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艺术节“当家人”:人们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们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峥 端木复   2009-10-26

    上海国际艺术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也吸引了世界各地艺术节的当家人。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各自运作艺术节的经验与体会,对我们颇多启示。

 

 

    放低门槛吸引观众

 

 

    许多国家的年轻人往往更喜欢去流行音乐会或摇滚音乐会,挪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作为艺术节的基础,古典艺术传统在社会上的地位已不复往昔。“许多人也许认为艺术难以理解,或认为艺术与他们无关。但事实上,人们需要艺术,而艺术也需要人们。”北欧最大的艺术节———挪威卑尔根艺术节的总监珀·波耶·汉森如是言道。

 

 

    为了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卑尔根艺术节放低了门槛,尽量让艺术体验变得更加易于接受。一流音乐家的乐声会从房顶上或是大街的窨井中传来,艺术节还会随机查询电话簿的一页,并邀请上面的每一个人免费参加室内音乐会,对那些从不买票去音乐会的人来说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汉森显得十分自信:“只有敢于冒风险,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这也恰恰是保护传统的最好方式。”

 

 

    让市民为城市自豪

 

 

    悉尼艺术节艺术总监林迪·休姆女士喜欢用“我们夏天的城市”来对艺术节定位。在她看来,“我们”二字的表述更是将主动权交给市民,向世界展示悉尼人为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城市自豪。

 

 

    多年来,悉尼艺术节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免费室外表演,其中免费爵士乐和交响乐,每年都能分别吸引超过10万的观众。但这个数字远没达到他们的目标。在明年艺术节上,奥斯卡得主、印度电影作曲家雷曼和著名马里音乐家托马尼·戴贝将会出席大型的免费演出活动,而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届时也会免费上演伯恩斯坦 1956年创作的精彩轻歌剧《坎戴德》。林迪·休姆介绍,仅这两项演出,就会让悉尼艺术节的观众总人数增加30%。

 

 

    开拓未来的实验室

 

 

    艺术节是拉动当地经济、提供工作机会和刺激旅游业的良好时机。但欧洲艺术节协会主席达科·贝勒克却认为,这些都不应掩盖艺术节的核心价值,那就是艺术所带来的和平、宽容、创造力和进步。“新与旧、传统与创新、被动与共享、主流与经验相互交融,使欧洲艺术节成为了文化记忆的引擎和开拓未来的实验室。”

 

 

    达科·贝勒克介绍,今天的欧洲艺术节不仅属于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和团体,更是全人类友好交流的平台。每年都有40多个国家带来形式各异的演出,从音乐会、舞蹈表演、剧院演出到歌剧,从一次性的艺术性活动、街头表演到工作室、专业表演、讲座、讨论、辩论和展览,从出版物到媒体衍生物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民大众前来共享艺术盛宴。

 

 


【编辑:霍春常】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