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侨城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华侨城西部集团)与华侨城OCAT当代艺术馆群指导,成都安仁华侨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安仁双年展”,于有着“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的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正式开幕。
第三届安仁双年展以“变奏VARIATIONS”为主题,继上届双年展以“共同的神话”讨论全球化及地域化语境下人类课题之后,本届双年展策展委员会以多位策展人的不同视角与理念,并行开展“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四个主题展及“新锐青年”邀请展,五大展览板块通过对自然、人文、科技等多方元素的关照,让本届双年展在艺术价值上更贴合当代发展的文化属性、在地乡愁和艺术灵性,共鸣当代艺术之变奏,而以文化城镇为唯一场域的安仁双年展,也让当代艺术共奏出唯有小镇才有的Town大调变奏曲。
第三届安仁双年展以“变奏VARIATIONS”为主题,邀请了151位艺术家参展,展品包含绘画、雕塑、摄影、刺绣、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电子装置、3D打印、数字交互等300余件/组作品,并以“走向日常”“自然花园”“耦合共生”“在华国际”四个主题展和“新锐青年”艺术特邀展五大板块精彩进行呈现,形成了当代艺术多元共生的变奏之势。
99艺术网专访参展艺术家代表 (按艺术家受访顺序排列)
李磊 Li Lei
安仁双年展是基于古老的城镇,这样一个文化背景下所呈现的一个面向当代的艺术思考。在我的理解当中这里既有历史传承的底蕴,同时又有面向世界展开胸怀的气魄。
策展人希望把我的作品安排在“自然花园”板块当中,当然我非常高兴,这个板块的文化气质跟我的作品调性很符合。所以针对这样的一个策展理念,我就在我的作品当中进行了一个新的构思。
作品《彩云追月》的意象也是我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或者是对美好精神的追求。这种向往不是一个空泛的幻想,它是基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面向世界的一种新的中华文化的内心的追求。所以我选择了12幅单独的作品,把它进行了组合。这12幅作品都有自己的题目,本身是一个独立存在,但是当它们组合在自然花园这一板块里面的时候,他的气息就不同了,它就是与彩云追月的体系相吻合的新作品。
在我的这个组合当中我特别注重节奏、音调、色彩的和谐,当我走进展厅的时候,我自己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虽然画面不是很大,但是看后觉得好像就是芸芸众生,就像我们在安仁古镇所发思古之幽情,同时又是展望我们民族面向世界的一种情愫,我非常感谢安仁双年展给我这样的一个平台,把我历年创作的作品能够以一个新的主题呈现出来,我也希望观众在我的作品前能够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追求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
王艺 Wang Yi
这次带来两件作品:一件《世界是我的》,作品以一个男童的形象出现,内心充满了对世界欢欣雀跃的状态,在外人看来是一种特别自负的感觉。我想表达的可能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在我们这一代人里有相当多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自信、周围环境的压力、生存的压力,再加上现在所说的“内卷”,我们如何让一个人能够做到内心的平衡,能够消除掉自己内心的焦虑。我想更多的是希望观众看到以后,有一种会心一笑的感觉。即使是盲目自信,也能够得到一些认可,甚至是宽容,对世界、对未来充满期许的心情。作品是一个与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的意思在里面,另外一件作品是《让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
