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沈家门渔港的新文化地标,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的现代化建筑呼应了其背后造船厂的历史,流动不居的地面与屋顶之间,承载着漫长的舟山记忆。2024 年 12月 7 日,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并为观众带来开馆首展“共栖之舟”,旨在开启一段回归海洋精神的航行,寻找地方文化、自然环境与全球视野之间的共栖关系。展览将持续展出至 2025 年 8 月 24 日。
劳伦斯·韦纳,《浪奔浪流》,2019,语言+所指的材料,劳伦斯维纳艺术遗产。摄影:李佳琪
梁远苇,《海》,2021,改装机械翻页钟、钢架、综合材料外壳。摄影:李佳琪
本次展览汇集 16 位(组)国内外当代艺术领域内杰出的代表性艺术家,近一半展出作品为全新在地性创作。艺术家们对舟山的空间、记忆与精神进行深刻的捕捉,将他们具身的情动体验带进艺术创作。在美术馆流动的空间内,这些来自不同视角与多元媒介的作品,仿佛一只只彼此共栖的小船,共同展开一场犹如“陆上行舟”的艺术航行,去向未来,也去向海洋精神的深处。
本次展览由舟山市人民政府主办,舟山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舟山市普陀区人民政府承办,舟山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与舟山东海岸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执行承办。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 UCCA Lab 为策展机构。
刘佳玉,《静花园》,2024,AI三维影像,由UCCA Lab委任。
刘任,《寸光阴-浪》,2017;《流》,2021;《Panta Rhei》,2024,金箔、丙烯、油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深受航海文明影响的时代,海洋不再是边缘与远方,它已经成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场域。我们启航迈向海洋,同时也望向亿万年前的过去与未来,浪潮层层翻涌,承载并推动着文明的船帆驶向下一个更美的岛屿。
娄能斌,《海图》,2024,声呐、水听器、音响、气味挥发器,由UCCA Lab委任。摄影:李佳琪
罗曼·弗洛凯,《姿态》,2024,画布、丙烯,由UCCA Lab委任。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热岛效应,《潮月浮家》艺术项目,2024,由UCCA Lab委任创作。
舟山,中国最大的群岛和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其代表性的东海地缘文化特征而闻名。脍炙人口的东海神话传说《精卫填海》,诉说出人类最本质而永恒的话题:对生存的恐慌、珍惜生命的本能,以及在其之上坚韧顽强的信念感。今天,在全球科技加速发展的语境下,我们如先民一样面临着生存的议题,从征服自然转变为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今日与远古所面对的,似乎如出一辙,但我们是否依然抱有如初的坚韧与锲而不舍的精神?以海洋的视角,重新观看今天的世界,是否可以汲取古老经验的智慧,以形成指引未来的航线?
塔可,《阳主》,2022;《赤城云》,2022;《方外》2022;铂金印相
邬建安,《包壳的记忆》,2024,废旧船木、石膏、彩色灯光。由UCCA Lab委任。
展览开篇“舟行之屿”以大型浸入式的空间装置作品,引领观众进入海洋的空间。“海洋空间”既指海洋的自然主体,也包含在其中作为建构主体的人类行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共同造就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构成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海上活动的发展,海洋成为一种连接各地区文明的循环结构。观众犹如乘舟于海上,穿行在自然与历史的岛屿之间,从自然之海过渡到文明之海。通过进入不同的艺术空间,感受人类与海洋之间不断生成的文明空间。第二章节“东海之湄”将呈现一场跨文化的群展式对话,来自不同文化领域的艺术创作者们,以舟山的人文精神底色为基底,通过其个体独特性的艺术创作,在流动性的展览空间内讲述各自的“东海故事”。展览终章“未来之海”,并非一次面向未来的宏大叙事,而是回归对海洋的向内观望,去关注舟山海洋生态本身,并试图回到关于“故乡”的情感记忆深处。
夏乔伊,《藻缘》,2024,回收旧帆、纱、陶、铝、数码打印、LED灯组,由UCCA Lab委任。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辛云鹏,《两条路两座山》,2017,布面油彩、丙烯。摄影:李佳琪
“共栖之舟——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开馆展”汇集的 16 位(组)国内外当代艺术家包括:劳伦斯·韦纳、梁远苇、刘佳玉、刘任、娄能斌、热岛效应、任瀚、罗曼·弗洛凯、撒旦君、塔可、邬建安、夏乔伊、辛云鹏、许路、杨淞、尹韵雅。
许路,《造舟记》,2024,文献档案、船帆。
尹韵雅,《庇护所Shelter》,2021,互动装置。摄影:李佳琪
特别感谢明基 BenQ、浙江岑氏木船有限公司、浙江海洋大学郭宝英教授团队以及舟山市普陀区档案馆提供的宝贵支持,展览空间由 ARCHIEE 建筑事务所设计。
关于舟山海洋文化长廊
近年来,舟山市深化海洋文化长廊建设工程,深入挖掘利用承载舟山历史、彰显舟山底蕴、体现舟山特色的文化特质、文化内容、文化符号,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定海古城“微更新”、新城湾“十里海街文化长廊”等具有区域辨识度的海洋文化地标焕发生机。
普陀区紧盯舟山海洋文化长廊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海洋文化高地,推动文化空间布局更为均衡、文化产品供给更加有力,朱仁民艺术馆、普陀非遗馆、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等文化空间对外开放,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正式运营后,普陀区同时正在加快推进沈家门渔港博物馆等一批主客共享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打破空间壁垒,加快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形成112个高品质文化生活圈,精心办好十里渔港音乐汇等“又见普陀”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普陀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关于UCCA Lab
UCCA Lab作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旗下探索艺术多元合作可能性的跨界平台,参与各地政府文化项目,与各领域杰出品牌和跨文化创作者携手呈现多元形态的艺术项目。UCCA Lab通过深入合作在不同的社区、城市、国家发声,将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人群的同时,持续探索城市在地性实践,不断拓展艺术项目边界。www.ucca.org.cn/lab/
关于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
作为世界三大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是舟山渔业与经济的心脏,其繁荣孕育了舟山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舟山(普陀区)美术馆以艺术再现海岛风情,将舟山历史与现代艺术交融,依托其背后深厚的设计理念和硬件条件,将成为舟山在地艺术与当代艺术交融的新地标。
美术馆由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亲自操刀设计。王澍以其“以建筑对话世界”的理念,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文融入建筑之中。美术馆的外观如波涛中的“海礁”,在对称布局中呈现出不对称的生动状态,从沈家门港对岸的高层建筑俯瞰,更可见其暗含的中国山水绘画格局。内部空间则呈波动状态,行走其中仿佛行于波涛之上,形成了海港美术馆的独特魅力。舟山市(普陀区)美术馆将重点以当代艺术结合在地艺术,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挖掘和展现舟山自身的海洋文化,同时考虑生态修复和现代文化的抽象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