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平 《三月》
为花写照,为鸟传神,一直是花鸟画家的孜孜追求,在一草一木都关情的画家眼里,除了传达世间万物的盎然生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自然的风物寄寓情意、营造意境。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李昌菊博士说,随着当下时代语境的变迁,花鸟画的表现语言与画境更趋多样化,画家们正不断赋予花鸟画以更多的现代特征,花鸟画的审美境界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然而,有些画家在历经各种探索与寻求之后,仍将画意和画境再次与传统联接,精心营造一种宁静幽远的淡泊情境。李汉平正是这样一位画家,其作品中正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却可体味并感知的传统文化气息,既静且净,空明淡远。
艺术评论家鲁虹指出,李汉平作画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一直在努力按照当代人的审美感受与视觉经验去逐步修正传统中国画的程式规范,这使得他的画作既体现出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逻辑与审美假定性,又具有新的审美特点。
正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怡孮为《关照自然——李汉平写生作品集》所作序言中提到的,李汉平长期从事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在工笔花鸟画方面更是深有积累。2007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以来,在写生方面着力很大。他以极大的热情专注于写生,不断地在现实生活中练手、练眼、练心,努力使自己通达闭目如在眼前,下笔如在腕底的自由境地。关于写生,他颇有感想和体会,他对现在的学生下乡、出外写生时带着相机,拍一些照片,回来后对着图片描画的做法十分反感。他说那是“从平面到平面的过程”,把写生过程中那物象生动的生命情态,个人激动不已的感受都过滤掉了。写生的本质是通过直接观察物象的形态,仔细体味物象的情态,以激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将物与我在情感上融为一体并加以表达,这才是其乐趣之所在。动笔写生之前,他总是会沉潜一会儿,让自己完全进入到“入境”状态后,再开始放笔直取。由于感受不同,取舍不同,手法不同,他笔下的景物,丰富多彩,各具情态。
【相关资讯】
李汉平 《春舞》
李汉平2000年创作的作品《十月》,表现了生命的成熟,洒落一地的红果杂陈在树根之间,这情景仿佛是母体与新生命之间的深情拥抱。纵观李汉平的画作,生命的主题是分析作品意境的主线。对娇艳的红果的描绘,以及对树根厚实体积的塑造,则明显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双鱼》是李汉平于2007年创作的作品,画面中,鱼和紫藤的造型都是由写生演变而来,完全突破了传统的程式规范,显得既真实、有趣动人,又很有中国画的笔墨特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周爱民博士评述道,李汉平长于在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体现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秋叶、荷塘、芭蕉、红果等自然形态的植物,在李汉平的笔下俨然具有生命的灵性,或在风中婆娑起舞,或在绝壁顽强生长。他在2011年最新创作的《三月》和《春舞》,画面的清新和自然提示着观者的味觉,那里透露出春的气息,自然万物的生机盎然跃于纸上。
当然,这些都基于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才能创作出不同于传统程式规范的新方向。李汉平在对中国画特点及传统的理解之外,也有目的地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许多内容,他巧妙地将西方摄影中大特写式的构图、设计中的平面构成知识以及色彩经验很好地运用到了他的作品中。因此,他的画让人感觉既是东方的,又是西方的;既是现代的,又是古典的。
李汉平用这样一种创作手法表现中国画的时代感。传统的程式规范不仅是严谨的,又是灵活多变的。只要艺术家以传统的程式规范作为基础,然后结合自己的真切感受,去交替使用和发展创造,完全可以使传统的程式规范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李汉平 《十月》
藏家钟爱李汉平的作品
深圳圆照堂艺术收藏画廊的黄真和李汉平相识多年,近几年开始收藏他的作品。黄真认为,因为李汉平长期在高等院校工作,与社会上的艺术家相比,心态更为平静,创作风格清新。经过多年艺术锤炼,李汉平的作品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市场情况也相对成熟了。深厚的基本功加上画家本人注重对生活的体会和观察,使他延续了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自己艺术语言的突破,因此值得藏家关注和收藏。
潍州美术馆的刘文明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并购买李汉平的作品。他说,李汉平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有着学院派的扎实功底,近30年对绘画技艺的潜心研究,不仅磨练了他相当成熟的创作手法和思路,同时也形成了不同于他人的语言风格,他正值创作的黄金年龄,因此,其作品的升值空间也是可以预计的。画面中春意盎然的景象,让观者如沐春风,清新自然,非常感染人,李汉平对画面意境的把握也恰到好处,并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这是他选择画家作品的主要原因。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