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下午,由徐佳策划的《现代性的传递与变异:三个亚洲案例》文献展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二层隆重开幕,潘公凯、皮特·韦伯、汉斯·贝尔廷、王镛、陈永怡、阿维杰特以及萨比亚奇担任学术顾问。此次展览是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与德国ZKM媒体与艺术中心合作的研究项目《从现代化到全球化》在亚洲的巡展,而今日美术馆则成为巡展的第一站。展览现场除了图片、文字、视频外,还有六件潘天寿代表作原作。
开幕当天,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潘公凯、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余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策展人彭锋以及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等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展览选取了三位在亚洲艺术现代性进程中标杆杆性文化人物——印度的泰戈尔、中国的潘天寿、日本的东山魁夷,展览欲借助于三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以及大量的史料分析以文字梳理的形式来考察其最初的民族文化启蒙、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思考、以及对民族传统现代化之路的不同判断。
展览背景:
提起此次展览的初衷,潘公凯表示“现代性的传递与变异”是自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的课题,而后在与汉斯·贝尔廷的一次交流中萌生了要做此展的念头,不过,在呈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首先要对近现代史非常熟悉,其次,文献展如何能有效的抓住“历史”,从其中选择最为有效的资料成为关键问题所在;最后便是对这些枯燥乏味的文字进行一遍遍的梳理工作。为此,策展人徐佳率领团队曾几次前往日本和印度对了解东山魁夷以及泰戈尔的人士进行了采访。
除了展览前期的筹备工作工程量巨大外,展览现场的布置也让观众眼前一亮,展览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紧紧围绕历史性的脉络来进行梳理,一环紧扣一环,三位艺术家在整个展厅中各占一片领地,但同时又相互交汇,观众在随着文字观看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将近现代史又熟读了一遍。与此同时,展览现场还配有视频来呈现策展人对于整个展览筹备过程中的采访。
为什么选择潘天寿、东山魁夷与泰戈尔?
东山魁夷曾说,"我一生下来就成长在“东”和“西”的联接点中。从东山魁夷的个案,或可体现“日本画”这一看似与欧美现代主义流派不大有直接关联的东方绘画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文化环境中,与西方现代性的传递有多么密切的联系。它的生成创意,正是现代性传递过程中与本土传统产生复杂反应的结果。
东山魁夷曾说,"我一生下来就成长在“东”和“西”的联接点中。从东山魁夷的个案,或可体现“日本画”这一看似与欧美现代主义流派不大有直接关联的东方绘画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文化环境中,与西方现代性的传递有多么密切的联系。它的生成创意,正是现代性传递过程中与本土传统产生复杂反应的结果。
泰戈尔比他的同辈人对于印度文化有着更深刻热烈的感情,也对西方的传统与现代文化更深入广泛的了解,由此不能满意当时印度艺术对于西方的僵化因袭与对传统皮毛的矫饰呈现,而试图以“大破坏”来激活印度艺术。
潘天寿对于中西“混交”,原本乐见其成,然而经历过杭州艺专取消“中国画科”事件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国画系改彩墨系”事件,他显然体会到中西“混交”在当时给中国画带来的“自我取消”之压力,遂提出“中西绘画,拉开距离”的主张,作为对同代文化人的“全盘西化”与“中西融合”主张的反思与再平衡。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于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