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邱志杰:年轻人要鼓起信念去设计自己的使命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喆 2025-01-16

“宇宙蛋”展览现场

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

新杨柳青年画工坊作品

11月25日,“宇宙蛋——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程作品展”开幕,这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结课作品展览,500多件利用AI协助产出的影像、剧本、装置、交互、MR等创意作品亮相,呈现了一场“艺术+科技”的视觉盛宴。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邱志杰以其多元化的创作技巧和深刻的艺术思考,成为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由他策划并领衔主讲的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是他对创造“新艺科”的新探索;将艺术与科技、传统与当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由年轻人呈现的新的艺术世界,令观众大开眼界。

在一个周末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与邱志杰在他的工作室里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专访,因工作狂而被同学们喊“六边形战士”的邱院眼神明亮,待人温暖真诚而不失犀利,笑起来面容生动。

开创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通识课

一进工作室,邱志杰提起毛笔,快速在案前书写起来:杨柳青合作、人工智能艺术学院申报、科普课程设计研发、磁医学杂志封面设计、达沃斯论坛……他说这些手头的创新工作,需要抓紧记下来。

一直以来,创新始终是邱志杰所追求的。他在中国美院提出“总体艺术”的教学理念,主张艺术问题的解决,必须和生活问题的解决同时完成,这一理念在教学和创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在中央美院的八年,他自言就做了“推动科技艺术”这一件事,不少成果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赞誉。入主天津美院这半年多,“宇宙蛋”展览的开幕,让大众感受到艺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产出的强大影响力。

邱志杰坦言,“开创一个学科非常难,但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因为AI的出现,大量海报设计师已经失业了,冲击已经显现了。首先我们的教育要调整,有市场需求的专业得赶紧建设,没有的专业就应该下马。通过理解和掌握AI工具,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优势。”

课程一开始,邱志杰为同学们布置了“宇宙蛋”这个创作主题,并鼓励大家,“肯花时间,都是内行。”“宇宙蛋”就是盘古开天地之前那颗蛋,它象征着新生,象征着万物的起源。在艺术创作语境下,“宇宙蛋”是一个极具开放性和启发性的主题,它可宏大可微观,可具象也可抽象,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可能。在人工智能的语境下,它更是一个独特的创作起点,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理解,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结合传统的艺术创作手法,去孵化“宇宙蛋”,让它在艺术的星空绽放光芒。

一开始也有人对课程提出质疑,不过邱志杰“内核”超稳,他从全国高校邀请来13位专家讲师,组织15场讲座,所有本科生新生、研究生新生一入校,各个院系各个专业第一门课全部上人工智能通识课,邱志杰说一千多人上完课全明白了,“他们的生产力解放了。大一新生做出来的水平,直接搞毕业创作,出现在央美、国美的毕业展上都没有问题,而且像这样的艺术创作正在批量出现。突然之间,不管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还是艺术史论,同学们的想象力全爆发了,而且那种品味把握得非常好。”

课程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他年级和外院学生也纷纷留言表示很想听课。邱志杰开通了小红书分享他的教育实践、艺术理念,他每更新一篇就会立刻挤进上千同学来学习。他鼓励同学们,“我们得对AI机器生图进行评价,甚至反过来应该去影响这些大模型所生出来的图,让它有一种真正的中国味道。从AI的风格和趣味上寻找AI的短板,寻找我们的长处,在风格和趣味上谋求创新,相信大家身上的创造力还会再发生一次爆炸。”

邱志杰的小红书号一半成为交作业的平台,另一半则成了沟通平台。同学们每做出一个新作品都艾特邱院,他会给学生点赞。做得很棒的作品,邱院回答说,“这个必须溺爱,真的很棒。”也有学生反映问题,有的投诉厕所问题,有的说食堂好难吃……邱院回答说,“我也有同感。期末就能搬到新宿舍,暂时困难要克服一下,同学们辛苦了。”