《让我们一起愉快的玩耍》更多的想表现世界是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冲突,充满了抗衡和斗争,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如何与自己、与他人、与整个世界在矛盾争斗的同时能够有内心的平衡,或者说在这种抗衡当中有自己的一种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两件作品都带有一定的互动性,让观众到了现场看了以后,会感觉这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今天在现场看到很多观众在这两件作品前面都有互动。
来安仁以后对这个小镇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非常优雅,在中国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我们已经很难安放自己这颗心了,突然到了安仁这么一个环境、气候,氛围都让自己内心很平静的地方,用四川话说很安逸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安仁双年展给这个古镇增加了很多让人内心放松、舒缓,同时又不让你停止思考的因素,这么多艺术作品都能带给你思考和享受,这很有意思。
张金平 Zhang Jinping
这次参加安仁的作品是我专程来调研了之后创作的,安仁在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留下那么多的文化遗产、那么多的宅院。在创作过程中我有一个创作的母体,砖我觉得是“文化基石”,我想通过我创作的这件作品折射中国文化,当代人怎么样和中国文化更好的交流。作品主要的材质用的是安仁当地收集整理的老报纸、老书籍,包括竹子都可以看到是安仁当地的,所以我称之为“在地作品”,包括竹子仔细看镂空的字,其实我用了一个艺术里面的手法叫“锦灰堆”,把很多字贴下来以后再粘上去,通过光我想表达的是文化经过积淀以后还是要透过时间去看内部沉淀下来真正的文化,理性的去看,一定要有吸收过滤,这是我的想法。包括那些门框上所有的词都是在当地古建筑里头,楹联、陆游对当地的诗集提炼出来的一些文字做成这样的作品。
观众可以看到作品左边实、右边虚,其实我是想让视觉上有一个碰撞,其次是想达到一个对比,过去的文化是实实在在的,经过一定的时空消逝在这样的空间当中,我这个作品是想让观众参与,用手去触摸它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会有铃铛、器皿的声音,表达的是我们对中国文化以安仁为一个点进行一个哲思,你要看见它,触碰它,听到它、要有一个综合立体的对文化进行吸收和理解。
在华国际板块策展人介绍板块参展艺术家 (艺术家按策展人介绍顺序排列)
主题展“在华国际”板块策展人 王薇薇 Elsa Wang
在华国际板块共有六位艺术家,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英国、瑞士、德国、荷兰。因为这是一个古镇双年展,从传统出发要怎么创新,这是选择参展艺术家非常核心的一个理念。
尼克·维西(英国) Nick Veasey
英国的艺术家尼克.维西,是用X光照射物体,呈现的是人眼所看不到的内在。这个艺术家在X光领域非常知名,曾经上过《时代》杂志封面,这一次展览的《车子》系列,可以看到两部车子非常精密的透过X光呈现里面的很多细节,这代表从外表来看一个古镇,其实你要像X光一样去看到古镇内在之美,不要为外表太过着迷,应该看到事物内在的本质。
汉斯·卡特(德国) Hans Kotter
第二位艺术家是德国的汉斯.卡特,他是用灯光来创作的。灯光是一个看起来习以为常。但是他选用各式各样不同的灯、LED或者是紫外线灯来进行创作。对他而言,灯光好像画笔一样。他让观众看到一个最普通,不起眼的习以为常的物品原来在艺术家手上可以发挥出这么大的想象空间。这次选择了他的两件作品:一个是对他非常有代表意义的《不可见的光谱》,另外一个是像花朵的形状,可以产生无限延伸的效果,小小的花朵会慢慢变换色彩的一件作品,虽然是很普通的花朵造型,如果仔细观看,它产生出一个无限延伸的感觉,这也和安仁古镇有异曲同工之妙。
雷诺・奥德霍恩(荷兰) Reinoud Oudshoorn
第三位荷兰艺术家是用铁和磨砂玻璃进行创作,这位荷兰艺术家很特别,用数学的算法算出消失点,再进行小模型的创作,雕塑的创作,你可以看到他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无限延伸,他的消失点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是精算数学,所以整个过程是理性、逻辑,是非常严密的,但是他曾经讲过他主张雕塑是要创造比雕塑作品本身更大的空间,怎么创造更大的空间?就是要有一个想象的诗意空间出来,这个“看不见的消失点”是靠我们去想象的,这就是他从非常理性出发达到一个诗意的境界。
卡萝・杰斯特(德国) Caro Jost
