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当代艺术资讯平台
搜索

2015艺术圈的热闹与潜流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朱绍杰 2016-01-11

2015年的艺术圈很热闹。过去只能在银幕上熟悉的明星开始出现在美术馆里;为了看一幅画,人们三更半夜排队至凌晨;越来越多新人入局艺术资本的游戏;艺术圈的庙堂与江湖也未曾平静……热闹的表象下,暗流涌动。正如一位青年评论家所言,当下正处于“策展人的时代”、“美术馆的时代”——

【纪事】

9月8日-11月8日,2015年恰逢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为此在故宫武英殿和延禧宫推出“石渠宝笈特展”,分两期展出故宫顶尖书画藏品283件,引发了火爆的观展热潮。

9月26日,“疯狂达利艺术大展”在上海外滩18号开幕。同月,“达利的盛宴”艺术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展出。11月5日,“跨界大师·鬼才达利”正式在K11美术馆展出。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作品在一年内以三个不同展览在中国出现。

秋季,影像的热潮卷过神州。上海举办了中国首个专门的影像艺术博览会,创上海展览中心近三年来参观人数最高纪录;北京迎来第33届国际摄影策展人专家会议,“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展览与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分别展现中国摄影的历史与当下;各大摄影节仍接踵而来。来自法国的老牌摄影节“阿尔勒”落地厦门集美,广东连州摄影节为中国摄影书写新的历史。

解语:

热潮能够持续多久?

如果说2013年的艺术流行词是“水墨”,那么属于2015年的流行词,无疑是“影像”。在传统媒体纷纷转型的年代,艺术家们也不甘落后,跨界拥抱多媒体。在刚开幕的第五届广州三年展上,大部分参展作品为影像、装置艺术品,架上绘画作品数量相对较少,或者即便有纯绘画作品,也不免融进多媒体的传达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度流行的“水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迅速沉寂,影像的热潮能够持续多久,也是一个未知数。展览、摄影节和影像艺术空间接踵开办,有的越做越像嘉年华。有热闹,也有暗流。在华南的一场博览会上,主办方邀请了不少影像名家,精心布展,但结果市场反响寥寥。


争  议

【纪事】

4月4日,在苏富比现当代亚洲艺术夜间拍卖过程中,某艺术网站发布的一条新闻显示,“70后”艺术家贾蔼力的《早安,世界》拍卖成交结果为1100万港元,比该作品实际成交时间提前了45分钟。参与了当天夜拍的收藏家刘钢4月5日凌晨在“朋友圈”发出一条言论,质疑此次拍卖系“做局”。

12月7日至9日,在京召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95人组成的中国书协新一届理事会和由15人组成的中国书协新一届主席团。选举前半个月,一份印有全部主席、副主席候选人的“押宝”名单开始流传,最终被证明与事实完全一致,所有候选人全部当选。名单出炉后,湖北籍书法家曾翔发布《退会声明》,齐剑南等8位书法家即刻响应退会。

12月7日,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朱叶青在网上“约架”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欲与许江进行学术PK。该消息在数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万。朱叶青称中国教育体制内的教授们已经“无知化”、博士们近乎“弱智化”。第二天,朱叶青微信公众号被封。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发声明表示,朱文中的叙述严重失实,并指朱叶青任教期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学生反馈较差,近三年未承担学院任何课程,也未按规定递交任何科研成果,被审定为不合格。

解语:

动嘴容易做事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艺术圈未曾平静,拍场、书协、学院争议纷纷。拍场的高价又一次引发“做局”质疑。拍场运作涉及金钱利益,充满传奇色彩。学院内“约架”的热闹不少人爱看,但事实上,动嘴批评往往比动手做事容易。在2014年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当面专访的时候,许江说:“没有这样的地位,很多事情就做不到。但就看我们拿这些关系来做什么了……这里面不存在走后门,我只是借用这种关系来推进艺术,施展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文化的理想。所以我觉得今后的人都很难达到了,这的确跟我个人是有关的。”


跨  界

【纪事】

5月14日,作家刘墉以画家身份出现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在大陆的首个画展——“水云氤梦·刘墉艺术展”,共展出刘墉绘画作品近60幅,作品中有人物、山水、风景、花鸟。在刘墉看来,绘画可让观者发挥的空间太小,但绘画里绝对有文学。“最重要的是,写文章时写了错字容易被人发现,绘画则没有什么对错。”10月4日晚,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和知名艺术家曾梵志共同创作的油画《桃花源》,以130万元港币起拍,经历过32轮竞拍,最终以3600万元港币落槌(含佣金为4220万元港币)。据悉,拍卖所得将捐给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而买家正是马云“老朋友”、现持香港身份的神秘浙商钱峰雷。

11月21日,演员徐锦江举办个人画展,“徐徐丹青似锦江”于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展出了徐锦江个人创作的30余件绘画及雕塑作品,以及75位艺术家以“徐锦江”为粉本创作的80余件不同形式的作品。

11月27日,电影导演顾长卫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其作品以微距镜头发掘百元纸币局部和细节,通过影像、视频、装置、雕塑作品,塑造“钱”的美感与神奇,其中5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12月12日,“i”顾长卫当代艺术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展出顾长卫最近半年完成的摄影、影像和装置作品。

解语:

名人字画是名利游戏?

