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翌 理发系列之一:《1985年夏季的清洗》(1985年)、《大合影》(1992年)
2015年11月14日晚,嘉德2015秋拍“85新潮美术三十年纪念专场”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其中耿建翌 理发系列之一:《1985年夏季的清洗》(1985年)、《大合影》(1992年)以450万元起拍,580万元落槌,据悉,此前估价为580万至680万元。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理智的旁观者,如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左拉(émile Zola)、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等,俯瞰着那个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时代。他们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剖析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在城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和细节,成为了引领新思想、开拓新视野的先驱。我们由此得知,社会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宏观的经济与制度上,它还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微观细节之中,而智者与普通大众的差异,就是旁观者与当局者的区别。睿智的人总能够发现其所处时代的细微变化,从而将他们展示给大众。耿建翌就是这样一个旁观者。
在中国的“85美术运动”期间,浙江杭州的“85新空间”画展曾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新空间”展览的筹办者和参与者大都是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 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积极致力于引进西方前卫思潮,在艺术作品中展现一种“现代主义”的观念,王强、张培力、刘佑沙、宋陵、耿建翌便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区别于那些充斥着激情的艺术,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加强调一种理性的视角,一种抑制的表现。其作品以都市化及工业化为题材,传达的是一种“现代意味”。
他们共同创立了“池社”,“池”一字,张培力解释它表示一种“浸入”的概念。“浸入”是一个过程,他们认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不在于达成一个预先设定好的功利性、服务性的结果,而在于一个状态,在于艺术创作过程的本身。他们主观淡化艺术的目的性和功能性,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自主的生活方式。固而在耿建翌当时的作品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画家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现象学的描绘。
作品《1985年夏天的清洗》,描绘的是一个理发馆的日常场景,一位身着红色衣服的顾客,坐在洗漱池前,理发师站在其身边为顾客洗头发。整幅作品颜色对比鲜明,画风写实,构图严谨,虽然内容朴实,但是却给人一种无形的距离感,洗头是一个动作过程,但是画面所呈现出来的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空间,平静且冷漠。这样一个似曾相识却又略感陌生的场景正是“85新空间”画展所要传达的艺术理念的集中体现,即理性的抑制。作品名称中“1985年”这一时间点让这一幅画在历史的维度上有了更深的含义。艺术家曾在采访中谈到,当时(1980年代)的理发馆还是国营的,然而随着整个社会生活的逐渐变化,开始出现了非国营而是由个人承包开办的“发廊”。私营的理发馆开始搞店面装修,使整个发廊的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一种社会变革的重要资讯,是城市生活涌现的新现象,是一个时代变换的细节。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将其描绘在自己的作品之中,将其呈现给大众。耿建翌的《1985年夏天的清洗》作为八十年代的珍贵之作,是市场罕见的美术馆级历史作品。它证明了艺术家及其作品在中国85艺术新潮中的重要地位。
这是一幅双面画。1992年耿建翌在背面创作了其90年代的代表系列画作《大合影》,实属一种现实的无奈,90年代初期艺术家生活十分拮据,为节省画材的消费,只得选择在旧画的背面创作,不过也因此诞生了这幅集耿建翌八十和九十年代重要代表性创作于一体的双面画作。
背面的《大合影》描绘的是众人站在一起进行合影的这样一个集体场景,但是在艺术的表现方式上却与正面的画作完全不同。相比于正面的写实画风,背面的《大合影》更有一种美式卡通漫画的语言形式。整幅画面主要由红色、绿色、灰色三种颜色构成,其中红色和绿色色块在灰色色块的衬托下以及在黑色线条的辅助下,构成了一个个存在而又不具体的人的形象。从这些色块与线条的组合中,我们能大概地看出人物的动作、姿态、相貌和表情。首先从作品的内容来分析:合影,是一种集体主义的形式,人们为了记录某种带有纪念意义的主题,站成一个队列,目视一个点,摆出同样的表情。而合影产生的照片,不同于风景照和单一人物的照片,它对合影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形成一种对于所在集体的认同。例如你在某一团队的合影之中,那么你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身身为该团体一成员的身份认同。画家在该作品中运用相同的三种颜色色块来组合出一个个合影中的人,表现出了合影过程中每一个人合而为一体的状态,即在合影这一集体行为中,虽然每一个人的相貌、轮廓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有着相同的颜色,相同的身份,不分你我。耿建翌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个人身份,关注个人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这幅作品画家表达出了集体行为对于个人的同化作用。
耿建翌及其作品无疑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环。从题材方面,他的艺术创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领域,即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后人们的现实生后,他启发着人们将城市生活作为一种观察的对象,从微观的细节中感受那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代;从艺术思维方面,他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以及将艺术脱离于功能性和服务性,重视艺术创作过程与状态的艺术实践,都启发着人们对于艺术本体的再审视;最后从艺术态度方面,耿建翌及其艺术作品向人们诠释了这样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即作为艺术家要时刻保持社会敏感性,创作真正属于所处时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