德国艺术家卡萝・杰斯特,这幅作品《十人》讲的是美术史流派“抽象表现主义”的十位重要大师,她长期在追溯这些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去过的地方,他们用过的东西,他们创作的地点,他们吃饭的餐厅等等,她去这些大师们曾经出没的地方用她的作品来做拓印,这是一个非常观念的作品,把层层叠叠的时空拓印进去,把时空概念用她自己发明的拓印方式把十个人像跟记录文本相结合。
提姆.弗莱瓦德(德国) Tim Freiwald
另外一位艺术家提姆.弗莱瓦德是用蛮特别的破坏的方法去创作,他的颜色让你感觉好像马卡龙非常可爱甜美,可是他却用烧、锯、割、切等方法在边缘留下很多痕迹,他的作品是一层层搭上去的,这些留下来的痕迹就回应了他说他喜欢在崩溃的边缘创作。他出生的东德是一个东西交汇的地方,有很多的历史古迹,不同的建筑都是在东德,特别是在柏林。这些带给他非常强烈的感知,所以他要把画作从传统的画里面打破以后再重建,制造破坏、重建后的新秩序美感。为什么我们挑选他的作品来的主要原因也跟安仁古镇从传统出发,在破坏与更新当中要去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我想很大的关系是在这里。
马克(瑞士) Marck
最后一位是瑞士艺术家马克,他是用录像结合雕塑来进行创作,但是他的雕塑不只是纯粹单纯的影片,里面牵扯到很多电影式的场景。他的作品里面相当于有1.6米高的录像雕塑是他特别新创的,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他这么大型的录像雕塑作品,他的作品里都有一个框,里面有女性,女性跟框的组合大家会以为是要为女性主义者发声,其实不是,这个艺术家主要在探讨我们脑海里既定的认知的框架,经常喜欢拿这样的框架去界定别人,他讲的其实是更深层的意义。
六位艺术家各有特色,因为空间的关系,这次就选了比较偏中小件的作品,如果大家仔细去看,其实他们都有很强烈或者是很独特的个人理念在作品里,在虚实之间、从传统出发如何去创新,都是在无限延伸的想象空间当中给观众一个不同的视觉盛宴。
张江舟 Zhang Jiangzhou
现在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水墨参与当代艺术展相对比较少,这可能也是一件很尴尬的事,今天的研讨会上我谈了这个话题,我把当代艺术的核心要义认为是对当代的问题意识,艺术家要对当代的社会问题、人的问题通过绘画,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立场。比如像战争问题、种族问题、宗教问题、包括环保问题等等社会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对社会当中人的精神状态、人的生存境遇等等,在当代艺术创作中都会有非常好的表现。
水墨我认为参与当代创作一点问题都没有,假如把水墨艺术作为一种媒材,我想只要去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关注当代人的问题就应该属于当代艺术。当然我们知道当代艺术还有一点引人注目,就是语言媒材的无限扩展性,从这个展览大家也可以看到各种装置、影像、数码等一系列新媒材的出现,近些年来看到随着科技进步,很多科技手段都会成为创作的基本媒材,这也是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但我作为一个水墨艺术家,我只要能够表达我对当代问题和当代人的基本态度,我想水墨的空间还是巨大的,它的当代品质毫无质疑也是存在的。
这次选择的这组作品是我前年的作品题目叫《人类图像学研究》,当然这种创作不是惯常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没有具体的场景,没有具体的典型人物和情节,但是我运用了人物的一些基本形象,头、手、脸的形象,在画面中做一些相对抽象的组合,我想传达在这种相对繁杂的社会环境当中,我希望当代人更多转向内心、更多进行自我修为塑造,这是我作品的基本初衷。
邓婷 Deng Ting
“公馆新生”项目,我既是策展人也是参展艺术家之一。这个项目属于“耦合共生”板块下,也是希望用科技的手段去连接安仁公馆的过去与未来,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项目。
这件作品是一个VR作品,是我和艺术家徐瑞睿共同创作的。安仁公馆一共有27座,我们结合着27座公馆的风格、特点创作了一个赛博朋克第28座公馆,这个公馆观众可以通过VR沉浸式体验,它还是我们驻地的展厅,我们会做两期线上展览,在网络时代很多艺术家都是远程工作的,他们也拥有一些数字化身,邀请这些艺术家数字化居住在第28座公馆中,有40天的创作时间,再根据线上和线下的文化历史创作新的作品,大概在明年1月份的时候会有一个线上的驻地展览,我们作为90、95后这一代生长在网络上的数字公民,在数字时代乡愁何处安放?
