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5 年 9 月 25 日——潮域艺术基金会(Aqua Arts Foundation)推出展览《杨一行:在家就能欣赏海景》,展出了艺术家 2014-2015 年间创作的多幅架上油画作品。
由潮域艺术基金会(Aqua Arts Foundation)主办,《贵在上海》杂志协办的展览《杨一行:在家就能欣赏海景》,是艺术家杨一行在上海生活十年后的一次梳理性特别展览,也是在继2014 年的《蒋志:情感的容器》展览之后,潮域艺术基金会第二次将室内设计与艺术结合所特别策划的展览,意在引发观众对于艺术与居住、艺术家创作与艺术收藏概念的思索。本次展览共收录了十五幅杨一行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架上油画以及对于艺术家行为作品《诗地》 的图像展示。
关于艺术家自身作品的创作风格,杨一行将其定义为“原始”——山峦、海洋、乌鸦、火焰等意向经常出现在他的画面中,却从未像是刻意而为。“东方人都很爱山,我经常骑摩托车去旅游就是因为此。那个山它象征着权利,它象征着很多东西。我们这代人背负了所有历史,那种纠结与压抑的原点都是从那里来的。”水与火作为自然中最原始的元素,是杨一行创作中自然形成的绘画主题,结合其诗歌描述,他的画几乎可以被理解为描绘诗歌的实景图。其作品《水在流淌着下降》与《火在流淌着下降》系列,将杨一行之前对于画面层次感的创作路径再次延伸,通过二维与拟三维结合的形式,对“水”这一特殊介质做了多层 次的试验性描绘。《月球去1989》《去星空》以及《第 N 号伟人肖像》中,杨一行以更加具象的表现形式,表达出了他对于人类与人类所处的环境的思考。
我站在我父亲的顶部,我感受到孤独。————杨一行
作为八零后一代艺术家,杨一行认为自己的同龄人以及所处的时代具有史无前例的特殊性。站在前所未有的、大量被各种载体所记录的历史之上,身处同时具有前互联网时代记忆以及信息无缝链接,全球知识共享的今日,杨一行对于创作的思考似乎已经超越了架上绘画的表述能力。于是,除却架上绘画之外,杨一行也在尝试不同的创作途径。生活在上海的十年时间里,他走访过许多正在被拆除的街区。2014 年,杨一行的行为作品《诗地》就是其艺术方式探索的例证之一在嘉定区一处将要被拆除的厂房之内,杨一行在残垣断壁上写满了自己的诗,之后随着厂房被拆除,诗歌也随着倒塌的墙壁被掩埋,这正表达了他对于人类文明的理解——在他看来,肉眼所见的房屋的毁灭并不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摧毁,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将他诗歌、文字所吞噬,之后在废 墟上重新长出的植物之间升华,从而成为永恒。
关于艺术家
杨一行 画家、诗人。1985 年出生于江西瑞金,2001 年辍学在全国各地自学绘画,2006 年在上海游历学习至今。以解构的方式对“中国式意象”进行思考是其艺术语言形成的最主要途径,利用隐喻的手法对历史和生命进行梳理,根深蒂固的东方气质是其作品最大的符号来源。作品内核几乎都是围绕着土地展开、进行延伸。非学院式的自学经历从而形成了自身的绘画言说方式,但⻛格不定,类型也不定,偏向多线性思路展开,经常需要整体和复杂的结构组织、再综合中国式语境进行创作,所以作品多以大篇幅和综合材料表现,媒介涉及非常广泛。
参展经历
2012 年 群展“人间是剧场” Vanguard
2015 年 “又艺术”空间 个展“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