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经济危机为西方艺术市场的“中国热”降温

来源:艺术国际网 作者:祝红 2009-05-06

   

 

 

    在将中国艺术引进西方市场的进程中,德国柏林的亚力山大画廊和法兰克福的L.A画廊可谓功不可没,可以说,它们是两家最早将中国现代和当代艺术作品介绍个德国观众,也最具规模的画廊。近几年来,出售中国艺术作品的西方画廊越来越多,每年一度的科隆国际艺术展就可见一斑,岳敏君、方力均和张晓刚等人的作品因售价惊人在西方世界名声大振。但今年这股中国热却似乎大有明显"降温"的迹象。德国慕尼黑著名画廊主持托马斯先生就持这种观点:“近5年来,中国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市场的拍卖价格急剧攀升,其市场地位也随之提高。这样的发展态势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所以也很难理解。据我观察,今年的确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个降温的趋势。西方人开发中国艺术市场,介绍中国艺术家的热情已明显减退,现在急需跟进的是西方人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认同,不过尽管如此,中国艺术在西方市场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托马斯以收藏德国表现主义画坛巨匠的作品而颇有名气,关注中国是他数十年的偏爱,对于中国艺术他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其同行-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王大道上的鲁道夫画廊主持鲁道夫则不完全赞同托马斯的想法:“的确我也发现了今年出现的中国热的减退趋势。但我认为,在德国艺术市场,中国艺术从未真正立足,不像在英国、法国和美国那样。对我们来说中国艺术家的作品都很显眼,很特别。但它们不符合德国收藏家的品味,没有销路,没有人买自然就不会有画廊主持愿意展出他们的作品。”

 

    对于这样的国际业内发展态势,中国上海山艺术中心的行政部经理丁芳则显得非常坦然,她看重的是其中积极的一面:“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的收藏都处于一种投资心态。有些西方人买入中国艺术作品后想用高价卖出。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理解中国艺术家的心理,不真正理解他们的作品。所以我们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反而会让整个市场冷静下来。”

 

    不过,北京AYE画廊主持晏青坚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关注中国艺术的西方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与在西方艺术市场"盛极而衰"的中国前卫派艺术相比,西方艺术家则始终难以打入中国艺术市场。去年参加上海艺术博览会的西方画廊主持大多扫兴而归,德国的艺术杂志也发表文章指出,"西方艺术家在中国找不到销路,中国收藏家只收藏自己的作品。"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奔波于德中两国间的中国艺术家杨起认为,中国急需成立专门的西方艺术教育机构:“中国应成立推广西方当代艺术教育的机构,因为中国人对西方艺术缺乏必要的了解。人们应将全国各地的收藏家,有钱人召集到一起,让有专业知识的人为他们讲解西方艺术,并且定期举办专业展览,如此一来,西方画廊在中国才会有市场。”


    成立介绍西方艺术的教育机构谈何容易,比如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杨起表示:“这就得依赖有良知的中国和西方人了。如果人们想在中国开辟西方当代艺术市场的话,他们就应该投资。在北京和上海的相关艺术机构比如上海美院等开设讲座系列,为中国收藏家和画廊主持介绍西方艺术。我认为,做到这一点是完全有可能的。问题在于谁先迈出第一步。谁来投资第一笔钱,其实只需要一点钱,就会给西方艺术在中国带来很大的收益。”


    杨起透露说他正在与相关德中业内人士筹划此事。
 

 

 

【编辑:张瑜】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