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不缺藏家。
11月18日,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藏家俱乐部成立了,北京保利执行董事赵旭盛赞此时点,“鉴于目前中国的经济状况,成立藏家俱乐部恰到好处。”
赵经营艺术品已有20多年,他发现,艺术品几乎没有看淡的时候。就在17日,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于北京瀚海获价2.3亿元,这件作品,曾在2004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以1800万元转手。
赵说,楼市和股市看淡之际,收藏中国顶级艺术品的藏家仍有很多,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下,艺术品价格仍比较合理。
奔着两端跑
2011年秋拍,当代艺术的气味淡了。
单从成交额比较,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和尤伦斯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6.96亿港元,与春拍8.46亿港元相比明显下滑。
春拍中,张晓刚早期创作《生生息息之爱》、张培力《X?系列三号》、耿建翌《灯光下的两个人》、王广义《毛泽东:P2》等均是他们于85新潮前后的重要创作,而秋拍场次中,尽管也有张晓刚、曾梵志、刘小东、周春芽、丁乙、隋建国等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却不是他们的代表作。
AMRC研究员马学东看到了拍卖整体质量打折扣的缘由,将成交结果不如春拍视为“情理之中”。
秋拍尤伦斯专场成交1.32亿港元,仅两件作品成交价破千万,100万至1000万港元之间25件,12件成交额挂于1000万港元,45件介于100万至1000万港元之间。
春拍,“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破晓——当代中国艺术的追本溯源”4.27亿港元,高价作品数量远高于秋拍。
马学东看到了当代艺术拍场上的两个极端:已经在市场上站住脚跟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保持高位,另外一些远不及前两年市场表现,有的艺术家几乎出局。
背向运动在“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中尤为明显。
张晓刚、曾梵志、方力钧、刘野依然“Hold住”,如张《血缘大家庭NO.1》获价6562万港元,仅过6500万港元的最高估价。前10名中,5件出自曾梵志之手。流拍名单中,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杨少斌、祁志龙、叶永青位列其中,其他艺术家如杨千、刘大鸿、洪浩、何森的作品未能如预期易手。
再放个十年
当代艺术拍场上的气氛未波及藏家和画廊主。
唐人画廊老板郑林乐呵呵地说,当代艺术永远引导着国际文化艺术发展。他深信,拍卖上体现的只是市场价值,而收藏家和艺术机构,应该收藏的是艺术品现在的学术价值,和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后的商业价值。
如果收藏就别招惹拍卖,郑将这两者分得很开,也特意拉开这了这两者的时间距离,“如果二十年之后,发现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可以完全体现了,就卖吧。”
其中的入市与出手,正是沈天舒在《藏家养成计划——入门篇》中谈到的问题。当市场进入调整期,炒作团体退市时,正是藏家介入的好时机。
台湾广雅轩主人林百里,正是趁着2000年亚洲金融[2.70 0.00%]风暴,从低迷的艺术市场中收了大批中国书画精品。如今,十年已过,这批书画精品的市值早已超过成本价的十倍有余。
当代艺术藏家张浩铭也没有因为市场现状而触类其他。
张说,雕塑、装置、影像、油画,我的收藏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思路而来。他不排斥任何一种创作手段,更关注艺术和环境的融合性。
“眼力、财力、魄力是藏家需要的三力;创造力、表现力、整合力是艺术家需要的三力。”张说,如果偶尔碰上难以判断的两幅作品,就把他们放在一个空间里,看哪个和环境的融合度更高。
现在,收藏当代艺术已成为张浩铭的生活方式。谈及当代艺术在拍场上大火变中火,张笑言,“到今天,我仍然不认为当代艺术不行,而是人们的炒作力量不行了。”
围观拍场,市场价格并非艺术品真实价值的反映,放映在大屏幕上的只是两条曲线,一条是价格,一条是价值,他们重合的时候,艺术品价值方才真实。
顶着泡沫过
当代艺术,魅力犹存。
沈天舒说道了当代艺术之魅,收藏古典名师艺术品往往对藏家所能承担的财力支出要求很高,藏家还需承担更高的真伪风险,而收藏当代艺术,不单采着时代指针,更能在横向维度中经受洗礼。如果有机会同艺术大师交流,不啻于是一件乐事。
即便头顶是当代艺术的泡泡,藏家们也能顶着。
华谊兄弟[17.91 -3.08% 股吧 研报]总裁王中军的豪宅内藏有各式铜雕和中国油画,油画主要集中于艾轩、杨飞云、王沂东、袁正阳之类的当代名家和中国油画市场的领跑者。
十几年间,油画价格蹿得飞快,如杨飞云之作,有2万元、4万元、6万元入手的,也有10万元买进的,还有240万元标得的……不单这些,早年王通过拍卖会标得不少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雕塑,而后在专业人士的推荐下,又收了不少中国雕塑。
他的生活方式,成了中国先富阶层的样本,“中国所谓的这一批新的有钱阶层还没有到享受的阶段。大家都在奋斗阶段,人都单纯。基本上生活很简单,大部分生活是在企业,企业是你的整个生活组成部分,占了很大的一块。我不同的是,我那么酷爱艺术品,这个也占我一部分精力,剩下的就是吃喝玩乐了。”
说得轻巧,实则为了圆梦。
王从前学过画画,偏爱写实,想收藏的时候没条件,等到有条件的时候,就迫不及待了。“如果你有一间大HOUSE,摆放着无数家具,不如挂一幅名画,”王还说,“我并不是一个炒家,对大多数作品,我是一个终极藏家。”
藏有当代艺术的乔国斌虽涉足收藏晚于王,也走着这个路子。顶着当代艺术的泡沫,乔说,“收藏就是——收得住,也要藏得住。”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