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左:策展人多洛莉丝,右:塞万提斯学院院长卡门)
2008年8月9日,由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主办,多洛莉丝策划的《毕加索:材质的诗句》陶艺展正式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精选了这位马拉加艺术大师的陶瓷,雕刻以及书籍插画等一系列作品,从一个总的视角,让我们通过不同的领域了解了在20世纪上半叶使艺术发生了巨大变革的这个天才人物。届时,西班牙驻华大使卡洛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也出席了当天下午的开幕仪式。
策展人多洛莉丝在展览现场
鲜为人知的陶艺
毕加索一直以来广为人知的作品是绘画,和雕塑。然而陶瓷却与他的其他作品一样,展现着这位大师的灵感和才华。67岁时,毕加索的第一件陶瓷作品问世,策展人多洛莉丝介绍道, 陶瓷艺术对于当时的毕加索来讲,是一种可塑造性极强的,新的表达方式。他虽然不是技巧纯熟的制陶大师,却用真正的艺术,用能够得到比绘画和雕塑更广泛受众理解的原理,取代了陶瓷手工艺的定义。
框架性,极简主义与结构性的结合
当记者问及如何评价毕加索的陶艺作品时,多洛莉丝概括性的说出了这些展品的精华: 框架性,极简主义与结构性。
在展厅中,不难看到毕加索成系列的作品。在早期时,他的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出现的都是平面作品,在凹入的器皿中间展现他的画艺;然而到了中期,他便开始自如的对这些作品加入一些装饰;最后,毕加索干脆发展自己的风格,他把陶瓷做成动物的形状,本次展出的猫头鹰就是他后期创作的一个典型。但在这些盘子的创作,或在物品,用具的装饰上,毕加索很明显的流露出一直以来在油画,图画和插图中展现给人们的那些色彩和理念。简单的方形和圆形线条便是做常见到的形式。
这是在中国第一次大量的展出毕加索的陶瓷作品。为了展览的举办,塞拉基金会的主席佩德罗·塞拉先生拿出了自己从20年前就开始收藏的作品,并将其作为了西班牙文化年在中国活动的一个部分。展览将在北京持续3个月左右,于10月31日结束。
[编辑:亢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