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李苏桥关闭北京空间,吐槽本土画廊太土鳖;周彤撰文称投机心态不可取!

来源: 墙艺术 2014-08-08

近日,李苏桥在关闭自营的北京空间后撰写了一篇文章,批判了本土画廊业现状,并对当代艺术市场被大资本深耕表示忧虑。艺术圈热转了这篇文章并引起了众人争议。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也有人不支持他的观点,艺术观察员周彤特别撰文反对李苏桥对本土画廊业的否定,其文章《从李苏桥闭馆说起》总结了画廊生存的四大根基,并称“缺乏其中之一,都无法走的更远。再看李苏桥的文字,还停留在当下完成不了预期的利润,认定本土的从业者,只能堕落为土豪,或者为土豪服务的怪圈。这种思考暴露了投机者,在低谷时期的鸡肋心态,也充分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部分从业者的缺乏远见和过于看重金钱。”

​​李苏桥曾被誉为中国十大画廊操盘手,如今已是当代艺术圈的金牌经纪人和收藏家,他到底为什么要关闭北京空间?为何他的一篇文章能起引如此大的热议?中国本土画廊业前景到底如何?让我们从李苏桥和周彤的两篇文章里探个究竟。

下文为资深藏家、艺术观察员周彤撰写的文章《从李苏桥闭馆说起》

最近,hi艺术发表了一篇李苏桥的文字,道出了他关闭空间,减少成本,一心当个皮包掮客的决心和起因。与我而言,过多的矫情和不舍,反映了是李苏桥看不到这个行业的钱途,觉得挣不到大钱之后的必然选择,也代表了捞一把就走者的真实心态。其实,进入和退出都很正常,全中国都处在转型的当下,想要做好哪一行,都非易事,更何况和社会上最精明,最挑剔,最难搞的艺术家,收藏家,以及策展人等等人精打交道,谈生意,拉关系,没有低声下气,点头哈腰,随声附和,抱头痛骂,乃至人摸狗样扮演大尾巴狼的真功夫,还是早点休息,洗手上岸来的轻松。

​从事当代艺术的画廊业,算得上国内守规矩的行业之一,且潜规则大部分都已经明示,走歪门邪道的途径不多,或者说想要暴富的小概率,除了井喷的那两年,基本上可以说屈指可数,但是,风险却奇大,需要眼光,果断,人脉,道德,以及流氓假仗义,最好五毒俱全,少哪样本领,都可能阴沟里翻船,所以能走到今天,开了这些年还不倒者,不论长相怎么憨厚,都是人中的高手。若再有好的名声,那可以说是诸葛孔明的翻版,近之则必有所获,学之必有所成,可惜,李苏桥没能修炼到这个段位,还是明智地选择退出。​​

鲜明的学术观点,严格选择艺术家,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无条件地保持库存,乃画廊生存的四大根基,缺乏其中之一,都无法走的更远。再看李苏桥的文字,还停留在当下完成不了预期的利润,认定本土的从业者,只能堕落为土豪,或者为土豪服务的怪圈。这种思考暴露了投机者,在低谷时期的鸡肋心态,也充分反映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现状,部分从业者的缺乏远见和过于看重金钱。

再此简单的列举几个不断前行,且卓有建树的国内画廊。其中香格纳是洋人开创和经营,这些年一直坚持学术路线,一点一滴地做成当今中国国内的最大画廊之一,所选艺术家由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不少已经成为国内当代艺术的旗帜,保持学术的同时,商业上也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维他命和北京公社,算是完全国内资本,可旗下不乏认真追求艺术的探索者,正在逐步拓展境内和境外市场,扩大国内收藏的人群的同时,正各自摸索逐步建立独特的风格。至于杨画廊和leo xu project,则以开发年轻人为己任,每年都能推出新人,这种大胆尝试的路线,带有明显青春奋斗的格局,给世人不断展现黎明的曙光。还有蜂巢空间,虽然开馆时间有限,却能够推出颇有影响的展览,无伦内容和布展,都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对于任何事情,总会有人看到希望,有人看到悲哀,相比李苏桥,我更愿意相信一个属于国人的,持续缓慢增长的,越来越接近艺术本质的当代艺术圈,逐步形成,壮大和发展。与其他行业的佼佼者一样,优秀的画廊经营者,都不仅仅有钱,有心,有力,有势,除此之外,还要能尽人心,尽全力,尽天责,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他们能随着感悟的而成长,随着见识而洞穿。

(以下文章转自Hi艺术,原标题:《李苏桥 土鳖画廊愁展览 ——我为什么要关闭展览空间 》,作者:李苏桥)

