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某著名民营美术馆发布价值总标的为2000万元的一系列艺术众筹项目,并以百万年薪招聘项目总监引发业内关注。与此同时,国内某大型门户网站收藏频道也发布以“艺术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艺术众筹项目,首个项目已在7天内获得13.2万元的众筹融资,超出了最低额度10万元,标的艺术家也即将开始其“艺术创作之旅”。艺术众筹再次进入艺术投资界的视野。
众所周知,无论是众筹还是艺术众筹,在中国出现均属新鲜事物。艺术众筹曾经被业内许多人士认为是拉近普通投资者与高深莫测的艺术收藏界“最亲民的投资手段”,而自去年开始,也有一些艺术机构不断地推出一些艺术众筹项目。然而,相当多的项目都是高调登场,然后在宣布完成资金筹集后悄无声息离开,杳无音讯。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的更迭,艺术众筹以不断翻新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业内也有声音质疑,这一融资手段究竟是否适合艺术投资界?其融资后的收益与对艺术界的推动是否可靠?艺术众筹究竟可否会为艺术家、艺术机构乃至艺术品市场带来所谓的“新机遇”。
看我72变:横空出世的艺术众筹
在西方国家,“艺术众筹”并不算新鲜事物。广义上的“艺术众筹”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投资人对于画家作品的定制行为上,伦勃朗著名作品、引发当年赞助人集体抗议的《夜巡》就是这种模式下的产物。而狭义上的“众筹”可以追溯至21世纪以后的互联网时代,这一募集资金方式为独立艺术领域所广泛采纳。艺术从业者可以在众筹网站上创建一个账号,上传自己的艺术作品,包括歌曲、画作等,他们的粉丝可以通过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他们的信息,或者选择直接捐助来支持自己的偶像。歌手麦当娜、贾斯汀·比伯,雕塑家大卫·罗德曼、油画家路易斯·卡尔都是广为人知的艺术众筹项目发起者。
纽约的艺术、创意众筹平台KICK starter,创建5年募集资金已达到10亿美元,这也让不少从业者看好国内艺术众筹的前景。2014年以来,艺术众筹开始在国内艺术圈兴起,先后出现了出售艺术家时间、艺术作品、组建艺术众筹机构等多个艺术众筹项目。一时间,“收益率远高余额宝”、“XX艺术大师送给普通老百姓投资者的最后机会”、“与国际艺术大师零距离”等标题充斥媒体报端,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几个月之后,艺术众筹中这些名噪一时的项目便陷入沉寂,再无音讯,直到今年春拍前后,一批艺术众筹项目以新的面目再度冲出江湖。
纵观近两年国内陆续推出的一些艺术众筹项目,几乎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众筹作品价格要低于艺术家作品市场价格;二是项目互动性强,能够让项目购买者体会到参与感。相较而言,去年国内出现的艺术众筹项目主要集中在某个或几个艺术策展人或机构手中,如后来引发争议的沈其斌“跟着大师去买画”、天合仁艺推出的一系列“艺术众筹”项目,特点是以收益高、可回购、交易便捷为卖点。而今年出现的艺术众筹项目多出现在一些众筹网站的艺术类板块,此外,还有个别专门做艺术类众筹项目的网站。相较去年,今年很多众筹项目低调了许多,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项目未能通过众筹形式筹集到资金而流产。
本质之争:销售渠道还是融资手段?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尽管各种艺术众筹项目以各种方式宣传其“亲民”和“便捷”,但其实质仍让很多人感到一头雾水。对此,知名微拍电商“姐夫拍”创始人胡湖描述了他参加过的由艺术家宗剑发起的众筹项目,“项目的本质是让参与者花费100元或200元购买他的一小幅画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希望让艺术营销大众化,并分散大宗艺术品销售压力。”
曾推出“艺知世界”项目的艺术众筹发起人卢红也对记者表示,以“艺知世界”主打的“筹资供创作,后期销售后按份额分成”的艺术众筹模式可以理解为,结合广大投资者力量,资助了一个并不出名的“凡·高”,后来“凡·高”的作品经过一系列运作后售出了高价,早期投资其艺术创作的投资人就获得了相应回报。
然而,某门户网站收藏频道推出的“艺术丝绸之路”与此并不相同,项目经理刘青青对记者表示,他们组织的这种艺术众筹更像一种“预消费”模式,以“团购+预购”的方式,向公众募集项目资金,在通过互联网进行募集时,大众同步了解到艺术家的创意和其他信息,进而获得资金支持,最后根据出资额,分享其原作、限量复制品、艺术衍生品等不同档次产品。
而北京金马甲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创始人赵文耀则认为,艺术众筹将会作为交易所艺术品电商交易的发行方式之一。在他看来,众筹是互联网金融交易中一种颠覆传统的交易模式,在传统渠道中层层加码的艺术品更适合众筹这一互联网直销形式,能够让画家更直接地与藏家联系起来。
前路漫漫:艺术众筹风险高企
艺术众筹,这一极为年轻的概念正在加入同样很年轻的中国艺术投资市场,然而,相较于许多国外艺术众筹项目顺利销售、再度组织、再度销售的良性循环,国内许多艺术众筹项目却喜忧参半甚至一地鸡毛。尽管有以“艺米空间”为代表的艺术众筹画廊成功进军798为正面例证,但如“跟着大师去买画”等更多的项目却呈现出了虎头蛇尾的面貌。这不仅让业界质疑,作为一种短期资本操作项目,众筹的方式会不会不太适合发酵期过长的艺术领域?
北京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指出,目前的一些艺术项目在众筹领域的成功实践不一定具备足够推而广之的说服力。事实上,众筹对于很多做项目的人来说并不是因为缺钱,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众筹去推广。因为一般众筹至少有100人甚至是几百人参与,这种推广方式比起发广告要好得多,而众筹平台是依靠项目筹集到的资金数目获得收益的。
横跨传统与艺术电商领域的胡湖更是旗帜鲜明地认为:“艺术众筹平台的诉求和艺术众筹项目参与者的诉求是不完全一致的。因为众筹行为本身来说还是一个商业行为,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平台帮人筹到更多的钱,但是对很多艺术家来说,钱可能并不是他发起众筹最核心的原因,更核心的可能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参与。目前的艺术众筹项目,往往搞不清投资者最后能得到什么,甚至项目内容中出现很复杂的合同。如果艺术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项目支持者的收益用简单的方式来说清楚,我觉得这种众筹项目才会有希望,否则不太可能让大众支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