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如何形成学术研究的有效机制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王林 2012-07-05

王林

 

——在川美雕塑系美术学系教学合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2年川美雕塑系毕业展从展厅布置到学生创作都很不一般。开这个座谈会,首先是对雕塑系同学所展现出的创作倾向、教学成果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思考美术学系作为学院学术研究的核心系科,怎样将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研究结合起来。建议以后每年都举行这样的研讨会,一方面是对艺术创作的推动,另一方面也是对美术学系教学及科研的推动。

 

四川美院历年来对学生创作很重视,我们的学生很早就可以举办个人展览。学院也支持学生较早投入创作,这与四川美院的学术风气有关。川美相对说来是比较自由,学院对学生创作的多元取向比较支持。77、78级在校时就是如此,比如参加全国展览,如果名额有限,老师经常让路给学生,把学生作品推出去。85新潮美术时期,学院还举办过一个非常独特的展览:《学生自选作品展》,前后三届。这种比较自由的方式给学院艺术创作带来了不一般的活力,因为上一届同学对下一届同学特别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有时超过了体制教学所起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保留。

 

四川美院的传统,就是对青年学子的推崇,我们希望年轻人能够迅速走上历史舞台。川美之所以在当代艺术中有很强的创作力,85时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非常重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期。而正是在这段时期,川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校内当代艺术创作力量和海内外艺界学界有很多有效的往来。

 

美术学系和雕塑系合作,可以提高到学术研究层次。比如说雕塑系中的一些科研课题是美术学系可以做的,把这些课题细分为研究生毕业论文,然后让研究生在这些课题中进行选择。美术学系的指导老师可以指导,另一方面也调动雕塑系老师参与指导。鼓励我们的研究生做专门的课题研究,再把研究课题集中起来出书。我拟了几个现在可以做的课题。一方面是当代雕塑艺术创作所涉的种种关系,五个课题:《雕塑与公共社会》、《雕塑与视觉文化》、《雕塑与现场空间》、《雕塑与生态环境》、《雕塑与历史叙事》。这是从创作意识上来说的。另一方面是雕塑语言,比较具体:《雕塑与装置艺术》、《雕塑与塑造手段》、《雕塑与材料媒介》、《雕塑与动感表达》、《雕塑与绘画手段》等等。论文写作以雕塑系师生创作为例,再辅以国内外与研究范畴有关的优秀作品。可以设想,一个美术学系的研究生做三万字的论文,五篇论文就有十五万字,再加上图片就是一本很好的当代艺术研究著作。编辑出版,既是雕塑系的成果也是美术学系的成果,还是学院的学术成果。所以我觉得两系合作除了教学层面外,还可以进一步从学术研究层面进行深入合作。研究生处的某些课题完全可以报学院研究项目。雕塑系已表示,每个课题他们资助研究生一定费用,说实话,利用研究生科研资源,其科研成本可能是全世界最低的。只要去组织,几年之内就能将学院科研在这个基础上推动起来。

 

对美院历史而言,不要小看个人科研成果。一个美院师生,只要跟学院历史联系起来,你就有了永久性的价值。大家要以这种历史感来做研究。我经常说四川美院是一个历史实体,你只要跟这个历史实体发生关系,这个历史实体就给你带来了荣誉。对这样的历史实体无须抱怨,谁对你不好,谁批评过你,你受过什么委屈等等,时间一长这些都不重要。但你留下创作、留下著述,你就属于这个历史实体;留不下东西,学院至多只有你的一个名字而已。历史是有选择性的,通过学术研究进入美院历史的机会,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雕塑系和美术学系合作,可以以小见大。当代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的前沿部分,倾向于文化学和观念化。这必然引起各艺术院校在教学、科研中的某种变化,意识到这种变化的院系可能就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可以从中国美院看到这种变化的迹象,我希望川美不要落在后面。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想今天的研讨会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

 

第一个层面是本科生。从培育学生的角度看,我们做了一些让评论与创作发生关系的事情。做法一定要实用、简便,而且要有主动和激励。比如与雕塑系合作这件事,还可以调整一下,评论文字不要太长,因为在展厅里,没有人蹲下去慢慢看。还有就是让学生有所选择,雕塑系、油画系、版画系、影像艺术系他对哪个感兴趣就写哪个,不一定都去写。这个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有主动性,而且要有鼓励机制,就是对评论的评价和奖励,对写得好的评论选出来进行奖励。还可以把每年的评论和作品结合起来出书。

 

第二个层面是研究生。我们要把研究课题目录整理出来,喜欢研究的同学可以参与进来,形成学院科研的一股力量。而且要有一种机制,就是去解决上有经费,下面缺钱的问题,关键是没有中间组织环节和组织程序。具体做法前面已经谈到,这里不再重复。

 

第三个层面,就是老师。应该是两个方面,一是要承担组织研究生的任务,要承担相关专业研究书籍的主编。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把个人专著这种深入研究,纳入到核心科研计划中给予支持。还有一点,善于利用川美出去的人才,可以把他们也吸收到研究队伍中来。有的个人已经很有成果,吸纳进来就是学院的成果,何乐而不为呢?

 

上面所说,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应该得到尊重。大学一定要有学术自由度,一定要有包容性、开放性和责任感、道义感。
 

 


【编辑:易小燕】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