​1. 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只是我们曾处在很不平常的时间与地方​​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经历了2004年至2010年的7年高速发展后,今天你很难再发现7位数的单件作品交易利润,我们曾经的确遇到了难得的市场机会,而且也没有人让它溜走,我们都是平平常常的人,只是,我们处在一个很不平常的时间与地方。但机会不能当饭吃,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没赶上的就别惦记了,体验过的也别怀念;机会不会是棵大树让你有事没事总是能在树荫下乘凉还可以守着大树就把撞来的兔子捉回家。既然那棵树不在了,我为什么不离开那里,找个地方去浪费生命的余剩。况且,放弃日常繁杂的展览工作单纯做艺术经纪我觉得更自由。​​

​2. 整个画廊业中对艺术之爱还是有的,没有对艺术纯粹的爱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

​​坚守在中短期市场缺乏大行情的行业,大概只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对远期充满乐观的期待,另一种是因为爱面子,再一种是因为没有干其它行业的技能。当然,无论什么原因,我相信整个画廊业中对艺术之爱还是有的,没有对艺术纯粹的爱就不会有这样的尴尬。每次想到这点脑海中总浮现出一个先进人物形象,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的时候,听说一个画廊主把自住公寓都出售了去维系798那个大空间的运营费用,有回我见面问他此事,他正气地回应了我一些为中国当代艺术理想之类的肾虚口号,如果我说再远大的艺术理想与市场行情也没有屁毛关系,不会有人打我吧?我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对远期市场仍旧充满乐观,尤其是70、80后出生的艺术家那一版块。​

3. 牛逼的艺术家已经不需要本土画廊了,本土画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土鳖

​​当代艺术圈也是社会的一个叫缩影的小角落,人性是相似的,欲望也是相似的,艺术家们也是普通人,要挣大钱,也要摆学术,还要且行且珍惜……我一直不解的是早些年没有本土市场时艺术家等着西方人来,现在本土有市场了不少艺术家们还在等着西方人,等西方的画廊也等西方收藏家;曾经我很自恋地认为我需要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也需要我,所以我的画廊空间一直是个不争气的不赢利或微利的摆设,它长期以来是70、80后艺术家展览的平台,而是我的人品好像不大爆发,总是在早期撞上今天的市场宠儿,只展不售,只收钱不给画等等情景常常能遇到,那怕你握有合约也可能因艺术家与合作方版本升级而被随便中止,发现和推广艺术家有时就是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给自己挖坑,越是成功推广越是尴尬。今天,70、80后被认同的艺术家的名单经过这几年的展览梳理已经很清晰了,牛逼的艺术家已经不需要本土画廊了,本土画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土鳖,未来也许证明这是一种短见,但我懒得和历史打赌。在这场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商业道德处于常态缺失的规则不清的游戏里,每一个人都是走钢丝的人,画廊人有画廊人的钢丝,艺术家有艺术家的钢丝。​

4. 艺术市场一旦被大资本深耕,那就很快会成为大资本的领地​​

其实大部分本土画廊的苦日子刚刚才开始,中小画廊根本没有日子可过;艺术市场这个小领域,一旦被某些大资本深耕,那就很快会成为大资本的封地,拍卖行们艺术空间的流行与私人洽购的强化及西方画廊的进场将无疑地抢夺分流优质艺术市场资源,包括艺术家和收藏家。在当代艺术市场的平台上,学术判断似乎从来都不存在,利益才是绝对的话语权。这是一个并非表面那么纯粹的圈子,包括了画廊、艺术家、收藏家、拍卖行、艺术基金甚至艺术批评家、媒体什么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拍行与西方 大画廊势力以及蹒跚学步状态的各路不靠谱基金,总之面对资本,大家一起俯首称臣。艺术市场今天发展得特别势利,而且我还觉得今天这些市场操作包括有些金融工具很傻,没有一大批对当代艺术品拥有刻骨铭心的爱的真正收藏群体,一切营销与操作都是无法兑现的谎言;说完这话,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应遭唾弃的人士。​

这是一个累心的圈子,我知道表明自己的想法、检讨别人的过错,其实都是一种自寻烦恼而自讨没趣的行为。当代艺术圈的水没有那么深,所谓水深,都是水里的大鳄制造出来的唬人概念,但它的确累心,那是站在水里却要炫耀泳技的地方。许多人被询问歇业或经营转向时都会选择一笑而过,像我这样胡说八道可能比较没人性……趁着年轻,爱憎分明点。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