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从国际蓝筹到当代新锐,画廊们如何看今年的香港巴塞尔?

来源:99艺术网 2025-03-31

为期五天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在3月30日落下帷幕。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汇聚了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40间画廊。

在观展动线设计上,本届香港巴塞尔采取了更为合理的设置,引导观众先从三楼开始,再来到一楼继续,这样的安排保证了展场的两层空间均不会被错过。

从2023年疫情放开后的兴奋,到去年经济起伏波动中的冷静,再到今年开年对市场的观望与期待,香港巴塞尔能否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讯号和市场的信息?

现场,我们与一些画廊进行了交流,就销售节奏、市场趋势、藏家特点和香港艺术市场的独特性等方面展开探讨。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

Thaddaeus Ropac画廊

在Thaddaeus Ropac 画廊展位上,我们看到包括罗伊·利希滕斯坦、乔治·巴塞利兹、罗伯特·劳森伯格、汉斯·约瑟夫松、玛莎·琼沃斯、亚历克斯·卡茨、丹尼尔·里克特、汤姆·萨克斯等国际当代艺术家语言风格鲜明的作品。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Thaddaeus Ropac画廊
图源:Thaddaeus Ropac画廊

​Thaddaeus Ropac画廊亚洲区总监朱端丽谈到:​本届香港巴塞尔的人气和买气都远超预期,藏家和参展机构比去年更“国际化”。​我们观察到藏家群体构成较去年更为多元,欧美重要藏家的活跃度尤为突出。VIP日当天现场已有数件作品被欧美藏家购藏,这是今年的一大惊喜。​虽然我们的参展核心目标在于深化亚洲市场,但意外收获了不少首次建立联系的亚洲机构及藏家资源。目前购藏群体涵盖个人藏家、艺术基金会及美术馆机构,其中不乏中国大陆重要美术馆前来洽谈收藏。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Thaddaeus Ropac画廊
图源:Thaddaeus Ropac画廊

2023年疫后首展时,市场释放出强劲的补偿性消费动能,藏家决策周期普遍较短,交易活跃度也比较高。去年虽延续了市场复苏态势,但藏家决策明显趋于审慎,通常需要多轮沟通方能达成交易。谈到这个问题时,朱端丽认为:本届展会呈现出比较积极的信号,有些藏家因前日错失心仪作品,次日在看到喜欢的作品会迅速购藏,这种高效交易节奏也反映出市场信心正在加速修复。

近年来,新生代藏家的入场为市场注入活力,这也构成了良性的代际传承。资深藏家的二代群体也在推动家族收藏体系的当代转型。这种代际互动产生了双向影响:年轻藏家既延续了经典艺术的鉴赏传统,又为市场带来新视野。本次Thaddaeus Ropac展位上的劳森伯格中国主题创作吸引了很多藏家的关注,不仅引发跨代际藏家的深度对话,更揭示出经典艺术家对新生代收藏审美的影响路径。“虽然劳森伯格过世多年,但我们发现他其实影响了很多年轻藏家。亚洲藏家会很认真地对艺术品收藏进行学习和研究。”朱端丽说。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Thaddaeus Ropac画廊
图源:Thaddaeus Ropac画廊

Thaddaeus Ropac每年都会奔赴多场国际艺术博览会,朱端丽认为,每个国家和区域的艺博会有着独特的在地性和藏家群体,都是不可替代的。在亚洲范围内,新加坡、香港、首尔、日本都是不同的中心。多个交易中心,对于藏家来说意味着选择性更多,画廊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结识更多的藏家。这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不是绝对的竞争和对立。

白立方

白立方展位带来伊黛尔·阿德楠、恩里科·大卫、琳恩·德雷克斯勒、翠西·艾敏、西斯特·盖茨、莫娜·哈透姆、李禹焕、野又穫、朴栖甫、霍华德娜·平德尔、傅丹、刘韡、邵帆和周力等共17位国际重要艺术家的作品。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白立方
图源:白立方

在展会同期,白立方香港空间举办美国艺术家琳恩·德雷克斯勒的亚洲首场个展,呈现从未面世的珍贵画作。

琳恩·德雷克斯勒“七十年代”展览现场,白立方香港空间
© Lynne Drexler Archive. Photo © White Cube (Kitmin Lee)

​白立方中国区代表赵婷婷谈到:今年香港巴塞尔到场的藏家多元且国际化,也有从欧洲特意过来的藏家。有一个瑞士藏家专门为了白立方此次带来的一件作品而来到现场。这种情况在前两年也有,但现在越来越多。​不仅如此,赵婷婷还谈到,通过今年的香港巴塞尔,感觉对当代艺术热爱的人越来越多,展位上结识了很多新面孔。

