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叶彩宝介绍到:展览以“移动坐标”为主题,是希望参展的各位学子在以后的生活创作中,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能找到自己的坐标;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换,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新的启程。
展览现场
在开幕式中,川音油画系主任刘勇介绍到:“2000年成立的川音成都美院历经成都双流牧马山校区、成都新都校区,建校伊始学院就开创实验及开放精神,吸引一批富有创造力的年轻教师及国内有知名度的艺术家任教。截止2015年川音美院油画系送出15届毕业生,培养出像曾朴、吴江涛、李刚、杨家勇等一批在国内、国际活跃的架上艺术家;同时也培养出像刘纬、何利平、董杰等一批在国内、国际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也有如何多苓明星级的导师。川音美院教学的实验精神曾一度在国内艺术院校引起热议,也成为新兴艺术院校的焦点而广为关注。
展览现场
当今,高校的扩招及社会的人才需求系数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毕业意味着踏出校门重新找寻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样的一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确认的过程,按照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的人本需求层次同样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追求过程。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曾在其著作《身份的焦虑》一书中指出,随着新的经济自由使数亿中国人过上富裕的生活,在这繁荣的经济大潮中,一个已困扰西方世界长达数世纪的问题东渡到了中国,那就是“身份的焦虑”。现今,身份的焦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因为每个人获取成功的可能性似乎比以往时候都大。展览名为“移动坐标”也是基于现代性的焦虑问题而影射关于个体在踏入时身份定位的探讨。在对展览作品的整体解读上不难发现处于大学阶段的毕业生们对青春的迷茫与所受境遇的思索,这样的努力是有价值的,现代性文明的消费特征同样会诱使艺术家们对内心的坚持与自省,对文化偏见的嘲讽与解构。15年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属于90后,成长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他们对内心的关照应是有别于70、80后,较之70后的艰辛、80后的失语,90后拥有更多的选择,而这也意味着在个人定位上的多重性。
展览现场
简要的描述并不能一概而论,此次展览更多的是想提出问题让人思考,而不去遮蔽问题。大众在展览呈现的作品中看到毕业生们青春才华、指导老师们的良苦用心,策展团队惟愿这些刚出校门的学生们坚持不懈,找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