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张德勤,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国内先于政策起航的核心推动人物,系列访谈进行之初我们就曾试图联系张局长,但始终未果。1988年至1996年张德勤就职于国家文物局任局长一职,自退休后,他谢绝了许多出头露面的社会活动,因此大多人也并不了解联系不到张局长的原因。
2012年8月,一通电话的那边终于传来应答,刚刚大病初愈回到家中的张局长声音低沉缓慢,但依然有力,在获知专访是为纪念和总结共同走过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二十年时,张局长未多做考虑便欣然接受了。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现在还更愿意称他为张局长,退休以后,他从未中断过对文物宣传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凡是其力所能及,他都依然尽心竭力。
90%以上的文物商店奄奄一息
雅昌艺术网:在我们所做过的专访中很多都提到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在国内发展起来离不开您当年的鼎力支持?
张局长:古代就有拍卖,但是现在意义上讲的文物艺术品拍卖是新鲜的,常见文物市场经营活动的主体像国家文物部门经营的文物商业、外贸系统经营的友谊商店、 外贸商柜中的文物柜台等。文物市场的经营政策性很强,需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当时文物艺术品拍卖的申请是我批示的,我同意北京市先实验一下,想看看文物拍卖能不能对文物市场的发展带来好处。
雅昌艺术网: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您是如何考虑让他们大胆去尝试呢?
张局长:全国的文物商店都是文物部门直接主办的,非文物部门的文物商店是没有的,因为这是一个垄断、专营的一项事业。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国家垄断下的文物市场主体由文物和商业、外贸部门并存或共同拥有的管理格局转变为以文物行政部门为唯一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格局。文物商店在收集、保护流散在社会 上的文物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有不少博物馆都通过文物商店丰富了馆藏。但是我们之所以同意是因为在90年代初期靠原来的文物商店来经营文物的买卖已经是无法继续了。
到1990年,我国包括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在内的国家允许存在的文物商店及分店来说大概全国是97家文物商店,这97家文物商店也只有北京的文物店,上海的文物店、广州市的文物店经营稍微好一些,其他90%以上都奄奄一息,难以为继。
雅昌艺术网:文物商店的境遇为何如此急转直下?
张局长: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消息闭塞,对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里边懂得鉴赏和收藏古董文物的很少,像知名的张伯驹先生,邓拓这些还有好多著名的大收藏家,都是在自己的业余,跑到荣宝斋,跑到琉璃厂去买东西,他们眼力也好,鉴赏力也强,见到好的东西能买一点。老百姓对这一点浑然不觉,没有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认知。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阶段,国家对文物直管专营,老百姓不能够随意交易,文物商店成为流通的唯一合法的路径,普通人家也对文物的价值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是在家里藏那些古旧的东西,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也不知道价钱,就送到文物商店,文物商店以近乎捐赠的价格给他们点儿钱,比如说这儿有一个瓷杯是宋朝的,很好的东西,论价格得几十万、上百万,但是文物商店顶多给你仨瓜俩枣,但是老百姓得到这几千块钱也就觉得了不得了,高高兴兴拿走了,使得文物商店往往可以用很少的钱收购到价值很高的文物。这样文物商店通过买卖获得较高的利润,没有任何生存的危机。
可是改革开放以后,文物交易信息量突然加大,佳士得、苏富比他们的拍卖槌一响,哪一件中国文物在那里卖了几十万、几百万,买卖的人们的意识觉醒了,一般人也不会轻易将收藏的文物廉价卖出。 这样,一方面是文物商店无钱购进广大群众手中的流散文物,另一方面群众也不愿意低价把文物卖给文物商店。老百姓不再送东西给他们,这样货源就没有了,卖出方面政府政策又规定了非常严苛的条件,上等级的文物不能卖,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不能卖,要留在店里边将来调剂给博物馆,,要卖也必须经过特许批准,束缚得很深。再加上国有文物商店都是国家的吃大锅饭,大锅饭就是一个好处,只要守着摊子,就大可无所事事,所以即使遇到这样的困境他们仍然没有改变经营观念。
躺在垄断政策上睡大觉
雅昌艺术网:这就是您上任前文物市场的光景?
