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猴神哈奴曼雕塑,或为孙悟空原型。
近期,一部《大圣归来》的动画片热映,让齐天大圣孙悟空再次成为了焦点人物。只是百余年前创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国人,极有可能是从印度教猴神哈奴曼身上汲取了灵感
胡适PK鲁迅:孙悟空到底哪来的?
哈奴曼出现的时间确实比孙悟空要早1000多年,但关于孙悟空是不是来源于哈奴曼,最早的争论是在两位中国近代学术史大家--胡适和鲁迅之间展开。"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董理说,根据学者的考证,最早提出孙悟空形象来源于哈奴曼的是著名学者胡适。他在1923年的《西游记考证》中,提出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根本。
但鲁迅却不这么认为,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里,坚持认为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于水神无支祁。无支祁是古代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而且力大无穷,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禹治淮水时,擒获住无支祁,用大铁索将其锁住并镇于淮阴龟山脚下。这与《西游记》一书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的故事情节颇为相似。
孙悟空究竟是舶来品还是本土货,引得两大学者针锋相对。几十年过去了仍没有定论,反而成了学界的一桩趣谈。
高棉VS中国:交流史可上溯至隋唐
中柬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隋书》《新唐书》《旧唐书》以及宋、元、明、清的历史中都有关于两国往来和交流的记录。其中,元代人周达观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写成的《真腊风土记》,是现存中国古籍对该国的唯一详细记录。特别是书中所载,"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在百余年后,被西方探险家在茂密的原始丛林中发现,震惊了世界。
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因为年久失修,它的安危存亡备受全世界瞩目。中国政府在1993年的"拯救吴哥古迹国际行动"大会上,当即承诺将援助柬埔寨,对吴哥古迹进行修复。
1996年,国家文物局就派出工作组赴柬埔寨考察吴哥古迹。1997年,国家文物局选定吴哥的"周萨神庙"作为修复对象,委托原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身)组建了"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从1998年至2008年,对周萨神庙进行了全面的保护修复工程。从2010年开始,援柬工作队又开始了茶胶寺的保护修复工程……中国文物工作者用自己的行动,为中柬传统友谊谱写出了新的篇章。