香港的独特性体现在其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与亚洲文化交融的双重定位。它不仅作为全球艺术交汇的枢纽,更承载着亚洲本土文化的深度对话。较欧美地区以周边国家艺术家和市场为核心的大型博览会,香港更注重搭建跨地域的艺术交流平台,这种开放性是其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白立方
图源:白立方

白立方在此次香港巴塞尔上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对于年轻藏家是否会对画廊带来的这些价格不菲的作品感兴趣并有意收藏时,赵婷婷认为,年轻藏家并不一定是新藏家,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对当代艺术有认知,同时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藏家的代际差异,因为“作品品质始终是我们的首要考量,艺术精品的市场需求是具有普遍性的。”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在谈到本届香港巴塞尔的市场氛围如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表示,整体表现优于预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此次获得较大展位,带来40余件作品。在开幕之前就已完成半数作品预售,VIP首日,岳敏君的大型作品成交,其小型作品也有售出,“收藏岳敏君这件大作品的藏家去年就来过我们展位,但是当时没有购藏。今年一开幕他就来了,在作品前看了一个小时,就果断收藏了。包括赵赵、王茜瑶、江上越、秦琦等艺术家的作品在首日也均有预定或销售。”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图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郑林观察到,从今年香港巴塞尔来看,藏家决策速度显著提升,既有资深藏家持续关注,也不乏新晋藏家入场。藏家群体呈现国际化特征,涵盖全球各地。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香港拥有两个空间,对香港的艺术市场也颇为熟悉,郑林认为作为亚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艺术盛会,香港巴塞尔保持不可替代的行业地位。展会汇聚全球顶尖画廊与藏家资源,其历史积淀形成的平台效应持续强化。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图源: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在问及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博会相比,香港巴塞尔有什么独特之处时,郑林谈到,相较而言,​首尔市场虽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吸引了国际画廊密集布局,但尚未动摇香港的枢纽地位。​从亚洲艺术市场格局来看,香港巴塞尔、首尔弗里兹与国内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大型艺术博览会等等,这种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实际上是为艺术机构提供了更具差异化的发展空间。

香格纳

作为香港巴塞尔常客,香格纳在今年带来了艺术家陈维、陈问村、丁乙、高磊、韩梦云、胡项城、蒋小余、李山、鲁钰、吕岩、刘唯艰、刘毅、牟雪、孙逊、汪琦琦、王一一、邬一名、萧文杰、徐赫、徐震、薛松、张鼎、赵仁辉、赵洋的绘画、摄影、影像和装置作品。展会期间,曹澍影像作品《妖糖》于“光映现场”(Film)放映。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香格纳
图源:香格纳

在谈到对本届的参展感受时,香格纳画廊表示,从市场氛围来看,今年展现出更为明朗的市场态势。尤其是VIP首日,人气比前两年更足,除亚洲区域藏家群体外,欧美重要藏家也都集中到访。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香格纳
图源:香格纳

市场周期确实对交易行为产生影响,在谈到高价作品的成交时,香格纳认为,当前艺术市场正处于复苏阶段,相较前几年的狂热态势,现今藏家在购藏高价艺术品时愈发审慎。实际上,决策周期的延长,也反映出藏家群体更为理性的收藏态度。

拾萬空间

拾萬空间从去年的“亚洲视野”(Insights)展区来到了今年的艺廊荟萃(Galleries)展区。呈现了更多艺术家的精彩作品,艺术家包括布拉德·施通普夫、高英普、贺勋、黄望福、李萧禾、梁铨、梁姝妮等等。此外,在“策展角落”展区还展出了丁世伟的《临界者》系列。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拾萬空间
图源:拾萬空间

画廊创始人焦雪雁表示,在香港巴塞尔上能够结识来自全球的新藏家,包括韩国、印度、土耳其、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藏家都对展位上的作品很感兴趣。香港巴塞尔上的藏家在审美和购藏喜好上,个人性很强,不一定只对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感兴趣。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拾萬空间
图源:拾萬空间

“我们从去年‘亚洲视野’展区只能呈现两位艺术家的创作,到今年在画廊主展区能够展示更多艺术家的作品,这也突出了香港巴塞尔每个展区的不同侧重点。”焦雪雁谈到。

拾萬空间在本届香港巴塞尔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焦雪雁也提到,对于大尺幅的作品,需要跟藏家提前沟通;小尺幅的作品,在展位上,基本上一天一换,“藏家喜欢就收藏了,成交速度挺快的。”