线下的作品是线上作品的延伸,是一个未来考古的概念,设想几百年之后的时间回望现在做的28座赛博公馆可能也是一个遗址。作品的布局也是根据刘文彩公馆刘氏博物馆的格局来的,也是我为当地专门创作的一件作品,我们希望用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真实的结合,用一种技术的手段去连接安仁公馆的过去与未来。
王之纲 Wang Zhigang
中国古代家族树 投影作品 数字交互 2019我这次有两件作品参展,第一个作品是中国古代家族树,这个作品是一个团队的结晶,其实最早是源于一个数据可视化的概念,从数据图里抓取了大量的资料,从而生成了中国家族的一脉。当然数据可视化的过程经过历次的迭代,最后成为一个互动的,一个中国古代家族树的宇宙空间。可以通过一种新的交互的方式感受中国家族存在的历史文脉。这样一种方式使这些数据重新转换为一种信息、转换为一种新的表达,让观众以另外的视角理解历史、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式,这个作品我觉得和我所在的单元“偶合共生”有一种内在的契合。
其实我们去过很多古镇,在中国,家族是非常根深蒂固的一个观念,这是家国、家国,家跟国是一个基本的单元,中国的文化的、情感的内在精神的传承脱离不开“家”的传承体系。虽然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作品基于大量的是古籍史料关于中国重要的人物形成的姓氏、脉络的关系,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树,都有自己的生根发展的过程,这种方式虽然宏观的体现了中国的一个家族的成长侧面,同时也聚焦在某一个人、某一个家族、有很强的地域性,这同安仁小镇相呼应。
第二个作品是《北京记忆》,它是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这个作品和一个改造项目相关,展现了北京在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一个过程,我们从改革开放这40年的演变对于每个人的生活,从最简单的衣食起居到现在新的交通方式,通信方式,生活方式进行了一种梳理和改变,这次创作过程中也用了新的建筑三维扫描技术,形成一种模糊的,有距离感的展示,让人们重新唤起对于过去生活的一种回望。我觉得很多经历过时间的物理的内容被数字化之后,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应该有再生长的机会,所以我们希望给很多的城市做这样的一种城市记忆的作品,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开始的工作,未来会成为一个系列性作品。
学术研讨会
在开幕式当天的上午,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学术研讨会于安仁古镇德门仁里召开,研讨不仅邀请贾方舟、殷双喜等此次展览学术委员会成员,同时还有管郁达、顾振清等来自全国的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就本次双年展看到的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走向日常”板块
策展人王林,特邀17位艺术家从自我意识的改变、对底层人文的重新认识、日常事物的自然属性和物自性的作用,还有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以及人工智能与自然属性的相互关系,共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重新看待物与人的关系,重新看待世界与人的关系”的视角。
“自然花园”板块
由夏可君、古原联合策展,特邀23位艺术家从本次安仁双年展的基本价值出发,以自然花园为主题,从生态花园的重建、自然的当代反思、自然的虚拟体验、自然的天空维度、自然艺术的重构及自然艺术的抽象化六个小话题,建构一个兼顾人文关怀与哲学深度的展览。
“耦合共生”板块
策展人赵力,特邀11位艺术家,强调将与科技结合的跨媒介装置呈现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安仁古镇中,包含了室内单元、室外单元及虚拟线上驻地项目,作品涉及丰富的媒材和方式,不仅探讨了当代人的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并着眼于其与非人——诸如动植物机器、AI人工智能之间的融合。
“在华国际”板块
策展人王薇薇,特邀6位来自德国、英国、荷兰、瑞士的国际知名艺术家,以丰富多元的媒材、风格、形式,呈现了跨地域、跨文化的精神世界。
“新锐青年”板块
由李晓峰、温雅联合策展,94位参展的新锐青年艺术家由第三届安仁双年展及策展团队联合推荐,参展作品近二百件,作品形式丰富,参展艺术家的组成也较以往更加丰富多元,在注重艺术新生力量、侧重新观念、新方法、新材料以及数字艺术、公共艺术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策略的同时,给予青年艺术家更多在地发展的机会。
安仁双年展公众开放日从10月18日起,截止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