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陈逸飞在美国如何过党组织生活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黄可 2015-11-25

陈逸飞先生(1946-2005)离世已十年,作为朋友,一直怀念着他。笔者从事美术史论研究,所以,特别关注十年来报刊发表的有关陈逸飞的史料。近阅2015年11月4日《东方早报》刊载徐佳和女士的专题采访《合作人眼中的陈逸飞与“陈逸飞现象”……》一文,是一篇难得的很有参考价值的史料,揭示了一些以前尚未公示的陈逸飞的接触情况,进而产生一些想法。

笔者作为原华东美术家协会(后改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负责主编《上海美术通讯》的工作人员,一直关注陈逸飞的成长和发展变化。

上海市文化局于1959年指示所属的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负责筹建新的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简称新上海美专),同年3月开始招生,1960年9月又招第二批学生。在招收的攻读油画的学生中就有陈逸飞。据执教油画的孟光、俞云阶、周碧初等老先生说,在专攻油画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是陈逸飞,却艺术领悟性高,老师的授课接受力快,艺术思维活动。后来在上海南京西路456号,上海美协创办的上海美术展览馆(上海美术馆前身)举办的新上海美专首届毕业生作品展览中,果然见到陈逸飞的速写、素描和油画习作颇有艺术灵气。1965年,陈逸飞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今上海油画雕塑院),有幸,他的老师俞云阶亦进了该创作室工作,继续得到老师的指导,长进更快。尤其是他在上海美术展览馆西后厅创作《黄河颂》的过程中,笔者多次到现场观看,待他完成创作时感到惊喜。当时我鼓励他多创作好作品。“文革”结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精装版有插图的《天安门诗抄》。该诗集编纳了反革命“四人帮”为非作歹时期,北京天安门广场地区张贴的,人民群众挞伐“四人帮”和讴歌当年逝世的周恩来总理的诗篇,书中有陈逸飞创作的精彩的插图。笔者应上海人美社之约,为《天安门诗抄》撰写评论,刊于《解放日报》副刊《朝花》。为此,陈逸飞见到我时,向我表示感谢。

1980年代初,陈逸飞为出国正在作准备。一次,笔者应《广东画报》之约撰写一篇关于关良先生戏曲画创作的文章,为此特地赴上海建国西路关良先生府上拜访,正巧相遇陈逸飞。原来是陈逸飞恳求关良先生赐他两幅画,以便到国外作为礼物送人,为打开局面铺路。这事亦使我十分感动,感到老前辈关良先生乐意支持年轻人,精神高尚可贵。

陈逸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到美国后,其党的组织生活,是在我国驻美国使领馆的党组织中进行的。我国驻美国使领馆的党组织一直关心着陈逸飞。陈逸飞没有辜负党组织对他的期望,他能吃苦、勤奋,既获得了美国高等艺术学府的学位,又创作了赞美祖国的《我的故乡——双桥》等一系列江南水乡的油画风景画而轰动美国艺坛,其油画作品一度成为美国艺术收藏家竞相收藏的抢手货,委实为祖国争了光彩。

1990年代,陈逸飞载誉归国返上海,干劲十足,设想很多,要创一番事业。

在原上海美协主席沈柔坚先生逝世后的送别沈柔坚的会场上,第一次遇见归国后的陈逸飞。他热情地与我握手,向我问候。他说要邀我合作,他说,要创办一份大型的、有数百页容量,以推行“大美术”观念的艺术刊物。并且说,其实推行“大美术”完全可与空间发展很大的商业运作相结合。他还说,为了解决出版刊物的资金问题,必须在刊物上拉大量商业广告。我考虑之后,实事求是回答他:“第一,本人尚未退休,且手上正在执编大部头的《上海美术志》,没有精力参与合作。第二,刊物商业味太浓,没有兴趣参与合作。”他两眼直盯着我,感到失望。

从陈逸飞设想要创办一份与商业运作相结合来推行“大美术”的刊物来看,恰恰折射出陈逸飞归国后要向经商转型的端倪。

1994年开始,陈逸飞相继开办服饰和模特儿表演等公司。后来又在上海新天地开办名为“逸飞之家”的商店。在“逸飞之家”开张时,笔者亦应邀出席开张仪式,之后,参观“逸飞之家”店堂,原来是经售高档服饰、首饰、工艺品,并兼营茶点酒吧和咖啡厅,由此使我惊讶深感,陈逸飞已完全成了商人。

陈逸飞为急救经商资金短缺而设立的油画工作室,聘多名油画功底扎实,艺术风格与自己相近的油画制作枪手,为自己代笔,制作了一系列迎合市场需要的、表现怀旧情调的所谓民国时期老上海美女系列油画,抛向市场,加班加点来生产这类油画作品。陈逸飞自己亦跟着油画枪手们一起加班,甚至通宵达旦,最后在枪手们的作品上稍作改动,签上自己的名字,就作为“陈逸飞出品”抛出去。甚至陈逸飞通宵达旦加班之后,早上随便吃一碗面条,就到自己开办的公司召开工作列会,讨论公司经营问题。如此,陈逸飞实在太劳累了!如此“陈逸飞现象”,向我们提出了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为艺术收藏家留下了难题。在陈逸飞经商怪圈中,油画枪手代笔,经陈逸飞作些修改签名的油画,已经被艺术收藏家购藏,这类油画算不算陈逸飞作品?好在油画代笔者目前都健在,如果邀请他们并愿意参加鉴别,是可以解决难题。然而,油画枪手们出于对陈逸飞生前的情面,恐怕不愿意出席鉴别代笔的作品。

(二)同样为美术史研究者留下了难题。作为美术史对陈逸飞个案的研究中,亦需要鉴别油画枪手代笔的作品,不然写出涉及陈逸飞的美术史,将是不确切不真实的。

(三)“陈逸飞现象”更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究竟怎样做一个艺术家?笔者联想到在美术史上已有定论的丰子恺先生树立了典范。丰子恺先生(1898-1975)一生艺术道路,都是在从容不迫、深思熟虑中量力而行的,决不做那些浪费精力财力、不能驾驭,没有实效的事情。由此联系到陈逸飞,他没有珍惜在艺术道路上已取得的成就和名望,稳步前进再取得艺术更高层次的发展,却浮躁心态,向经商转型,导致陷入经商恶性循环的怪圈悲剧不能自拔。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