通过与科技的融合,打破传统艺术的界限

邱志杰图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打破传统艺术的界限,例如,2019年央美研究生毕业展上,邱志杰与微软小冰合作的AI绘画作品《夏语冰》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此次领衔“宇宙蛋”,同学们不仅将创作交付AI,还去训练AI,是对新艺科创造理念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宇宙蛋”展览开幕那天,教学团队的小伙伴说要庆祝,但邱志杰晚上给高研班上课一直上到12点。“其实胜利已经成了习惯,没什么值得特别庆祝的。”他与大家共勉说,“科技展的展程维护还有很多挑战,每天开机、关机都需要专业、耐心地对待,才能圆满地对得起观众和赞助方。希望我们把成功坚持下去,少一些焦虑,多一些从容淡定。成功是需要坚持的。”

泥人张变成各种AI版本,年轻人一下就喜欢了

人工智能艺术通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思维,这是邱志杰在教育、艺术、科技融合方面长期的实践。

比如前不久泥人张非遗工艺大师实验工作坊的同学们活化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不能永远是一个胖娃娃抱只大鲤鱼,而是要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新的杨柳青。”同学们把杨柳青做成表情包,拿AI做出了杨柳青风格的测试样本,用很纯正的杨柳青风格表现现代的生活,把泥人张变成各种AI版本的泥人张,“年轻人一下就喜欢了。”

日常生活中,邱志杰也喜欢用技术武装到牙齿,“比如我写文章用石墨笔记,开车的时候,每遇到一个红绿灯,停下来拿起手机说五六百字,下一个红绿灯再说五六百字,马上生成共享文件发给学生,十几个人可以一起编辑这个文件,所以我从工作室开车到美院,25分钟我能够写一篇4000字文章。我带学生写论文也是用这个软件,他们一有更新,我马上就能看得见,写得不好的地方我马上删掉重写。”

在邱志杰笔记本电脑主页上,新艺科建设方案被设计成行星齿轮结构,满满科技感,新学科、新模式、新学习、新评价四个行星齿轮组变速自转,新艺科作为太阳轮输入动力,驱动链接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四个行星齿轮组。

邱志杰强调新艺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跨学科人才、贯通型人才、协作型人才,“选一批最好的学生,我不但亲自教,而且请国内高水平的老师来教,通过智能学习、自主学习、游戏化学习、终身学习构成新评价。比如我们在做一款游戏,以后天津美院的学生每办一个个展或者发一篇文章,他在游戏里面就会长高;哪个系拿下一个国家课题,哪个系的楼就会长高;如果有的教授连发了多少篇C刊的论文,他就长成为一个巨人……”

邱志杰坦言,一个学校要发展,培根铸魂和增量发展是长远任务,“师生都需要有内驱力,学院也要有内驱力,内驱力会创造出新机缘,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会孕育出自我授命的学院精神和人格力量。”

今年“天美”的新生,每人得到的开学礼物是一条围裙,上面印着每个同学的名字,邱志杰说:“我想让你们知道:你们是被尊重的,你们是被期待的。穿上它,我们埋头苦干,精益求精,手中有活儿,心中有匠心,世界喧嚣一时远去。四年之后,围裙上面有的已经满是油彩,有的墨迹斑斑,等你们毕业的时候,我们来办一个围裙展。”

把十几个国家小朋友的500首诗歌,刻在福建的礁石上

“我两手空空,但可以打败风。”这首诗出自深圳八岁男孩郑皓元写的《少年》,是邱志杰送给美院毕业生的话,诗里的勇敢打动了无数人。而在邱志杰的艺术作品中,中国文人传统与当代艺术、社会关怀和个人力量融合演绎。

2024年夏天,邱志杰策划的福建东山国际儿童诗歌海滩开幕,全球十几个国家小朋友的500首诗歌被刻在野海滩南屿的礁石上,老百姓都去打卡拍照。“第一年我们征集到5000首,现在第二年马上开始征集了。这是对摩崖石刻的伟大传统的致敬,也是在搞乡村振兴,为地方打造文旅景区。打造旅游目的地不是核心,核心是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得道多助,国内外很多大诗人都几乎是义务地来帮我做这件事情。厦门机场给我们一个广告位免费放国际儿童诗歌海滩的广告,不是因为我有面子,而是因为孩子们的那些诗太棒了,走心才是最厉害的东西,天真的力量太强大了!”