近些年,不少作家、诗人甚至演艺人士都开始操起画笔,跨行写字作画,不仅人数越来越多,涉及领域也越发多元化:贾平凹的墨宝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书画作品备受收藏者的青睐;莫言的左手书法,被传为文坛趣闻,他的一封信札及两部书法作品,在拍卖会上以总价11.73万元顺利拍出;诗人赵丽华疯狂爱上绘画,已创作了数百幅绘画作品,还计划举办巡回画展……更有甚者声称学画不到3个月,就在微博上办起个人画展,大小为一平尺左右的小画,明码标价每幅5000元。

在专业人士眼中,跨界作者可以将题字作画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发展,这不仅能丰富其在写作领域的创作深度,同时还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然而隔行如隔山,跨界作者专业素养的普遍缺失,使他们无法真正达到专业水平而只能停留在业余爱好者的层面上,一般属于名人书画类别,并不能以画家书家称之。若要真正在书画等其他领域获得成就,个人先天禀赋和后天系统学习仍然十分重要。

无论跨界创作被解读为单纯的怡情养性也罢,变相谋利也好,评论界的争议和质疑似乎并不能阻挡跨界作者跃跃欲试的心情。尽管毁誉参半,这些跨界书画创作带来的社会反响却不容小觑。令人疑惑的是:究竟是如今的书画市场太过庞大、吃香,连作家、诗人甚至明星都忍不住要分一杯羹,还是书画门槛太低,跨界没有障碍,引人跃跃欲试?这股“跨界书画潮流”到底是人文传统复兴的信号,还是一场以艺术情趣为幌子的名利游戏?


拍  卖

【纪事】

5月11日,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举行的佳士得“展望过去”特别夜场拍卖中毕加索1950年代标志巨作《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以近1.8亿美元成交,创下拍卖行有史以来艺术品成交最高价纪录。

5月17日,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举槌。此季春拍重器潘天寿巨制《鹰石山花图》以6800万元起拍,经过近一小时的鏖战(一般拍品3分钟以内),最终以2.79亿元成交,创潘天寿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

6月18日,广东崇正2015年春季拍卖会“九藤书屋藏名家书画”专场于广州东方宾馆举槌。本场拍卖共推出32件拍品,其中,郭沫若作品行书《建设》(康生题)以2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数十轮激烈竞拍,最终以1400万元落槌,1610万元成交,平均每字800万元。12月19日,再次登场秋拍的“九藤书屋”专场中,尺幅仅为约0.9平尺的康生篆书《革命》以414万元成交。

11月9日,中国藏家刘益谦在纽约佳士得以1.7亿美元(含佣金,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的成交价拍得莫迪利亚尼作品《侧卧的裸女》,打破了由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2014年纽约秋拍以人民币3.77亿元拍得梵高《雏菊与罂粟花》时所创下的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卖西方艺术品最高价纪录。

11月15日,中国嘉德2015秋拍“大观之夜——近现代”专场,李可染《万山红遍》以5800万元起拍,最后在三位买家之间展开近半小时的激烈争夺,最终以1.84亿元(含佣金)成交,成为2015年秋拍市场第一件单价破亿的作品。

解语:

拍价与艺术关系不大?

中国经典书画一直是内地收藏家手中的硬通货,名人书法更是一字千金。一般而言,有些作品成交之后短期内就不会出现在拍场上,经过近年拍卖市场的升温,这些硬通货资源正在逐渐稀缺。有拍卖高层人士感叹,再去看十年之前的一本拍场画册,从中随便拿几样出来,今天都是可以作为夜场(重点拍卖品都放在夜场)的作品。由此可见,未来拍场上的精品率将下降,而价格或相应上扬。

但是,天价拍品只是个案,未必具有普遍性。拍卖始终是富人的游戏。2015年我们看到很多热闹的交易数字和吓人的新闻标题,事实上它们与艺术的关系未必有想象中那么大。处于调整期的艺术市场并没有在2015年走出“探底回升”的行情,纵观全年市场,从拍卖成交额、成交率等指标来看,持续数年“盘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仍然处于调整期,没能走出困境。


岭 南

【纪事】

5月16日,“大道之道——赖少其诞辰百年作品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展,展出500多件赖少其不同时期的艺术精品。

9月25日,“岭南独秀——纪念赵少昂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

10月15日,“扬时代之光——杨之光艺术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及岭南画派纪念馆揭幕,展出广东着名画家杨之光从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的创作、手稿、文献共一千多件。

11月11日,“思想的先声——廖冰兄百年艺术大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拉开帷幕,展出作品超过400幅。

12月7日,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表彰座谈会在广州举行,广东文联原主席刘斯奋、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郭绍纲、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金章、广东书协原主席陈永正等15位文艺家获得该项荣誉。

解语:

岭南何时再出大师?

2010年,广东举办了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的评选,15名获奖者中美术界就有两位:杨之光、潘鹤。在全国有影响的岭南美术大家不少,但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却星光不再。审视当下,广东艺坛中能够像先辈大家那样影响全国的领军人物似乎少了。记者曾问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李劲堃:今天的广东画坛还会出现下一个杨之光吗?李劲堃的回答是,这种百年不遇的大家,他们做出的范式、作出的榜样,不是只给一代人看的,也不是一代人就能够超越的,希望在他们的影响下,能够走出不一样的人。

相关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