张局长:我到任以后有几个事情很刺激我,八十年代初,国家文物局在当时胡耀邦当总书记的书记处开了一个会,文物部门的人提出来外贸部门对外出口的一些工艺美术品当中,旧货当中夹杂着很多文物。其实在当时,国家对文物市场的垄断形式除国有文物商店外,还有由商业或外贸系统领导的经营工艺品的公司。而区别在于前者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保护文物,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为国家换取外汇。
可是外贸的人不懂,所以在书记处讨论这个问题,胡耀邦主持会议讨论,外贸部门将这批夹杂大量文物的整集装箱的东西都当工艺美术品卖了很可惜。就建议要把这些东西都收归国家文物局的文物商店经营进行把关,当时是从外贸部接受回来的东西存在四个口岸准备出去,北京一个口岸,上海一个口岸,天津一个口岸,广州一个口岸,这样上千万件东西收回来,这四个口岸中有三个口岸有资质进这个东西,北京、广州、上海这三个口岸的东西有几百万件,所以就都由当地的文物商店拿走。
雅昌艺术网:无条件的收走吗?
张局长:稍微给点儿钱,平均合个十块、八块钱一件就拿走了,钱是国家文物局向财政部申请了一千万贷款,分给他们,补贴给他们。
雅昌艺术网:当时国家文物局有多少资金?
张局长:当时全国一年的文保资金只有5000万元,杯水车薪。1992年,我在任局长的第三年时,召开了一次全国范围的文保大会。会上,中央领导拍板,政府投入增加了一倍半,资金变成1.3亿元。但从客观需要上,这些钱还是远远不够的。而这部分钱是额外申请的资金,谁要这个东西就把钱贴给他,他就把钱拿来交给我们文物局,计划是将来再还财政部。
天津口岸自己留不下那么多东西,就分给全国其他地方的文物店,很多文物店还在梦里睡着,不知道这些东西值钱,都说不要,因为他们本身生意就不好。后来还是经过多方动员,找到几十家商店愿意接受这批东西,他们拿着国家的贷款把天津口岸的上百万件东西瓜分了,这是我说的故事的第一段。
但是令我恼怒的是后来我调查了一下,凡是到达文物商店的这些买主,把贷款钱还回来没有?我知道是一家都没有还,这么便宜的东西,以八元、十元的价格等于无偿地调拨给他们,并且是在货源那么短缺的时期。
雅昌艺术网:最初动员文物商店是为了帮助他们调整经营吗?
张局长:起初我们的想法是使这些文物店可以通过这次扶持积累一点资金,能够回馈给国家文物管理部门进行一些文物保护,补充一些文物保护的经费。另外买一些好的东西能够转移到博物馆去,他们完全见不到,拿来以后就留着吃大锅饭用。
所以我到任后对此事很生气:这个东西根本不应该分,上千万件的东西,国家文物局统一管起来,文物经费那么短缺,每年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每年拿出一笔东西来由国家组织销售,这个钱回到国家手里边,可能补充一些文物经费的不足,为什么分散了呢?分散了以后一无所有了,你还开口说文物经费太贵,政府要给我拨钱,到手的钱为什么飞走了呢?他们连这点儿可怜的贷款都不还,国家还用红字头的文件保证他们的吃饭问题,文物的经营除了他们任何人不准经营,他躺在垄断政策上睡大觉,吃懒汉饭。这种在我来看就是“亲生的儿子不孝顺”这样一个概念,垄断只能养懒汉,达不到我们促进文物市场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当时凡是能够打破垄断的想法和构想,改革开放我都是很有兴趣的来听取意见。
就在这个时候北京市文物局提出来说,张局长我们文物商店那么大的殿堂天天摆着这些破烂玩艺儿,也没有人上来买货,也收不来好东西,有好东西送上门贵,收上来以后政策卡着不能卖,买了以后有限的资金就被它占了,好的东西买不来,坏的东西也卖不出去,走投无路了,他想改换一些经营方式,说我们搞点儿拍卖,从“内柜”里边挑选一些就是卖给国家领导人或者是一些外宾,内柜,就是必须比老百姓买的大路货要高档一点,有的还是三级品,三级品可以算是珍贵文物,想这样改换一个方式,我说你试试看吧我就答应了。
打破这潭死水
雅昌艺术网:国有文物商店既要以一般文物投放市场又要赚取较多的外汇,两者之间的矛盾已经是日益加剧了!
张局长:所以我就想看看能不能试图把这一潭死水激活,所以北京市要进行一些试点,虽然也是体制内的事,也是北京市文物店搞的,北京市文物总公司,还没有成立拍卖公司,他成立拍卖公司叫瀚海,在嘉德之后94年成立的,他打着拍卖的旗号实际上是文物店在这里打破他经营的老办法,采用新办法来尝试一下,这么一回事,这么改革也好,反正是把一潭死水给打破了。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