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好机制是良好艺术生态环境催化剂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郭珊 2011-11-17

今年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之后,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尤其是促进文艺精品创作,成为当下文化界的热议话题。

 

作为一名既有创作、研究工作经历,又有长期制作、市场“实战”经验的演出界人士,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戏剧评论员、著名评论家王炜曾经长时间对如何营造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培养优秀创作人才梯队以及构建社会艺术氛围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他的结论是“关键是机制,好的机制就像是良好的艺术生态环境的催化剂”。

 

他认为理想的状况是最终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和条件、有效的创作机制、先进的生产与市场运营机制、严格的项目管理及合理的鼓励与分配机制、鼓励和资助民间制作机构、搭建公正的批评和理论平台、搭建观众与市场的沟通平台。王炜指出,只有给舞台艺术营造良好的“生态土壤”和生存空间,才能最终迎来精品迭出的繁荣景象。

 

王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戏剧评论员、著名戏剧评论家、制作人,曾获得过中国曹禺戏剧奖优秀评论奖等奖项。同时担任广州共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耕耘广州高雅演出市场长达10余年,曾与其旗下团队一起策划过孟京辉话剧“悲观主义三部曲”、皇家蒙特卡罗芭蕾舞团《睡美人》、《灰姑娘》、经典音乐舞剧《大河之舞》、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巴黎圣母院》等高水平的演出。

 

人物

 

创作精品

 

靠创新机制耐心“养”

 

记者:谈到文艺精品创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加大资金扶持,您认为就广东艺术生产现状而言,最为迫切的工作是什么?

 

王炜:最近几年来,广东省对文艺创作一直高度重视,但坦白说算得上精品、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并不是很多。我认为要出精品,关键是要有耐心去“养”。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机制。

 

以舞台艺术为例,目前国内大部分院团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并不是没有资金投入,而是如何保障将扶持资金落到实处,提高文艺精品投入产出的效率。一个普遍现象是不少舞台作品在舞美、布景等部分成本过高,而剧本、演员投入严重不足,导演及若干主创干完活儿拿到钱,拍拍屁股走人,生产出来的作品内容空洞或观念陈旧、市场狭小远离观众。这种现象说明一种科学的创作、生产机制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建立。

 

记者:既然已经“号脉”,您会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呢?

 

王炜:我认为问题出在机制上,在目前许多院团创作、生产尚未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尚未完全形成既符合创作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必须督导并使之进行年度工作任务合理化安排:运营一个、排练一个、创作一个、谋划一个的不间断创作、生产目标程序。应进一步强化院团创作生产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合理统筹安排、滚动使用资金。

 

我的建议是可以通过设定指标,建立起多层次的“问责制”,包括院团长问责制、制作人及团队施行项目成本管理及市场目标预期管理责任制和奖励制、导演版税制等。

 

培养人才

 

重视民间“卧虎藏龙”

 

记者:人才是文艺创作的关键。这些年不断可以听见“广东一流艺术创作人才青黄不接,培养艺术人才刻不容缓”的呼声,对此您怎么看?

 

王炜:后续梯队、年轻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和使用严重不足,已成为我省舞台艺术创作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难题,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我觉得可以从两点入手:

 

一是加大对院团体制内青年人才的培养。首先对省内大小院团中的年轻创作人才,包括其作品进行一次系统性的统计和排查,建议每年另行拿出一定经费,成立若干个青年制作小组,每个小组分期支付十几二十万元,用于创作、排练、制作,并在相关剧场使用淡季给予特别安排演出。对每个制作小组进行效果评估,实行优胜劣汰原则。

 

其二,民间(体制外)高手藏龙卧虎,尤其是各个高校之中,话剧社、舞蹈团、舞剧社林立,而且活跃程度相当高。我认为民间制作团体的存在与活跃,既是对体制内院团创作与生产的竞争性激励因素,也是艺术创作观念和形式多元化的源头之一,更是发现创作人才,促使人才在体制内外进行流动和交流的重要途径。

 

走出“沙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记者:广东长期被人误解为“文化沙漠”,就舞台艺术演出的密度、品种多元程度及整体品质而言,广州与京沪地区还是存在一定距离。您对此有何建议?

 

王炜:文艺精品的生产离不开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反过来,繁荣文艺创作又会对培养和引导文化消费市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事实上,从政府到民间,也一直努力构造良好的社会艺术环境,比如正在举办的广东省艺术节,已逐渐成为展示岭南文化、培养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舞台。就这个问题我简单谈几点:

 

首先要强化正常的、科学的、公正的文艺批评,强化针对创作与生产现状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创作经验和先进的市场经验。此外,长期以来,我们的模式经常是几个熟悉的专家面孔在“指导”作者,“辅导”作者,很多意见既代表不了观众,又因知识结构和视野的原因,不一定能代表当下的先进理念,导致大量作品内容、观念、题材陈旧空洞,缺少时代生活的热情和发现,远离观众。

 

我的建议是成立多元化、跨专业的评委队伍。在省委宣传和政府文化部门领导下,评委队伍由专业创作、专业理论、专业制作、专业市场、媒体人士、社会学者共同构成,同时对评选出来的作品进行项目效果的社会化监督和适用性的法律监督,导入奖罚机制,使评选机制社会化、公开化、透明化、科学化。

 

其次,我认为应该适当资助、补贴深受观众喜爱的国内外舞台艺术作品。同时鼓励、资助民间制作团体的作品走向市场,积极营造市场氛围,为我省原创精品生产创造市场条件。

 

王炜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了“导演及主创版税制”,过去业内的习惯做法是高薪聘请知名导演及主创并一次性付清酬劳,而实际演出效果及收益状况与之无关。实行版税制,即采取类似作家付酬方式,分为前期版税预付加上后期演出场次提成,演出场次越多,收入越是不菲。这样的结算方式能促使编导团队集中精力打磨一部作品,生产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作品,这对主创及演出团体而言都是一种鞭策。

 

王炜举例说,著名舞剧《大河之舞》就是如此,导演约翰・麦高根凭借《大河之舞》在全球的巡演,每年都可以拿到上百万欧元的版税。

 


【编辑:成小卫】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