全世界儿童的诗歌刻在中国海滩的礁石上,邱志杰觉得做这件事的意义在于它的持续性,第一年刻五百首诗,第二年再刻五百首,他希望连续做三十年,一个新的世界遗产储备项目,或许就此产生。“有一个叫朵朵的三岁小姑娘写道:‘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我当时特别震撼。包括小诗人姜二嫚写的诗:我把刚写的一首诗,放在太阳底下晒,想把它晒黄,像一首古诗,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这样的诗刻在海边的礁石上,不管什么人遇到什么问题,往这个海滩上走一走,全好了。我的老师说,这是你这几年做得最好的一件事。外国儿童如果有一首诗被刻在中国海边的海滩上,这辈子他一定会想办法来到这个地方,找到这块石头,拍一张自拍照。而且他一生都会对中国有比较善意的情感,我觉得这种善意是无敌的,这片海滩已经拥有了人类遗产的禀赋。”

走心的东西最厉害,现在的理想是当科学家

邱志杰经常鼓励同学们多读书,有一次他把姜二嫚每个月读30本文学经典的书单发到研究生群里,研究生们很吃惊,“我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因为你读了书就会产生疑问,产生疑问又要去寻找答案,就得再读下一本书。1988年,我是文化课和专业课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浙江美院,我从读书时就开始搞当代艺术,因为对传统艺术太熟悉,满足不了好奇心,所以很自然地去探索新的东西。”

邱志杰始终在思考如何将艺术与科技更好地结合,创造出具有深刻思考和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他在央美、国美、西安美院带博士,在央美、天美和川美带硕士,其中,他带的一个研究生方向是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研究,重点探索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艺术的交叉地带。神经科学之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本人就是一个画家,他绘制的显微镜图像开大脑成像之先河。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脑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日新月异。“我期待这个研究能够探索脑科学与智能艺术的交叉地带,追踪脑机技术,运用大脑数据开展艺术探索。并进而对神经美学、神经假体、审美判断的脑科学研究、艺术治疗等相关话题展开研究。”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副主任,邱志杰对脑科学与艺术、人形机器人设计等领域一直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他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创作工具,还可能催生新的艺术表现方式。他不仅使用人工智能重塑传统艺术形式,还亲身做实验,连接脑机接口书写书法,研究书写时平静、欣快、狂喜、郁闷、愤怒、庄重等不同情绪下的笔迹变化,他笑言,“我现在的理想是当科学家。”

年轻人经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没关系

工作室的墙上,挂着邱志杰书写的词联,左边是一首《入都》词:少年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笑指卢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右边是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好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几十年观察青年艺术家的成长,在邱志杰看来,没有人是毫无价值的,年轻人要鼓起信念,要去设计自己的使命,相信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才会去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我毕业以后把工作关系挂靠在人才市场,去新疆、西藏……做驻地艺术家,我们那时候也缺钱,要去西藏,我就接一本连环画,两个星期画两本,拿到3000元钱就去了。到北京之后,我拎着油漆桶去画大广告牌,还画过西三旗一个歌厅的壁画,画完人家要换隐形颜料,无意中接触到这个材料,还用这个材料做了好几件作品。当时一起经历过来的人,现在都是很有名的艺术家。所以年轻人经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没关系的,注意安全就行,最后都是很好的创作资源。困难都是暂时的,不要去过度焦虑。只要你在追求真理,在想着艺术该往哪里走,就会有人注意到你,会有人过来帮助你。”

在邱志杰看来,艺术家自身需要有种警醒,要去发掘传统文化里面对当代人有意义的内容。“比如书法,现在的人可以看到非常好的古代真迹,还有新的考古不断在发掘出土。20世纪三大考古发现,甲骨文、汉简、敦煌藏经洞,都给我们的书法带来了全新的资源。中国古代全民族写字、写诗,曾经是一个书法艺术的乌托邦和诗的乌托邦,这是由书法的日常性所决定的。今天的书法变成一个小学科,要警惕一种小圈子化的危险性,书法退出使用,走向象征之后,我们需要去发现它带给人们精神上的贡献,对当代人有意义的东西。”

如何培养大众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邱志杰坦言,他的长远规划包括在全国推广社会美育工作站,“我正在写一本《社会美育工作站手册》,就是系统地去做社会美育工作的方案,要在全国各地设置社会美育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由一名地方上的人加一个美院研究生做双主理人制度,为社会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图源/邱志杰小红书号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