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当代艺术博览会作品的“行货化”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作者:朱其 2009-05-06

    从现场看,二十万价格以上的作品都很难卖,收藏家和买家人迹稀少,交易量下降严重,甚至社会观众也锐减,往年的盛况不再。随着艺术区、拍卖会的暴跌,艺术博览会终于也难逃这一劫。很多人将当代艺术市场的突然“休克”归因于金融危机,我倒不这么看。艺术市场跟菜市场、家电市场、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等所有市场的经济规律一样,购买商品,一看产品是否高级质优,二看价格是否合理。现在是这两个关键要素有问题。

 

    当代艺术的画廊业、拍卖会、博览会陷入“惨淡”,主要原因是当代艺术越来越“行货化”。从四月份这两个博览会看,大部分当代艺术趋向“设计化”和娱乐化,作品中看不到精神力量或深刻的自我体验,都是一种很像西方观念艺术的模仿作品,这就是所谓当代艺术的“行货化”。但一件内容空洞的装模作样的模仿作品,或只是一件设计作品,却要卖原创艺术的价格,这就是当代艺术乏人问津的主要原因。

 

    几年前,一些“爆发户”或新富阶层不懂艺术,容易被当代艺术表面的前卫形式“震住”。但“暴发户”在艺术圈吃了几年亏之后,慢慢开始看懂这个游戏了,当代艺术也就这几个招数,拼贴、挪用、模仿、化妆表演、现成品堆积、Video投影。更让“暴发户”失望的是,他发现艺术家越来越像商人,比他还在乎金钱,甚至觉得当代艺术家身上的精神力量还不如他。

 

    我这么说并非夸张。“暴发户”、商人闯入当代艺术圈,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人群:在商场上他们是尔虞我诈“商场如战场”的逐利高手,但人家进入艺术圈恰恰是准备不谈钱、不尔虞我诈,而是享受艺术的“神圣性”和精神的纯粹性。结果,他发现艺术家比他还会做生意,艺术家比他还会算计。

 

    在资本主义席卷全球的年代,没有一种“钱”是好骗的,就是“好骗”也是短时间的。暴发户们很快发现当代艺术眼花缭乱的“前卫形式”背后没有什么深刻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那些“前卫形式”本身也是在模仿西方或相互模仿。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再掏大钱做“冤大头”了。

 

    我使用“暴发户”一词并不完全是贬义,我觉得“暴发户”有时比拿前卫艺术装神弄鬼“圈钱”的艺术家牛比。“暴发户”对艺术的形式技巧和观念懂得不多,但艺术的本质毕竟是表现人在现实和社会的精神成长,再进一步提升到哲学和语言创造的高度。中国的“暴发户”为了暴富,大部分人是在社会和商场上经历过精神甚至肉体上的“九死一生”的,所以只要不是抽象绘画和观念艺术,对表现人的形象和精神状况的艺术,“暴发户”们的理解力是没问题的,有些人可能还在艺术家之上,因为他经历的“九死一生”比艺术家多。

 

    如果一个艺术群体在精神和肉体上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九死一生”,那么这个群体的艺术就不能真正让经历过“九死一生”的群体佩服。现在当代艺术和暴发户之间正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前几年,观念艺术这层表面很“玄”的纸还能唬住“暴发户”,但不少“暴发户”后来花钱去世界各地看美术馆,他们发现这层很观念的“纸”背后空空如也,他本来以为这层“纸”的背后站着的是梵高。人家本来是带着大笔钱来向梵高表示敬意的。

 

    两个博览会的现场很像一个“西方艺术语言中国培训班毕业展”,当代艺术正在出现“行货化”的趋势。很多作品本质上跟原来大家不屑的“行画”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从模仿古典写实主义变成模仿后现代和观念艺术,内容是一样空洞。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其危险还不在模仿本身,而是当代艺术曾经有过的“神圣性”、民间精神和对现实的反省力量正在消失。

 

    不可思议的是,商人、“暴发户”在经过暴富并用金钱狂欢娱乐之后,试图从当代艺术寻找精神的前卫和“神圣性”;但前卫艺术家、当代艺术家却在走向拜金主义和娱乐化。这可能是当代艺术三十年最荒诞的一次集体转向。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