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展览“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将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开幕。这是2013年以来草间弥生在上海举办的首次大型机构展览,展示艺术家最新的艺术创作。草间弥生为展览特别创作大型沉浸式装置,与此同时,著名的 “无限镜屋”装置、“我的永恒灵魂”系列绘画以及专为本次展览所作的花卉雕塑都将向观众展出。
“死亡终将走向我。直到那时,我都希望能够用草间的哲学去创作艺术。”——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肖像,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1929年,草间弥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出生。她的家境富裕,家中拥有一大片土地和采种场,外公和母亲还常常对当地的画家提供赞助。然而,富裕的生活没有让草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她那作为入赘女婿的父亲生性风流,母亲则性情暴躁,紧张的家庭关系给草间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1941年,战争逐渐蔓延,就在这一年,草间开始出现幻觉,“我会看到物体周遭浮现光芒,听见植物或动物在说话”,她在《无限的网:草间弥生自传》中写道。出现幻觉时,草间会将这一切画到素描本上,获得暂时的平静,而这也成了她绘画的原点。
“二战”结束后,草间弥生离开家乡,前往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在那里学习了胶彩画,然而,陈腐的学校教育和当时保守的日本画坛让草间弥生难以忍受,她向往美国纽约的自由环境。草间弥生找到美国艺术家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的地址,开始与她进行书信交流,在欧姬芙的鼓励和引荐之下,1957年,草间踏上了美国的土地,当时,她带了用一百万日元换成的美金。
在草间弥生纽约工作室覆盖整面墙的网状画前,1961,草间弥生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圆点是草间弥生创作的一大母题。在本次展览上,草间弥生创作了名为“无限蕴藏的波点希望将永远笼罩宇宙”的装置,黄色茎状有机图案,由艺术家的标志性黑色波点覆盖,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相互缠绕,覆盖整个空间。黑色的波尔卡圆点经过镜屋的反射,向四面八方扩散。而在展览上展出的“我的永恒灵魂”系列绘画中,同样能看到大量的圆点图案。
草间弥生,《圆点迷恋》,2014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圆点是立体的、无限的。而且,圆点还象征着生命——月亮、太阳、星星是由数亿颗圆点构成的。这是我最核心的哲学。我想通过圆点构成的和平在我的心灵深处生发出对永恒的爱的憧憬。”草间弥生曾经这样写道。通过这些圆点,她希望能够从自己的位置,度量宇宙的无限。圆点是草间独特的表现方式,她首先在画布上铺展一个静态的平面,然后在其上不断地添加肌理,一笔一笔地增添笔触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因此会让干燥的白色颜料出现更多层次,从而堆叠出一种无限延伸的实体感。这样的绘画柔软而具有韧性,看起来毫无重心,又吸引人去探索其中微妙的变化。事实上,这种到了纽约以后才广为人知的表现手法可以追溯到草间年少时代在日本的诸多创作。“我会在四开的白纸上,用墨汁描绘细碎的一群斑点,用钢笔画细胞状的排列组合……”如果现实世界没有为草间提供出口,那么当她一个人坐在家乡的河边或山里一笔笔画出这些绘画的时候,她在圆点中找到了通往神秘无限的入口。
借由圆点,草间曾提出她著名的“自我消融”理论。 “我要用天文数字的斑点,编织出一张苍白虚无的网,在此时此刻提出宣言,消融自我、他者和宇宙的一切。”她的圆点不只出现在画布上,也会以各种形式在空间中获得生命。在本次展览中,一条带有凸面镜子的小径蜿蜒于展厅内,每个镜子代表一个圆点,成倍递增地反射着观众、建筑和周遭环境。在草间的作品中,时常出现镜子的意象,它们有时与圆点结合,映照出芸芸众生和宇宙无限。
草间弥生,《早上醒来》,2007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草间的圆点从她的内心世界生长出来,布满画布,蔓延空间,后来还由此发展出各种具有政治意味的裸体“乍现”(即偶发艺术)活动。这些活动发生在各个场所,她召集了一批嬉皮士,在他们的身上贴上或者绘上圆点。通过这些活动,她呼吁人们“自我消融”,让个体、冲突、战争全都消失,让所有人融为一体。草间用乍现表达她反战、反对缴税、性解放等主张。
来到纽约后,草间弥生通过一系列展览以及乍现收获盛名,圆点和网纹作为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也影响了当时美国的艺术界,其“反复”“增殖”等概念给波普艺术、极简主义等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在美国,虽然与不少艺术家交往密切,但草间不愿意被归类于任何一种风格。1950年代,草间刚到纽约时,行动绘画正风靡整个艺术届,然而草间不愿顺应市场布其后尘,“创作从自己内在培养出来的原创作品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她在自传中写道。事实上,无论从身份还是风格上而言,草间始终都是一个“局外人”,并且自愿做一个“局外人”。“当时,纽约大约有3000个行动绘画的追随者,而我对他们毫无关心,因为和别人做同样的事情是无济于事的。我在内心深处始终是一个局外人。”在她看来,如果在死后被归类于任何一种流派都将是难以想象的。
草间弥生,《无限镜屋——闪烁的灵魂之光》,2009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在展览“草间弥生:爱的一切终将永恒”中,草间还带来了其近期创作的花卉雕塑。“花”是她终生的主题,而这一主题最初的出现却是源于幻觉和恐怖,她曾描述自己年少时的经历:她曾看到一张桌布上的红色纹饰在空间里蔓延,天花板、窗玻璃、柱子全都盖满了一样的花色。她感到“整个身体、整个宇宙都被红色的花纹填满,最后我就消失了”。草间曾在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的三年展中建立一座“花痴屋”(Flower Obsession),展厅中摆放的家具以及地板、墙面全都被密集的红色花朵所覆盖,或许这正接近于她当年的幻觉体验。而在草间的花朵系列绘画中,鲜花上总是布满细密圆点和割裂碎片,亦真亦幻,又充满生命的力量。对于草间而言,鲜花意味着生命的奇迹和神秘,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类来说是如此强大。如果说,对草间影响至深的欧姬芙所画的花拥有山脉一般的广袤感,那么草间的花则是编织了一个细腻、鲜艳而无限延伸的世界。
草间弥生与其新绘画系列作品《我的永恒灵魂》,2012 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精神疾病伴随着草间弥生的整个艺术生涯,也因此成为了许多人研究其艺术时惯常采取的一个角度。然而,对于草间而言,艺术是她自己人生的修行,她试图透过各种材料和画笔寻找人生和世界的真理。草间曾以梵高举例,“就我个人而言,尽管梵高精神有问题,他的创作依旧个性饱满,带有强韧的世俗美,并且弥漫着一股追寻真理的热情。这种东西才是最耀眼的精华所在。”
草间弥生,《在阳光下祈祷世界和平》,2016, 图片由东京/新加坡/上海大田秀则画廊提供,图片版权:草间弥生
关于圆点
我持续不断地创作我所恐惧的东西,然后在其中消融自我。那是我与恐惧斗争的方式。
“自我相融”
自我消融需要你把自己交付于不断向前涌动的无限时间,从而挣脱自我存在。我们无法停止我们的存在,正如我们无法摆脱死亡。为了克服焦虑和恐惧,我创造了这些艺术作品,并且让自己从中消融。如果我们都能自我消融的话,就能建立一个和平而充满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