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寺上美术馆开馆展“清晰的地平线”梳理中国当代雕塑脉络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璞 2011-11-06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

 

2011年11月5日(99艺术网 李璞) 清晨的小雨带来丝丝秋意的同时,也洗刷出更为空灵的天空。期待已久的顺义第一家(民营)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开馆展“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终于在今天迎来了开幕。开幕式于下午15:30举行,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担任主持。寺上美术馆理事长、馆长刘凤洲,中央美院教授、寺上美术馆学术研究中心主持易英,中央美院教授、本次参展艺术家代表、著名雕塑家隋建国,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市委副秘书长傅华相继发表致辞。此后,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与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为开馆展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由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何桂彦策划,艺术史学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艺术批评家与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任学术主持。展览以中国当代雕塑史发展脉络为基础,共展出了包泡、隋建国、徐冰、傅中望、展望、梁硕等54位在中外享有盛誉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百余件作品。展览在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发展史同时又将探索当代雕塑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展览通过三大主题“文化思想的反拨与艺术本体的回归”、“介入现实与观念革命”、“物、剧场、身体与雕塑边界的消逝”勾勒出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三十年基本发展线索和轨迹,并在每个主题中针对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围绕着此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于今天上午9点在寺上美术馆举行,主题为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与历史、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雕塑。会议分上、下两场,分别由中央美院教授、《世界美术》杂志社社长易英和中央美院教授、《美术研究》主编殷双喜主持,共有10位批评家出席,他们是:鲁虹、孙振华、高岭、刘礼宾、段君、杨小彦、何桂彦、吴鸿、徐可和杨卫。随后,艺术家焦兴涛作为代表相继发言。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3月1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顺义参观这样一座具有前瞻性的美术馆吧。

 

 

【相关资讯】

【专题】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清晰的地平线

寺上美术馆下月开馆 将当代雕塑脉络梳理成“清晰的地平线”

【在线展厅】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扩充的边界

千禧的飞跃

九十年代中国雕塑的创作状态

中国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与叙事逻辑

转型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雕塑

深化与拓展——新世纪以来中国当代雕塑的若干反思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当代雕塑的形态边界与历史、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雕塑”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讨会由殷双喜、易英老师担任主持,与会嘉宾有:易 英、殷双喜、孙振华、鲁 虹、杨小彦、吴鸿、高岭 、徐可、杨卫、刘礼宾、何桂彦、段君(排名不分先后)等,研讨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雕塑”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雕塑”等学术主题,意在通过展览,在对展览进行历史梳理的同时,更多的是促进中国当代雕塑融合各种文化资源,在面对当今社会文化的矛盾冲突中,确立艺术家的自我身份价值,展示和思考当代雕塑在未来发展的新的可能性。

 

该展的基本目标是,及时呈现当代雕塑领域的发展趋势,反映该领域前沿性的学术问题,使其成为未来雕塑发展的风向标,从而奠定寺上美术馆在全国美术馆行业中的引领作用。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学术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部分内容 

 

首先发言的是对雕塑艺术有着多年研究的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教授,他抛出了“如何看待中国现当代雕塑的再中国化”问题,即当代艺术如何本土化。

 

此后,批评家鲁虹指出曾经比架上绘画慢半拍的雕塑艺术,现在赶上来了。进入90年代消费社会后,波普艺术譬如杰夫昆斯等西方艺术家给艺术带来了新的趋势,在中国雕塑艺术中出现了表现病态行为的作品,譬如李占洋所表现的市井生活场景。此后,他也抛出“为什么像方力钧、岳敏君、周春芽等架上艺术家所创作的雕塑作品没有入选本次展览”这一平面艺术家创作的“带有个人标签性质的雕塑作品”能否被划入雕塑范畴这一问题。

 

杨小彦提出批评家应该如何定义现成品与艺术品的区别?他举此次参展的宋冬作品《穷人的智慧》为例,提出如果换一个身份,被展出对象身份并非艺术家,那这件作品还能称之为艺术品么?易英教授随后补充,“艺术史经验的传达,只有合法的人(如合法的艺术家身份)才能被传达”。作为科班(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出身的吴鸿而言,对于雕塑倾注着更为深入且复杂的情绪。他谈到了90年代雕塑的两种方向:反雕塑与泛雕塑。

 

殷双喜教授从《材料与观念——当代雕塑的扩展》一文,谈到雕塑对于材料的转换、时间的转换等问题。

 

刘礼宾用此前其在成都A4画廊策划的展览“雕塑――隋建国与他的几个学生”作为切入点,强调艺术家创作的纯粹性。

 

段君谈到此次展览与美国当年惠特尼美术馆举办的西方美术馆曾经一度过于强调在场性的问题。

 

徐可从媒体人的身份,梳理了雕塑艺术家隋建国一路的创作历程,作为个案分析。

 

杨卫指出,方力钧、岳敏君等平面艺术家之所以会创作雕塑作品,是因其架上作品已经不能更好的作为承载、表述情绪的途径。此时,需要三维空间的雕塑出现,抒发积蓄已久的情感。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本次展览公分为三大主题

 

寺上美术馆是一家以当代雕塑为主,涉及装置艺术、架上绘画的展示、收藏、研究的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更是一家立足雕塑的差别化、专业化美术馆。位于顺义区北六环外,火寺路东,占地4万平米,内含1、2、3号馆、独立影院、实验剧场、研究所、典藏中心等。

 

服务配套设有咖啡厅、休闲茶室、艺术品商店、艺术私塾、书店、艺术小酒店等。通过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和独特新颖的建筑空间,寺上美术馆也正努力打造成独树一帜的体验式美术馆。

 

美术馆将发挥其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活动的职能和属性,希冀通过举办一些列学术主题展览和艺术活动,为公众了解当代艺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扩大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度和理解力。美术馆将于每周六向公众免费开放,届时公众可以免费参观美术馆进行中的展览。寺上美术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些列“亲子坊”活动,美术馆不仅将为孩子们提供专业的参观讲解,父母还可以一同参加孩子们的绘画、陶瓷制作等艺术教育活动中,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寺上美术馆的成立可以让顺义区的人们享受到优质的艺术服务,让顺义区的孩子们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走进美术馆不仅会成为他们的生活常态,更重要的是将培育他们当代的生活方式。在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寺上美术馆的建立能让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满足,让大家在寺上美术馆能真正的理解艺术,感受艺术,享受艺术。

 

寺上美术馆作为胡萝卜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其不仅是一个公益性的非盈利文化设施,它还将立足顺义,融入社区,营造本土文化生活圈,以“美学经济”思维,将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文化名片,并最终形成国际知名度,带动区域文化经济发展。顺义是首都建设的重点新城,文化建设是顺义打造世界城市重要功能区的有效支撑,是顺义区新城建设的重要内容。寺上美术馆作为顺义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中的重要一环,在满足顺义区域公众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文化的自觉,提高了文化的自信,并且实现了美术馆由服务艺术家转向服务公众为中心的职能转换。从更深层次讲,也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完美实现。作为胡萝卜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重要服务功能的寺上美术馆的建立,不仅可以提升人们参与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会成为顺义地区的一个新的文化标志。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参加开幕式的人群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开幕式主持人殷双喜教授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参展作品(从左至右分别为展望、隋建国、陈文令、毛同强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参展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影像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陈克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参展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李占洋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宋冬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曹晖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张大力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向京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王鲁彦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美术馆内回廊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参展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观者参观作品

寺上美术馆 清晰的地平线 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

李晖作品

 


【编辑:李璞】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