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众学者加盟“抽象之后的批评理论”论坛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1-09-08

海报

 

由喜玛拉雅美术馆主办的“抽象之后的批评理论”在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举办(原证大当代艺术陈列馆)。论坛邀请了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沈语冰、朱屺瞻艺术馆学术部曾玉兰等学者就1960年代以后的艺术理论进行了梳理。

 

朱青生在他的演讲主题“中国抽象的历史和它的障碍”中提出了关于中国抽象问题的研究,他认为抽象艺术在中国文化复兴道路上可以发挥很大作用。朱青生说“艺术推进文明和思想和学术是不一样的,思想和学术是理解了之后用清晰的语言和逻辑,并且负责任地推进着文明,而艺术是在理解之前,在没有思想没有历史之前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这就是一条人类最重要的解放之路。”

 

沈语冰的“抽象艺术的理论:马克思主义vs形式主义”中重点论述了抽象艺术的三次论战:(1)迈耶•夏皮罗(Meyer Schapiro)VS.阿尔弗兰德•巴尔(Alfred Barr),(2)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 Fried)VS.T•J•克拉克(T. J. Clark),(3)伊夫-阿兰•博瓦(Yve-Alain Bois)VS.米歇尔•瑟福&迈耶•夏皮罗(Michel Seuphor & Meyer Schapiro),通过这三次论坛,沈语冰认为抽象艺术的产生有其社会条件。不能无视社会条件而横向移植抽象艺术的观念,甚至复制抽象艺术的语言。也从这些案例中来提醒我们在研究西方抽象艺术产生的社会条件,正是为了从中发现启示,而不是为了照搬:发现西方是在何种具体的社会(及艺术)条件下,产生了何种具体的抽象艺术;然后思考在中国的社会(及艺术)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创作和评论中国的抽象艺术。

 

曾玉兰的演讲则是通过科索斯对格林伯格的“错位批评”来阐释批评理论的建构过程。格林伯格通过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来推动和证明他以形式主义为基础的前卫艺术理论,强调艺术家应该围绕绘画媒介的前卫来反对庸俗;作为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科索斯在他的《哲学之后的艺术》一文中直接对格林伯格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即:新的时代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和雕塑领域,重要的是艺术家“为艺术的观念增加了什么东西”,两人都站在各自的领域内进行了批评的工作,但他们的交锋显现了西方艺术史发展的分水岭,揭示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争论。曾玉兰认为科索斯对格林伯格的争论同样可以启发我们反观中国当下艺术批评和建设的现状。

 

本次论坛是结合“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和多重主题”的展览背景,以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终结处为起点,讨论一个绘画在抽象之后的多种呈现和它的理论系统。论坛将集合各位学者的主题演讲和展览作品联合出版。

著名艺术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教授沈语冰

朱屺瞻艺术馆学术部曾玉兰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王南溟

论坛现场

“抽象之后的绘画:涂鸦、图像再造和多重主题”展览现场

 

 


【编辑:张长收】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