的问题,而这种交流与相互 塑造在当下是幸福的。

《极乐崇拜》,李政钟,彩色单帧影像,循环时长,2021

作品《极乐崇拜》通过一个循环播放的画面,探讨了我们生活中荒诞不经的现象。在这个世界里,本应平等的一切,却因人们的偶像崇拜而变得扭曲。我们常常将一些普通事物神圣化,以迎合内心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既有趣又荒诞的社会现象。

《羁旅》,潘子申,灯光装置玻璃、不锈钢、铜等,尺寸可变,2019

灯光装置《羁旅》表达的是一种当代都市人普遍存在的异乡之感,一种处于抽离和归属之间的现 代生活状态。装置中的肚脐负形态作为人类身体的一部分,以曾经带有和母体相关的链接记忆以及生命存在的感知去承载各种个体和集体信息,并在忽明忽暗的呼吸光线中被封存起来,像悬浮在宇宙当中,与漂泊和失重的状态相呼应。相对于精神的放逐,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生存的社会 环境中,承载着各种外在的标签并穿梭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去寻找全新自我的立足之处。

《溯游之镜》,钱欣怡,灯光装置,360×150×180厘米,2024

1514 年,哥白尼写就一篇四页的《短论》,总结的 “日心说”猜想颠覆了长期统治天文学的地心说理论,并为此后的天体物理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人类文明跃进的一大步,或许只是宇宙中微渺的一小步。回溯宇宙,人类何其渺小。置身当下,数字技术对于艺术家创作方式和精神面貌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任何人都不得而知。斗转星移,光阴流逝都不为人力所控,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我希望在作品中通过金属材料的使用尽可能展现装置艺术“机械性”的美,就像时间,他只是客观的存在着,不为所动。

《21克》,Current Studio(姚亚婷、林小涵、姚美巧、熊玉洁),鱼骨装置 ,24×12厘米,2024

“鱼骨系列”(FISHBONE) 是一个将废弃鱼骨为媒介的系列作品。通过重塑鱼骨材料来讨论自然与机械、原始与创新、身体智能与人工智能之间新秩序。

21克常被寓意为灵魂的重量。这份重量带着生者的记忆凝结成一朵彼岸花,每一瓣鱼脊既是生 命的象征,又承载着历史的交替烙印,构成了一种新的秩序以及超越时空的力量。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