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独立空间中,一个直径近两米的大圆桌上,有序的陈列着3层,共计30余本大小不一,语言不同的书籍。书籍为国外的文学著作,有来自英法,有产于美德,皆出版于18-19世纪;只是有的是该文学国的原本书,有的是我国当时的翻译本。
在第一层中,4本大书以书架作为底座,翻开陈列于其上,占据了圆桌东南西北的四个正位;而在这4本大书间,又水平的置放着20余本紧闭的书籍。第二层,8本书籍皆打开,以圆弧线安置于桌上。第三层,唯一一本打开的书,处于圆桌的正中心处,成为一二层所有书籍的聚焦……
这组书籍陈列,来自于木心美术馆正在展出的“大英图书馆珍宝展”的一景。虽然这些书籍,并非展出作品,只是馆长陈丹青从网上淘来,以此去配合本次展览中王尔德、拜伦、兰姆、伍尔夫等大师手稿。但由于其独特的陈列形式,让这个不是作品的独立空间,打造出一个自己的场域,里面了充满了庄严与肃静,时间与秩序。尤其当从主展厅安放着王尔德等人手稿的空间移步到圆桌的空间时,你会莫名的感到,人类结晶,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场场“圆桌会议”,一个个无名“书籍”作为基石,才会诞生王尔德、拜伦、兰姆、伍尔夫等人。而此刻,整个空间所散发出的力量已经脱离的了陈列本身,转而成为一件可感的艺术作品。
“大英图书馆珍宝展”的现场
对于木心美术馆来说,这种出巧的陈列方式并非首次使用,无论是馆内的常规展,还是每次的特展,独特的陈列手法都贯穿其中。正如馆长陈丹青在接受99艺术采访所言:“每次展览,馆内都尝试以陈列的手法,去呼应展览主题;以此从另一面阐述主题在国内外的影响,与之对话。”
木心美术馆从2015年开馆至今,已做过“林风眠与木心”、“尼采与木心”与“莎士比亚与汤显祖”以及常设的木心展和本次的双展“大英图书馆珍宝展”与“塔中之塔”。而在所有的展览中,展陈的品质与方式,可算是国内美术馆中首屈一指的:大到,观展动线如何规划,展柜间的疏密关系,灯光与展品的关系;小到,一盒颜料该如何放置,展签位置的高低,各种细节均体现出策展人员的心思与态度。
“塔中之塔”展览现场
拿常规展厅(各视角展示木心的展馆)来说,由于木心的绘画与文学手稿的尺寸都较为小,如果按照常规的陈列方式,单幅并排的话,这类作品很容易被展览空间所“吞没”。即使以常规组合并排的方式,同样的组合也会让空间失去节奏感,过于沉闷。为了消除以上的弊端,美术馆将绘画、手稿与木心以往的生活创作之物交叉组合;绘画可以不挂在墙上,手稿也可以不仅限于展柜中。各类展品自由、有序的搭配,让展览不过于沉闷,也从个视角述说着木心的同时,打造出一种木心的专属场域,让观者产生一种代入感,很自然的便进入策展人的设计中。
如此专业的陈列手法,本以为出自国外哪位高人之手,但在与陈丹青的交谈中才得知,美术馆到此的所有展陈都是陈丹青带着自己的团队完成。
“我本身没有做美术馆的经验,这个馆长也是在木心与乌镇总经理陈向宏的力劝之下才得以担当;但以往在国外居住时,美术馆去得多,展览看得多,再加上自己也很喜欢这些摆弄,所以陈列之事也渐渐眼熟能手。美术馆是最佳的老师,当你走进策展人所设计的那个空间,能懂的,能感受到的,展览空间都直接传达给你;不需注解,更不用文字。”(陈丹青)
木心美术馆展厅
木心美术馆序厅
木心美术馆文学馆
其实,小编一直觉得,展陈在美术馆所有的功能(收藏 学术 公教 展览)中,乃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无论是收藏、学术、公教、展览,它们最终的服务对象仍然是大众;而如何得到大众关注,那在其面前呈现必然是最终的选项。当如今国内大多数美术馆,将展览与学术放在首位,而构建出一个专业体系时,有没有想过,如果此时的展陈仍偏偏一律,乃至乏味,这样的专业或许已成为与大众间最大的鸿沟。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鸿沟是由于大众缺乏艺术常识所致,但对于游客来说,常识的缺乏也是由于你“外表”不足吸引他去了解你的“内在”,毕竟这就是个看“脸”的时代。
银川美术馆馆长谢淑珍前段时间曾在某次采访中说到,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做得比迪士尼更好玩。这里的好玩,或许正是那张“脸”,不是艺术的妥协,而是艺术从业者如何打破自我的“安全范围”。
其实,木心美术馆陈列的优势,也逃脱不开美术馆建筑的本身,区域的合理规划与划分更为展陈打好了基石。从阅览室,到影音厅,再到休息区,各个空间的设计与陈列无处不见匠心。
木心美术馆多功能厅
木心美术馆图书馆
当然,作为美术馆,木心美术馆也有着自己的不稳定因素,将来馆内的展览该如何做,做什么类型,便是其的心病?
“今后比较难就是除了木心的相关展览,和与之相关的文学家、艺术家的特展,我们还办什么展?木心美术馆往后发展虽然不会纯粹地去做与木心相关的展览,会更加包容、更加开放,也不排斥当代艺术。但是,我也非常担心,因为如果门一旦打开,就会有很多人想进来办展,但能找到与木心有参照性的艺术家及作品实在是难。”(陈丹青)
木心美术馆所面临的展览问题,不仅如陈丹青所言。展馆空间局限性,也让其有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味道。
近两年来,木心美术馆由于建筑空间一度在国际上获得4项大奖,也让其成为国内最美的美术馆之一。但作为展览空间来说,除了常规展厅以外,能大幅度进行改造的厅也就是本次“大英图书馆珍宝展”与“塔中之塔”展览的两个厅。而这两个厅,面积在100—200平米间,层高在4米左右。近两年的特展,木心美术馆都选择手稿文献与小幅的绘画作品,这样的选择除了展览都与木心本人有着牵连,或许还受展览空间的限制。这也从侧面直接导致,木心美术馆的展览都此的单一性。
木心美术馆特展厅
据陈丹青介绍,木心美术馆将在以后推出卡夫卡的手稿展与法国诗人、画家亨利米修的展览,只从这两个展览来看,木心美术馆仍在以往的道路上前行,还未见当大艺术的身影。但试想,即便美术馆以后真的打开了当大艺术这扇大门,但如今规模逐渐做大的当代艺术品,又能否安然的陈列于其中?又是否能与美术馆的“木心”调性相符合?
(注:美术馆建筑图以及部分空间图,由木心美术馆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