艺倡画廊

​艺倡画廊主理人邱烨麟观察到,在今年的展会上,内地藏家基本上都来了,远至欧洲和美国的很多关键藏家也来到了现场。不仅是私人藏家,全球重要的博物馆包括古根海姆、泰特的策展人、购藏委员会的专家也都来了。这个情况比前两年更加显著。​这也得益于香港政府围绕香港巴塞尔周边所做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同期的举办的“博物馆高峰论坛”,还有香港的大型美术馆、博物馆比如M+、故宫也都在举办大展;包括体育赛事等非艺术类大型活动,也都在为香港艺术周吸引更多的人气。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艺倡画廊
图源:艺倡画廊

艺倡画廊展位主要呈现了在全球舞台上重新定义中国艺术的艺术家。从1950年代的丁雄泉和赵春翔,到1960年代的贺慕群,再到1970年代的蒋友梅,以及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杨诘苍和谢晓泽,这些开拓者将东方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相融合。与此同时,在今年的“策展角落”,艺倡画廊呈现已故旅美华人雕塑先锋艺术家费明杰的专题展览,这位艺术家以探索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而闻名。

邱烨麟谈到,艺倡画廊聚焦旅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当代水墨、女性艺术家和香港本地艺术家,相对以代理先锋艺术家为目标的画廊,艺倡画廊会传统一些,藏家群体相对稳定。但在这次香港巴塞尔,因为展位作品的独特性,也吸引了很多新藏家驻足。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艺倡画廊
图源:艺倡画廊

邱烨麟感觉今年香港巴塞尔上的藏家在下单节奏上较以往要快,“有一些作品客人觉得喜欢,但表示还要考虑下,但等再回来的时候,已经被别人收藏了。整体来说,香港巴塞尔的成交速度是会比别的一些艺博会要快。”

TKG+

来自台北的TKG+画廊已经是第13次参加香港巴塞尔。画廊总监吴悦宇说,VIP首日尤其是前3个小时进场的都是有着很强购买意愿的藏家群体,所以刚一开幕,画廊就进入了高效的销售节奏。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TKG+
图片由TKG+提供

TKG+此次主要呈现了一些中青生代艺术家的作品,吴悦宇谈到,画廊希望在这样的国际平台上呈现一些新的面孔,让新生代艺术家可以被看见。但这并不意味着销售难以展开,相反,销售的速度是很快的。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TKG+
图片由TKG+提供

吴悦宇认为,香港巴塞尔对年轻艺术家的接受度也很高,一些第一次在这里亮相的艺术家也能很受藏家关注。2023年,疫情刚结束的那届,成交速度最快,去年放缓一些,而今年,整体来说要更快一些。基于十几年的发展和沉淀,香港艺术市场的根基是稳定的,国内外的藏家都习惯了来了就要收藏一些艺术品回去。这里的市场对艺术品多样性的接受度很高。

墨方画廊

此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墨方画廊在首秀上呈现艺术家朱田的个人项目《漫长的战败》,这也是在“艺术探新”单元备受瞩目的一个多媒介作品项目。项目融合了行为、装置、影像、文本和声音,探讨这个时代的文化与精神危机。吸引大量观众驻足。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墨方画廊
图源:墨方画廊

在问及香港巴塞尔对年轻艺术家非架上作品的接受度时,墨方画廊表示:从商业逻辑而言,市场仍倾向选择成熟艺术家及头部画廊作品,但博览会设立的“艺术探新”单元为新锐画廊与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墨方此次参与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实验性的作品传递合作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这本身即是艺术生态建设的一种重要实践。此类项目的核心诉求并非直接促成交易,而是构建艺术实验的场域。

2025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现场,墨方画廊
图源:墨方画廊

香港巴塞尔的申请流程需提前一年启动,这种规范化运作既保证参展机构质量,也为新晋机构创造更多机会。巴塞尔的专业性与开放性,也正是其区别于普通商业展会的重要特质。

甚至阿卡迪亚亦有我在 – 行为表演,行为录像,音频 ,2025
图源:墨方画廊

在问及此次的项目是否也吸引一些专业藏家的关注,墨方画廊表示:因为作品的呈现方式比较独特,所以在VIP首日就有很多藏家、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前来交流。作品的吸引力不仅在于视觉呈现,更在于深层的精神性表达。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