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翻开杨画廊代理的艺术家名单,清一色是80后,杨画廊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Young”画廊了。主推年轻艺术家是你们长期的经营方向吗?
杨 敏:对,我找的艺术家都是比较年轻的,基本是签约代理的模式。作为年轻的画廊经营者,会更懂所代理艺术家的想法,我希望和艺术家共同成长。
记者:年轻艺术家就好比股票市场的潜力股,能给市场带来一些想象空间,但是风险也更大,这就需要更高的眼力。你们怎么帮客户降低收藏风险?
杨 敏:关键的问题在于画廊,因为艺术家的成长路径,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自于画廊对艺术家的规划,包括对艺术家的推广、对艺术家各类展览的筹备等等,这些都是由画廊来帮助艺术家协调打理的。
记者:能否以你的经验,向《画廊》杂志的读者介绍,一幅值得收藏的作品,应该具备什么基本特性?并且应以怎样的心态来进行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收藏?
杨 敏:首先,如果从审美上来说,一定是“美”的作品。其次是心态一定要摆正,不要抱着“买了就一定会升值”的纯粹投资心态,收藏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拥有过它,通过艺术品提高了艺术的品味和生活品质”。这些都不是能够以金钱来衡量的。同时,也能了解艺术家和艺术品背后的故事。
记者:如果我有一笔10万元的收藏资金,是买油画还是装置?都买一个年轻艺术家的系列作品呢?还是“不要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不同的年轻艺术家都各买一件?作品的流通性是否需要考虑?
杨 敏:不管用多少钱去投资,投资金额都应该只占其资产的10%上下为宜,这是投资中最基本的风险规避。从这个理论上讲,谁都可以做收藏家。至于你提到的购买什么门类的作品,我觉得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喜好,选择年轻艺术家的原因是他们的作品往往价格比较适中,如果选对了艺术家,作品的升值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个人认为“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不能像买卖股票一样对待艺术品收藏,从流通性上看,肯定还是油画比较容易流通,尤其是小尺幅的。
记者:如果是投资性收藏,年轻艺术家作品收藏周期怎么判断——收藏多长时间比较合理?买入时间受什么因素影响?藏家需要在哪方面做足功课?
杨 敏: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有的三年到五年即可,有的则是时间越久会越有利。买入时间,应该是越早入市越好。消费性收藏最主要还是在于内心的感觉,“喜不喜欢”最重要;投资性收藏就会相对比较复杂一些,藏家应当多了解艺术史,对国内外艺术市场的走势与动向,各种艺术产品的流行趋势都要做足功课。最好还是找对艺术顾问,因为这可以省去很多功夫。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